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地区大斜度气井连续临界携液流速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97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东海地区大斜度气井连续临界携液流速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井筒轨迹曲线确定井斜角的最大值θ,所述井斜角为轨迹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B、如果井斜角的最大值θ<52.9°,那么该大斜度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按一个公式进行计算;C、如果井斜角的最大值θ≥52.9°,那么该大斜度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按另一个公式进行计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考虑到了井斜角对液滴的影响,确定了不同井斜角范围内对临界携液流速的计算方法,其适用于多种大斜度气井,适用范围广,且经实践检验后可知使用该方法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东海地区大斜度气井的携液状态预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东海地区大斜度气井连续临界携液流速确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水生产气井携液生产
,特别是涉及大斜度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的确定。
技术介绍
对于边底水气藏的开发,气井产水是制约气田采收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气井稳定带水生产时,连续的气相可以把液相以颗粒的形式连续携带到井口。随着地层能量降低或按计划调产时,气相产量降低,某一流速开始气相不能连续携带液相,这个流速被称为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m/s),与其相对的流量为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m3/d),两者之间可以井口或井底为节点互相换算。1961年Duggan根据生产数据提出“最小气体流速”概念,定义为保证气井无积液生产的最低流速。此后的半个世纪,各种气井临界携液流速的计算公式被提出,引入了液滴颗粒形态、气液比、井斜角等影响因素。早期的临界携液量流速模型以垂直气井模型为主,在Duggan的思路下,Turner在1969年首次提出了液滴模型,通过对圆球型液滴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了第一个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速公式。再通过油管内径、温压参数等换算出临界携液流量。Turner模型只能用于垂直井段的临界携液流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东海地区大斜度气井连续临界携液流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根据井筒轨迹曲线确定井斜角的最大值θ,所述井斜角为轨迹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nB、如果井斜角的最大值θ<52.9°,那么该大斜度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东海地区大斜度气井连续临界携液流速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井筒轨迹曲线确定井斜角的最大值θ,所述井斜角为轨迹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B、如果井斜角的最大值θ<52.9°,那么该大斜度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vc——连续携液临界流速,m/s;
ρw——液相密度,kg/m3;
ρg——天然气密度,kg/m3;
σgw——气液两相表面张力,mN/m;
C、如果井斜角的最大值θ≥52.9°,那么该大斜度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颖秦丙林郭志辉陆国琛马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