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生态浮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26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形生态浮岛,包括:浮岛主框架,浮岛主框架包括面向水体岸边并且与之拟合的第一边框,以及朝向水体一侧的第二边框,第一边框和/或第二边框包括位于中间的可塑性填料体以及包覆在所述可塑性填料体外侧的薄膜层。浮岛主框架上设有第一漂浮体,内部设有交错设置的第一内框条和第二内框,用于装配生态浮床的网格。可塑性填料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硬脂酸盐45~59份,固化稳定剂5~10份,液体石蜡20~30份,硬脂酸1~5份,填充材料1~5份,加工粘合剂2~5份。可塑性填料体形变性质稳定,抗酸碱能力强。使可变形生态浮岛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要调整其形状,以契合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中水体岸带的形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形生态浮岛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浮床
,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生态浮岛。
技术介绍
人工生态浮岛主体框架主要是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进行拼接、组合并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之后再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将根系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通过生化作用降解水体污染物。人工生态浮岛的建造要兼顾环境治理和景观美化的需求,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生态浮岛多采用硬质框架作为主体,大多采用高强度、抗老化的PVC材料,可塑性极弱,其形状一旦固定则无法更改,即使拼接组合形成的形状也有限。但是自然水体或人工水体的环境形态存在特异性和不规则性,现有技术中硬质框架的人工生态浮岛与水体岸带或多或少留有空间或缝隙,使得其构造不美观,极大局限了景观设计效果。因此,亟待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水体岸带形状不规则性的人工生态浮岛,以提高景观价值。同时,需要对人工生态浮岛的主体材料进行改进,以适应对形状变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形生态浮岛,以解决生态浮岛无法契合不规则水体岸带设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形生态浮岛,包括:浮岛主框架,所述浮岛主框架包括面向水体岸边并且与之拟合的第一边框,以及朝向水体一侧的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包括位于中间的可塑性填料体以及包覆在所述可塑性填料体外侧的薄膜层;所述第一边框和/或第二边框具有规则或不规则的轮廓;在所述第一边框和/或第二边框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漂浮体,所述第一漂浮体用于提供浮力使所述浮岛主框架浮在水体表面;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围成的区域内布置有在水平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一内框条和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二内框条,所述第一内框条和第二内框条相互交错形成多个用于装配生态浮床的网格;各第一内框条与各第二内框条的各交叉点处设置有第二漂浮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塑性填料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硬脂酸盐45~59份,固化稳定剂5~10份,液体石蜡20~30份,硬脂酸1~5份,填充材料1~5份,加工粘合剂2~5份;所述硬脂酸盐为硬脂酸钾或硬脂酸铝的至少一种;所述固化稳定剂为三盐基硫酸铅;所述填充材料为聚醚颗粒与二氧化钛混合物;所述加工粘合剂为抗氧化剂与粘合剂的混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脂酸盐为硬脂酸钾30~39份及硬脂酸铝15~20份的混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材料为聚醚颗粒与二氧化钛混合物的1:1混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氧化剂为二丁基苯酚,所述粘合剂为聚乙烯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漂浮体上设有锚固连接件,所述锚固连接件连接固定于河床上的锚桩第二漂浮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浮床为筛网式湿式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设有椰子纤维层,以供水生植物附着生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薄膜为聚乙烯薄膜,所述第二漂浮体为聚苯乙烯泡沫板。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沿所述浮岛主框架固定设置的一根或多根绳链;所述锚固连接件、所述第一内框条和所述第二内框条固定在所述绳链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桩为嵌入式锚桩或坠重式锚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可变形生态浮岛通过采用新型组分结构的所述可塑性填料体,使所述可塑性填料体在常温条件下可以实现可控的形变,性质稳定,抗酸碱能力强。采用薄膜包裹可塑性填料体,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要调整其形状,以契合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中水体岸带的形态,提高建设效率,更快更好地搭建生态浮岛,提高生态浮岛结构地美观性和适应性。本专利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专利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专利技术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可变形生态浮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可变形生态浮岛中浮岛主框架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可变形生态浮岛中浮岛主框架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可变形生态浮岛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可变形生态浮岛中生态浮床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可变形生态浮岛中绳链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0:浮岛主框架;111:薄膜层;112:可塑性填料体;113:纵向加强筋;120:第一漂浮体;130:锚桩;140:第一框条;141:第二框条;142:第二漂浮体;150:生态浮床;151:椰子纤维层;160:绳链;170:水体岸带;180:水生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生态浮岛主体框架主要是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进行拼接、组合并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之后再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将根系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通过生化作用降解水体污染物。生态浮岛的建造要兼顾环境治理和景观美化的需求,现有技术中的生态浮岛多采用硬质框架作为主体,大多采用高强度、抗老化的PVC材料,可塑性极弱,其形状一旦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形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n浮岛主框架,所述浮岛主框架包括面向水体岸边并且与之拟合的第一边框,以及朝向水体一侧的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包括位于中间的可塑性填料体以及包覆在所述可塑性填料体外侧的薄膜层;所述第一边框和/或第二边框具有规则或不规则的轮廓;/n在所述第一边框和/或第二边框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漂浮体,所述第一漂浮体用于提供浮力使所述浮岛主框架浮在水体表面;/n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围成的区域内布置有在水平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一内框条和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二内框条,/n所述第一内框条和第二内框条相互交错形成多个用于装配生态浮床的网格;/n各第一内框条与各第二内框条的各交叉点处设置有第二漂浮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岛主框架,所述浮岛主框架包括面向水体岸边并且与之拟合的第一边框,以及朝向水体一侧的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包括位于中间的可塑性填料体以及包覆在所述可塑性填料体外侧的薄膜层;所述第一边框和/或第二边框具有规则或不规则的轮廓;
在所述第一边框和/或第二边框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漂浮体,所述第一漂浮体用于提供浮力使所述浮岛主框架浮在水体表面;
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围成的区域内布置有在水平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一内框条和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第二内框条,
所述第一内框条和第二内框条相互交错形成多个用于装配生态浮床的网格;
各第一内框条与各第二内框条的各交叉点处设置有第二漂浮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塑性填料体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硬脂酸盐45~59份,固化稳定剂5~10份,液体石蜡20~30份,硬脂酸1~5份,填充材料1~5份,加工粘合剂2~5份;
所述硬脂酸盐为硬脂酸钾或硬脂酸铝的至少一种;
所述固化稳定剂为三盐基硫酸铅;
所述填充材料为聚醚颗粒与二氧化钛混合物;
所述加工粘合剂为抗氧化剂与粘合剂的混合物。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洪涛高志永姚东何方杰纪宁李凤银刘英华张艺磊郭江伟王丹田国锋边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