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利用的方法及其工艺技术

技术编号:2658526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所述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污泥:30‑60份;农作物秸秆:20‑40份;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10‑20份;粪便:5‑10份;煤渣: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能源技术领域,该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利用的方法及其工艺,有效的解决了工业生活污水沉淀和污泥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秸秆储存难、运输难、消化难、燃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它采用自主研发的生物催化剂‑酵母菌与细胞酶复合联合剂,是一种高效利用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污泥、农业秸秆、建筑装饰用的木质废弃物全发酵的新能源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利用的方法及其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能源
,具体为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利用的方法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在我们生活,各种各样的垃圾废物,遍布了城市的各个地方,其一,城市污泥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重金属、致病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处置不当会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如果缺乏正常稳定的处理处置途径,污泥问题将成为污水处理瓶颈。其二,在我国农业地区,收割后的秸秆处理一直饱受诟病,焚烧秸秆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其三,房地产目前是我国的一项支柱产业,用于房地产建设的建筑垃圾废料,其处理方式也遭受诟病,采用直接填满的方式,不仅占用了土地,还污染了环境,因此,如何处置诸如以上垃圾废物,成了当前最为迫切的一项大事。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利用的方法及其工艺,解决了现有城市垃圾废物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所述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污泥:30-60份;农作物秸秆:20-40份;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10-20份;粪便:5-10份;煤渣:5-10份;生物催化剂:0.05-0.1份。优选的,所述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利用的方法及其工艺,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10、污泥脱水;S11、农作物秸秆粉碎;S12、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除杂;S13、粪便高温烘干;S14、煤渣破碎;S10、污泥脱水:将上述30-60份污泥平铺在阳光下(平铺高度为5-10厘米),使其均匀脱水,连续晾晒2-3天后,使其含水率保持在40%-60%之间,装箱备用;S11、农作物秸秆粉碎:将上述20-40份农作物秸秆集中在一起,然后送入粉碎机内粉碎,粉碎后的秸秆长宽均不超过2厘米为宜,粉碎后,再置于通风处晾晒3-5天后,装箱备用;S12、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除杂;将上述10-20份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中的铁质材料(铁钉、角钢、角铁等)逐一筛选出去,筛选出来的铁质材料,可另作它用,筛选后的木质废料,送入粉碎机内,粉碎后的长宽均不大于5厘米,装箱备用;S13、粪便烘干:将上述5-10份粪便先集中晾晒一周左右,待其成为固态状或固液混合状形态后,再送入烤箱或窑洞内进行高温烘烤,烘烤温度为300-400度,连续烘烤2-3小时后,使其迅速脱水,表面成龟裂状,待其冷却后,装箱备用;S14、煤渣破碎:将上述5-10份煤渣送入破碎机内破碎,破碎后的煤渣直径为0.8-1厘米,均匀破碎后,装箱备用;S2、发酵预处理:采用发酵井或者发酵罐作为发酵容器,容器体积以能够容纳压实后的原料为宜,若采用发酵井,则发酵井的土质需进行焦化处理,使井内的土壤脱水,若发酵罐则需保持罐内无水,保障发酵初始的干燥环境;S3、原料发酵:首先向发酵容器内倒入污泥,之后倒入农作物秸秆,接着依次倒入建筑装饰用木质废弃物、粪便以及煤渣,然后再倒入农作物秸秆,按照上述顺序依次填满,直至所有原料耗完,最后向发酵容器内均匀倒入生物催化剂,最后使用压板将原料加压,压缩原料间的缝隙,使其充分融合,最后将发酵容器封死,在常温下,发酵10-15天后,得复合可燃材料,该复合材料可达到3200-3500KaL/Kg的热值。优选的,所述污泥为生活污泥与工业污泥的混合物,其比例为6:4。优选的,所述粪便可采用动物粪便,如鸡、鸭、猪、羊等,也可采用人体排泄物。优选的,所述农作物秸秆可为油菜杆茎、大豆杆茎、稻谷杆茎或小麦杆茎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优选的,所述生物催化剂为酵母菌与细胞生物菌的联合剂,其重量比例为5:5。优选的,所述污泥采用陈化泥,陈化年限在1-2年最佳。优选的,所述污泥在脱水之前,可先进行混合打碎并搅拌,使其充分融合,提高其黏性。优选的,所述粪便在晾晒的过程中,每间隔三个小时需翻抄一次,使其均匀缩水。(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利用的方法及其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利用的方法及其工艺,有效的解决了工业生活污水沉淀和污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秸秆储存难、运输难、消化难的问题,给城市环保发展带来一片绿地,给秸秆燃烧带来的空气污染找到了归宿,使新能源项目多了一只绿叶,它采用自主研发的生物催化剂---酵母菌与细胞酶复合联合剂,高效利用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农业秸秆,建筑装饰用的木质废弃物全发酵产生新能源。充分解决了秸秆木质废弃料的难题,污泥秸秆发酵有效的应用了生物催化剂酵母与生物细胞酶的联合作用,将污泥秸秆分层多层叠放,软化了木质纤维,便于将复合料制作成为工业燃料所需的块状棒状和球状联产制品,从而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不仅改善了环境,还节约了能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利用的方法及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10、污泥脱水;S11、农作物秸秆粉碎;S12、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除杂;S13、粪便高温烘干;S14、煤渣破碎;S10、污泥脱水:将上述30千克污泥平铺在阳光下(平铺高度为5厘米),使其均匀脱水,连续晾晒2天后,使其含水率保持在40%,装箱备用;S11、农作物秸秆粉碎:将上述20千克农作物秸秆集中在一起,然后送入粉碎机内粉碎,粉碎后的秸秆长宽均不超过2厘米为宜,目的是为了能够与其他材料混合均匀,粉碎后,再置于通风处晾晒3天后,装箱备用;S12、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除杂;将上述10千克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中的铁质材料(铁钉、角钢、角铁等)逐一筛选出去,筛选出来的铁质材料,可另作它用,起到了资源重复利用的目的,筛选后的木质废料,送入粉碎机内,粉碎后的长宽均不大于5厘米,装箱备用;S13、粪便烘干:将上述5千克粪便先集中晾晒一周左右,待其成为固态状或固液混合状形态后,再送入烤箱或窑洞内进行高温烘烤,烘烤温度为300度,连续烘烤2小时后,使其迅速脱水,表面成龟裂状,待其冷却后,装箱备用;S14、煤渣破碎:将上述5千克煤渣送入破碎机内破碎,破碎后的煤渣直径为0.8厘米,均匀破碎后,装箱备用;S2、发酵预处理:先挖一口发酵井,井口直径为1米,井深为0.9米,井口挖好后,需对土质进行焦化处理,使井内的土壤脱水,保持干燥环境;S3、原料发酵:首先向井内倒入污泥,之后倒入农作物秸秆,接着依次倒入建筑装饰用木质废弃物、粪便以及煤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n污泥:30-60份;/n农作物秸秆:20-40份;/n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10-20份;/n粪便:5-10份;/n煤渣:5-10份;/n生物催化剂:0.05-0.1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污泥:30-60份;
农作物秸秆:20-40份;
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10-20份;
粪便:5-10份;
煤渣:5-10份;
生物催化剂:0.05-0.1份。


2.一种污泥与木质废物混合生物能源利用的方法及其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10、污泥脱水;S11、农作物秸秆粉碎;S12、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除杂;S13、粪便高温烘干;S14、煤渣破碎;
S10、污泥脱水:将上述30-60份污泥平铺在阳光下(平铺高度为5-10厘米),使其均匀脱水,连续晾晒2-3天后,使其含水率保持在40%-60%之间,装箱备用;
S11、农作物秸秆粉碎:将上述20-40份农作物秸秆集中在一起,然后送入粉碎机内粉碎,粉碎后的秸秆长宽均不超过2厘米为宜,粉碎后,再置于通风处晾晒3-5天后,装箱备用;
S12、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除杂;将上述10-20份建筑装饰用木质废料中的铁质材料(铁钉、角钢、角铁等)逐一筛选出去,筛选出来的铁质材料,可另作它用,筛选后的木质废料,送入粉碎机内,粉碎后的长宽均不大于5厘米,装箱备用;
S13、粪便烘干:将上述5-10份粪便先集中晾晒一周左右,待其成为固态状或固液混合状形态后,再送入烤箱或窑洞内进行高温烘烤,烘烤温度为300-400度,连续烘烤2-3小时后,使其迅速脱水,表面成龟裂状,待其冷却后,装箱备用;
S14、煤渣破碎:将上述5-10份煤渣送入破碎机内破碎,破碎后的煤渣直径为0.8-1厘米,均匀破碎后,装箱备用;
S2、发酵预处理:采用发酵井或者发酵罐作为发酵容器,容器体积以能够容纳压实后的原料为宜,若采用发酵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万密斋养生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