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及吊耳技术

技术编号:265819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及吊耳,其技术方案为:根据吊耳参数分别进行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吊耳焊缝强度计算,根据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结果吊耳结构,根据吊耳焊缝强度计算结果确定吊耳与板梁主体的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吊耳孔径计算拉应力,能够优化吊耳结构;施工方便、便于带吊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及吊耳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及吊耳。
技术介绍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大板梁的吊装是一项危大工程,在大板梁吊装过程中,上下叠梁为现在的普遍技术,吊耳是吊装板梁的唯一途径。吊耳的承重能力在吊装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可通过对吊耳的强度计算获得。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对大板梁的吊耳进行优化计算,使得吊耳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及吊耳,采用吊耳孔径计算拉应力,能够优化吊耳结构;施工方便、便于带吊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根据吊耳参数分别进行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吊耳焊缝强度计算,根据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结果吊耳结构,根据吊耳焊缝强度计算结果确定吊耳与板梁主体的尺寸。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首先获取吊耳的边界参数、性能参数,以确定吊耳所需计算的数据。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吊耳拉应力计算时,首先确定拉应力最不利位置所在断面,计算此断面的抗拉强度;将吊耳参数代入抗拉强度公式,并与抗拉强度极限值比较,从而判断吊耳的抗拉强度是否满足要求。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根据抗拉强度极限值计算抗拉强度的安全值,计算吊耳拉应力最大安全承重,并确定吊耳可承重范围。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剪应力计算时,确定最大剪应力所在断面,并计算此断面的抗剪强度;比较抗拉强度与许用剪切应力的数值,判断吊耳的抗剪强度是否满足要求。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根据许用抗拉应力[σ]计算许用剪切应力[τ]。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吊耳焊缝强度计算时,按照对接焊缝计算吊耳焊缝强度;将计算的吊耳焊缝强度的数值与对接焊缝的纵向抗拉、抗压许用应力比较,判断吊耳焊缝强度是否满足要求。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对接焊缝的纵向抗拉、抗压许用应力[σh]=0.8[σ]。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大板梁的吊耳,采用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确定吊耳结构。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吊耳与板梁主体焊接,并形成双面坡口的焊缝。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吊耳开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装孔,所述吊装孔满足设定光洁度要求。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获取吊耳的边界参数、性能参数,以确定吊耳所需计算的数据;通过计算的数据确定吊耳的承重范围,以得到最佳的吊耳结构,使吊耳能够满足吊装要求;(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包括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吊耳焊缝强度计算,且采用吊耳孔径计算拉应力,计算精度高,操作简单;(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优化后的吊耳结构能够满足强度要求,且吊耳孔具有设定的光洁度,对钢丝绳不产生损伤,省去卸扣,以降低高空坠落风险。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吊耳A-A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吊耳B-B剖面图;其中,1、板梁主体,2、吊耳,3、吊耳孔,4、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如图1所示,首先获取吊耳的边界参数、性能参数,根据上述参数确定吊耳所需计算的数据;所述数据计算包括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吊耳焊缝强度;根据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结果吊耳结构,根据吊耳焊缝强度计算结果确定吊耳与板梁主体的尺寸。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吊耳的长度、厚度、边界弧度、吊装孔孔径等参数。(2)吊耳拉应力计算:确定拉应力最不利位置所在断面,计算此断面的抗拉强度:σ=F×1000g/[2(R-r)×δ×10-6](1)式(1)中,F表示吊耳所承受的力,R表示吊耳的圆弧半径,r表示吊耳的吊装孔半径。本实施例通过吊耳的吊装孔孔径计算拉应力,能够获得准确的数值。将每个吊耳具体承重代入公式(1),并与抗拉强度极限值比较,从而判断吊耳的抗拉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抗拉强度极限值计算抗拉强度的安全值:式(2)中,C表示不均匀受力系数,[σ]表示抗拉强度极限值(许用抗拉强度)。计算吊耳拉应力最大安全承重,并确定吊耳可承重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吊耳的承重范围为100~131t。(3)剪应力计算:根据许用抗拉应力[σ]计算许用剪切应力[τ]:确定最大剪应力所在断面,并计算此断面的抗剪强度:τ=F×1000×g/[(R-r)×δ×10-6](4)比较τ与[τ]的数值,判断吊耳的抗剪强度是否满足要求。通过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的结果确定吊耳两侧加强板的位置及尺寸。(4)吊耳焊缝强度计算:吊装过程中,吊耳受拉伸作用,由于焊缝为双面坡口,故按照对接焊缝计算吊耳焊缝强度:σh=(K×P)/(L×δ)(5)式(5)中,k表示动载系数,L表示焊缝长度,mm;δ表示吊耳板焊接处母材板厚,mm。其中,对接焊缝的纵向抗拉、抗压许用应力[σh]=0.8[σ]。将计算的吊耳焊缝强度的数值与对接焊缝的纵向抗拉、抗压许用应力比较,判断吊耳焊缝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吊耳焊缝强度计算结果,确定吊耳结构,以使其更加适用于大板梁的吊装。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以K2底梁组件为例进行吊耳计算,K2底梁组件共4个吊耳,每个吊耳承重28.75t。(1)拉应力计算:如图1所示,拉应力最不利位置在A—A断面,拉应力强度计算为:σA—A=F×1000×g/[2(R-r)×δ×10-6]=28.75×1000×9.8/[2×110×40×10-6]=32.02MPa<[σ]=220MPa,故吊耳的抗拉强度满足要求。抗拉强度极限值为220MPa,不均匀受力系数C=1.5,故抗拉强度的安全值为220/1.5=146.7MPa。F=σA—A/(1000×g/[2(R-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吊耳参数分别进行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吊耳焊缝强度计算,根据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结果吊耳结构,根据吊耳焊缝强度计算结果确定吊耳与板梁主体的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吊耳参数分别进行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吊耳焊缝强度计算,根据拉应力计算、剪应力计算结果吊耳结构,根据吊耳焊缝强度计算结果确定吊耳与板梁主体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获取吊耳的边界参数、性能参数,以确定吊耳所需计算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吊耳拉应力计算时,首先确定拉应力最不利位置所在断面,计算此断面的抗拉强度;将吊耳参数代入抗拉强度公式,并与抗拉强度极限值比较,从而判断吊耳的抗拉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抗拉强度极限值计算抗拉强度的安全值,计算吊耳拉应力最大安全承重,并确定吊耳可承重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板梁的吊耳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剪应力计算时,确定最大剪应力所在断面,并计算此断面的抗剪强度;比较抗拉强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超宁夏嵩林江赵德明王得伟宋克田崔志伟梁明吉马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