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线防护架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927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9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压线防护架构造,其包括设置在高压线杆与在建工程外侧边缘之间的立柱,所述立柱为多根,多根立柱环绕在建工程外侧边缘间隔设置,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沿立柱轴向外伸且高于高压线的绝缘防护件,相邻两个绝缘防护件以及相邻两根立柱的上端之间分别设置有防护缆绳。本申请具有减少占用空间且便于现场施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线防护架构造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线防护架构造。
技术介绍
在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标准中,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对高压线防护有专门的规定,即塔吊与高压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沿垂直方向3m,沿水平方向2m),必须采取绝缘隔离防护措施。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高压线与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之间搭建大型防护架,该大型防护架包括塔架和布置在塔架顶部且高出高压线高度的密目式安全网防护屏障,通过密目式安全网防护屏障实现对高压线的防护。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整体施工场布后,在建工程外侧边缘可使用的余地很少,而采用塔架需要较多的余地,导致不便于现场施工,也不便于运输,并且采用塔架和密目式安全网防护屏障的生产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减少占用空间且便于现场施工,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压线防护架构造。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压线防护架构造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线防护架构造,包括设置在高压线杆与在建工程外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线防护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高压线杆(1)与在建工程外侧边缘之间的立柱(2),所述立柱(2)为多根,多根立柱(2)环绕在建工程外侧边缘间隔设置,所述立柱(2)的上端设置有沿立柱(2)轴向外伸且高于高压线(11)的绝缘防护件(3),相邻两个绝缘防护件(3)以及相邻两根立柱(2)的上端之间分别设置有防护缆绳(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线防护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高压线杆(1)与在建工程外侧边缘之间的立柱(2),所述立柱(2)为多根,多根立柱(2)环绕在建工程外侧边缘间隔设置,所述立柱(2)的上端设置有沿立柱(2)轴向外伸且高于高压线(11)的绝缘防护件(3),相邻两个绝缘防护件(3)以及相邻两根立柱(2)的上端之间分别设置有防护缆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线防护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为预制电线杆,该立柱(2)的下端埋设于地面内,并通过混凝土墩(21)浇筑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线防护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下端的埋入深度不低于2.5m,且立柱(2)距高压线杆(1)的距离大于2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线防护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上端通过连接套(5)与绝缘防护件(3)连接,所述连接套(5)内部为沿轴向贯通的空腔(51),所述空腔(51)内沿连接套(5)径向设置有分隔板(52),所述分隔板(52)将空腔(51)分隔形成独立的上腔室(511)和下腔室(512),所述立柱(2)上端固定于下腔室(512)内,所述绝缘防护件(3)下端固定于上腔室(5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线防护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防护件(3)为直径小于立柱(2)的圆木,该绝缘防护件(3)下端通过水平插销(53)与上腔室(51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锋傅兴君章国森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家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