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810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并完成超前钻勘→桩中心线定位放线→泥浆池开挖→埋设护筒→桩机就位→校正并造孔→泥浆循环→清除浆泥→击穿岩溶层顶板→填实岩溶层或制造泥壁→继续冲击造孔→重复填实→重复造孔→清除沉渣→验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因岩溶发育不良地质的溶洞成孔问题、护壁困难问题,综合造价在桩基施工造价的基础上增加了1.87%,属于经济合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冲击钻成孔效率低,施工速度慢的问题,同时满足质量可靠,施工安全,经济实用。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各桩基试验合格,未发生危险事故,文明施工及环保受控,可以进行广泛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质量可靠,施工安全,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钻孔灌注桩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冲击钻施工的钻孔灌注桩是目前应对以岩层或者较硬砂层作为持力层的较为常见的桩基础施工工艺,一般选用CKJ系列冲击式打桩设备,可以满足深度100m以内,直径100mm~2500mm范围的端承桩施工。在岩溶地质发育不均匀,溶洞较大,地质较差的地区,端承桩的灌注桩通常深度较深(40~60m),穿过溶洞较大(10~30m),成孔较为困难,且护壁困难,施工效率低。此外,在岩溶地层进行冲击式钻孔,成孔效率低,施工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施工前准备施工前,用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做好场地平整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完成超前钻勘;b钻孔定位,埋设护筒根据设计要求,用GPS对桩位放线,定好孔中心坐标后,以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施工前准备/n施工前,用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做好场地平整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完成超前钻勘;/nb钻孔定位,埋设护筒/n根据设计要求,用GPS对桩位放线,定好孔中心坐标后,以设计半径在地面用石灰画出桩孔圆形外圈,用挖掘机对正石灰线圈挖出护筒位置,护筒采用8mm~12mm钢板卷制高度为2.0~4.0m,埋设后,应在筒口拉十字线重新检查护筒中心位置;/n在桩孔附近合适的位置挖泥浆池和泥浆沟,并冲水准备造浆,由于溶洞地区需泥浆量较大,需要按照每台钻机,每天20t水,需提前准备水源,岩溶区的造浆池容积比非岩溶区的造浆池容积要大,以考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地层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用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做好场地平整工作,根据设计要求,完成超前钻勘;
b钻孔定位,埋设护筒
根据设计要求,用GPS对桩位放线,定好孔中心坐标后,以设计半径在地面用石灰画出桩孔圆形外圈,用挖掘机对正石灰线圈挖出护筒位置,护筒采用8mm~12mm钢板卷制高度为2.0~4.0m,埋设后,应在筒口拉十字线重新检查护筒中心位置;
在桩孔附近合适的位置挖泥浆池和泥浆沟,并冲水准备造浆,由于溶洞地区需泥浆量较大,需要按照每台钻机,每天20t水,需提前准备水源,岩溶区的造浆池容积比非岩溶区的造浆池容积要大,以考虑漏浆时增加的泥浆用量,具体容量以超前钻确定的溶洞大小而定;
c冲击成孔
对超前钻确定的溶洞大小进行分类如下:
溶洞深度为0~1.5m为I类;
溶洞深度为1.5~5m为II类;
溶洞深度为5m以上为III类
开始冲击成孔时,在溶洞范围内施工中冲程冲击要适当放小,应绷紧钢丝绳,采用小冲程进行低打,严禁采用大冲程冲击,在冲孔至离超前钻勘测到溶洞的顶板约1m时,投入适量水玻璃或者小苏打至孔中,一方面避免裂缝水,另一方面避免岩溶内的护壁发生塌孔,同时加大泥浆比重,将比重调整为1:3,用小冲程进尺,逐渐击穿溶洞顶板,过程中一旦发现漏浆或者异常情况,马上提升冲锤到孔口;
对I类溶洞,冲锤击穿溶洞顶板并进入溶洞后向孔内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片石和袋装粘土,重量比例约为1:1,同时可以投入适量石渣水泥混合物;对于II类溶洞,投入重量比例为粘土:石块:水泥:稻草为6:3:1:0.01的混合物;对于III类溶洞,投入粘土、石块、水泥和稻草后如果漏浆不止或其他异常,则需要调整工艺,加长护筒,采用深埋钢护筒穿过溶洞的方式,如果钢护筒超过12m,应分节制作;
投入孔内的混合料加填超过溶洞顶面2.5m~3m,静置24小时后,用小冲程冲击填入的混合物,不取渣,使其挤入裂隙或溶洞,如此反复操作,多次挤塞溶洞加固孔壁;
d清除沉渣
采用反循环清渣,灌注混凝土前抽吸2分钟左右,一方面抽出沉渣,另一方面泥浆的抽吸作用导致一部分沉渣、淤泥上浮,而且短时间内不会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汉宇蒋晓江党成明徐越冯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