一种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及规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02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风电机组变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及规划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当达到规划触发条件时,进入三阶运动规划步骤:获取变桨装置的目标运动参数;获取所述变桨装置的当前运动参数和当前运动状态;根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和当前运动参数,规划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以达到所述目标运动参数中的目标位移量,完成三阶运动规划。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三阶运动规划实现更合理的变桨控制方式,从而减少对变桨系统的机械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及规划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电机组变桨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及规划装置。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简称:风电机组)是用于将(清洁环保可再生的)风能转变为电能的设备。变桨系统作为大型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对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变桨系统通过控制变桨电机调节桨叶的桨距等参数,从而使气流对桨叶的攻角发生变化,更好适应变化的风速。因此,稳定的变桨控制是风电机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前提。变桨控制即变桨位置控制,是一种对位移变化进行规划和驱动的控制,常见的变桨位置为二阶运动位移控制,即从静止状态开始,逐步匀加速、匀速、匀减速直到达到运动目标,二阶运动位移控制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加速度要从零突然升到目标值,容易对变桨系统内部的机械造成冲击。因此,亟待一种能够实时规划变桨位置控制的规划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及规划装置,通过三阶运动规划实现更合理的变桨控制方式,从而减少对变桨系统的机械冲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包括:当达到规划触发条件时,进入三阶运动规划步骤:获取变桨装置的目标运动参数;获取所述变桨装置的当前运动参数和当前运动状态;根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和当前运动参数,规划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以达到所述目标运动参数中的目标位移量,完成三阶运动规划。>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装置,包括:触发模块,用于判断是否达到规划触发条件,当达到规划触发条件时,进入三阶运动规划步骤;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变桨装置的目标运动参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变桨装置的当前运动参数和当前运动状态;规划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和当前运动参数,规划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以达到所述目标运动参数中的目标位移量,完成三阶运动规划。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三阶运动规划实现更合理的变桨控制方式,从而减少对变桨系统的机械冲击;通过当前运动状态以及变桨目标数据,判断是否要重新规划接下来的运动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当前运动状态针对性规划更合理的变桨控制方式,从而更适应新的变桨目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静止阶段的运动分析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加加速运动阶段的运动分析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加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规划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加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规划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加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三规划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加速运动阶段的运动分析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规划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规划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三规划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减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运动分析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减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运动分析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减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规划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减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规划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减加速运动阶段的第三规划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运动分析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运动分析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规划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规划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速运动阶段的第三规划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加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运动分析示意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加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运动分析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加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规划示意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加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规划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加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三规划示意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运动分析示意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运动分析示意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规划示意图;图2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规划示意图;图3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匀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三规划示意图;图3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减减速运动阶段的运动分析示意图;图3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减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一规划示意图;图3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中减减速运动阶段的第二规划示意图;图34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桨系统调试采样装置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达到规划触发条件时,进入三阶运动规划步骤:/n获取变桨装置的目标运动参数;/n获取所述变桨装置的当前运动参数和当前运动状态;/n根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和当前运动参数,规划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以达到所述目标运动参数中的目标位移量,完成三阶运动规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达到规划触发条件时,进入三阶运动规划步骤:
获取变桨装置的目标运动参数;
获取所述变桨装置的当前运动参数和当前运动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和当前运动参数,规划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以达到所述目标运动参数中的目标位移量,完成三阶运动规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包括以下之一:静止阶段、加加速运动阶段、匀加速运动阶段、减加速运动阶段、匀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匀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和当前运动参数,规划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以达到所述目标运动参数中的目标位移量,完成三阶运动规划的步骤,包括静止阶段规划步骤:
当所述当前运动状态为静止阶段时,分别计算:以第一加加速度从静止状态达到所述目标运动参数中的加速度临界值的第一加加速时间、以第一加加速度从静止状态达到所述目标运动参数中的速度临界值的第二加加速时间、以第一加加速度从静止状态达到所述目标位移量的第三加加速时间;
若所述第三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二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一加加速时间,则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加加速运动阶段、匀加速运动阶段、减加速运动阶段、匀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匀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每个阶段的运动方向均为目标位移量的方向;
若所述第三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一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二加加速时间,或者,所述第一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三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二加加速时间,则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加加速运动阶段、减加速运动阶段、匀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每个阶段的运动方向均为目标位移量的方向;
若所述第二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三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一加加速时间,则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加加速运动阶段、匀加速运动阶段、减加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匀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每个阶段的运动方向均为目标位移量的方向;
若所述第二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一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三加加速时间,或者,所述第一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二加加速时间≥所述第三加加速时间,则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加加速运动阶段、减加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每个阶段的运动方向均为目标位移量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和当前运动参数,规划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以达到所述目标运动参数中的目标位移量,完成三阶运动规划的步骤,还包括加加速运动阶段规划步骤、匀加速运动阶段规划步骤、减加速运动阶段规划步骤;
其中,所述加加速运动阶段规划步骤包括:
当所述当前运动状态为加加速运动阶段时,分别计算:以当前运动状态将当前速度值降为零产生的第一位移量、所述目标位移量与当前位移量之差的第二位移量;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一位移量,且所述速度临界值≥所述当前速度值的2倍,则以所述当前运动状态的原规划位移起点为新的规划位移起点,根据所述目标运动参数执行所述静止阶段规划步骤,得到新的规划运动状态,其中,以当前时刻在原规划中所经过的时间对应导入所述新的规划运动状态,得到新的时刻作为规划执行起点;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一位移量,且所述速度临界值<所述当前速度值的2倍,则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减加速运动阶段、匀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且所述匀速运动阶段的速度值为所述当前速度值的2倍;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一位移量,则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减加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一位移量,则所述变桨装置的正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第一减加速运动阶段、第一加减速运动阶段、第一减减速运动阶段,再以速度降为零的位移点为新的规划位移起点,根据所述目标运动参数执行所述静止阶段规划步骤,得到反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结合所述正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与反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即为完整的规划运动状态;
所述匀加速运动阶段规划步骤包括:
当所述当前运动状态为匀加速运动阶段时,分别计算:以当前运动状态将当前速度值降为零产生的第一位移量、所述目标位移量与当前位移量之差的第二位移量、以当前运动状态将当前加速度值降为零产生的第一速度值;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一位移量,且所述速度临界值≥所述第一速度值,则以所述当前运动状态的原规划位移起点为新的规划位移起点,根据所述目标运动参数执行所述静止阶段规划步骤,得到新的规划运动状态,其中,以当前时刻在原规划中所经过的时间对应导入所述新的规划运动状态,得到新的时刻作为规划执行起点;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一位移量,且所述速度临界值<所述第一速度值,则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减加速运动阶段、匀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且所述匀速运动阶段的速度值为所述第一速度值;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一位移量,则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减加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匀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一位移量,则所述变桨装置的正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第一减加速运动阶段、第一加减速运动阶段、第一匀减速运动阶段、第一减减速运动阶段,再以速度降为零的位移点为新的规划位移起点,根据所述目标运动参数执行所述静止阶段规划步骤,得到反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结合所述正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与反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即为完整的规划运动状态;
所述减加速运动阶段规划步骤包括:
当所述当前运动状态为减加速运动阶段时,分别计算:以当前运动状态将当前速度值降为零产生的第一位移量、所述目标位移量与当前位移量之差的第二位移量、以当前运动状态将当前加速度值降为零产生的第一速度值,以及当所述速度临界值>所述第一速度值时,计算以当前运动状态完成减加速过程后,再经过加加速、匀加速、减加速将速度值提升至所述速度临界值,最后将速度值降为零的过程所产生的第三位移量;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三位移量,且所述速度临界值≥所述第一速度值,则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先以当前运动状态完成第一减加速运动阶段,再经第二加加速运动阶段、第二匀加速运动阶段、第二减加速运动阶段将速度值提升至所述速度临界值,最后经第二匀速运动阶段、第二加减速运动阶段、第二匀减速运动阶段、第二减减速运动阶段将速度值降为零,即得到完整的规划运动状态;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三位移量,且所述速度临界值<所述第一速度值时;
或者,若所述第一位移量<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三位移量时;
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减加速运动阶段、匀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匀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一位移量,则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减加速运动阶段、加减速运动阶段、匀减速运动阶段、减减速运动阶段;
若所述第二位移量<所述第一位移量,则所述变桨装置的正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包括:第一减加速运动阶段、第一加减速运动阶段、第一匀减速运动阶段、第一减减速运动阶段,再以速度降为零的位移点为新的规划位移起点,根据所述目标运动参数执行所述静止阶段规划步骤,得到反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结合所述正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与反向位移的规划运动状态即为完整的规划运动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变桨位置控制三阶运动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运动状态和当前运动参数,规划所述变桨装置的规划运动状态,以达到所述目标运动参数中的目标位移量,完成三阶运动规划的步骤,还包括匀速运动阶段规划步骤:
当所述当前运动状态为减加速运动阶段时,分别计算:以当前运动状态将当前速度值降为零产生的第一位移量、所述目标位移量与当前位移量之差的第二位移量,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刚刘行中谭江荣苗天徐键窦康明熊伟叶建黄晓燕代保钟廖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凯前卫风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