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喷头3D打印装置,包括打印室、制冷室、设于打印室内的打印组件以及设于制冷室内的制冷组件,制冷室位于打印室上方;打印组件包括X轴运动组件、Y轴运动组件、Z轴运动组件、工作平台及多组喷头组件,Y轴运动组件为两组、两组Y轴运动组件分别连接于X轴运动组件的两端,喷头组件与X轴运动组件连接;Z轴运动组件置于打印室内,工作平台与Z轴运动组件连接;打印件装载于工作平台,喷头组件位于工作平台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组喷头组件用于挤出不同颜色的丝料,适应性更强,可提升使用者体验;设置制冷组件降低打印室内温度、提高成型效率;降低打印件表面温度,改善打印件的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喷头3D打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喷头3D打印装置。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制造方式,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与传统的减材制造不同,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以金属粉末、塑料等为原材料,通过层层打印、层层堆叠来制造出所需要的零件和模型。按照技术原理分类,现比较常见的有熔融沉积成型(FDM)、光固化成型(SLA)、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SLS)、选择性激光融化成型(SLM)等,其中,FDM3D打印技术,以无毒无害、操作平台简单易上手、成本较低等优势,广泛受到家庭和办公室的喜爱。目前市面上的桌面级3D打印机大多是基于Makebot机型,采用的喷头多为单喷头或双喷头,打印件的色彩单调,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国专利CN108312523A公开了一种多喷头3D打印机,采用伺服电机与齿带连接的方式提供XYZ三个方向的移动策略;采用喷头固定盘带多个喷头设计,打印全程自动切换喷头提高生产效率。上述方案虽然采用了多个喷头设计,可以满足用户对色彩的要求。然而,上述打印机中,由于没有设计冷却装置,打印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导致该打印机的成型效率低、该打印机打印的打印件表面易出现打印层坍塌、表面质量不佳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喷头3D打印装置,不仅可满足用户多色彩的需求,还可及时对打印件表面冷却,改善打印件的表面质量、提高成型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喷头3D打印装置,包括打印室、制冷室、设于打印室内的打印组件以及设于制冷室的制冷组件,所述制冷室位于打印室上方;所述打印组件包括X轴运动组件、Y轴运动组件、Z轴运动组件、工作平台及多组喷头组件,所述Y轴运动组件为两组、两组Y轴运动组件分别连接于X轴运动组件的两端,所述喷头组件与X轴运动组件连接;所述Z轴运动组件置于打印室内,所述工作平台与Z轴运动组件连接;所述打印件装载于工作平台,所述喷头组件位于工作平台上方。本专利技术的多喷头3D打印装置,打印时,将打印件装载于工作平台,工作平台在Z轴运动组件的作用下调整工件的Z向位移,X轴运动组件、Y轴运动组件共同控制喷头组件的X向位移和Y向位移,如此便可满足3D打印的需求;打印室及时通过制冷组件降温、提高成型效率,打印件表面也可通过制冷组件及时冷却、改善打印件的表面质量。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及盖体,盖体与壳体铰接;打印室位于壳体内,制冷室位于盖体内,制冷室和打印室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X轴运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带、第一电机和两组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电机与其中一组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环绕于两组第一同步轮的外周,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第一同步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同步带的侧部平行设有X轴导杆,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X轴导杆滑动连接;所述X轴导杆的两端、第一同步轮均安装于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Y轴运动组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Y轴运动组件包括第二同步带、第二电机和多组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电机与其中一组第二同步轮连接,其他第二同步轮安装于支撑轴,所述第二同步带环绕于两组第二同步轮的外周,所述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同步带连接;所述支撑轴为两组,两组支撑轴平行固定于壳体内壁。进一步地,所述Z轴运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丝杆、支撑座及工作平台,所述第三电机安装于打印室内,所述丝杆与第三电机连接,所述工作平台安装于支撑座,所述工作平台、支撑座均与丝杆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丝杆侧部平行设置有Z轴导杆,所述Z轴导杆固定于打印室内;所述支撑座及工作平台均与Z轴导杆滑动连接。进一步地,多组所述喷头组件均安装于底座,所述喷头组件旁侧设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安装于底座。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组件包括进料导口、第四电机、送料滚轮、送料导管及喷嘴,所述送料滚轮连通于进料导口和送料导管之间,所述送料滚轮连接于第四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喷嘴连接于送料导管的末端,所述喷嘴旁侧设有加热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导冷片、制冷片、散热片及散热风扇,多组导冷片安装于制冷片,制冷片安装于散热片的一侧且制冷片外侧设有隔热垫片,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于散热片的另一侧;所述制冷组件安装于盖体侧部,所述盖体底部设有将冷气导向至打印室的轴流风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喷头3D打印装置,多组喷头组件用于挤出不同颜色的丝料,适应性更强,可提升使用者体验;设置制冷组件对打印室内制冷降温以提高成型效率,及时冷却打印件表面以改善打印件的表面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多喷头3D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图2为多喷头3D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I;图3为喷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图4为喷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I;图5为喷头组件喷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打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图7为打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I;图8为打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II;图9为盖体的结构示意图I;图10为盖体的结构示意图II;附图中:1-打印室;11-壳体;12-盖体;13-把手;2-制冷组件;21-导冷片;22-制冷片;23-第一散热片;24-第一散热风扇;25-隔热垫片;26-轴流风扇;27-绝热隔板;3-X轴运动组件;31-第一同步带;33-第一同步轮;34-X轴导杆;35-第一安装座;4-Y轴运动组件;41-第二同步带;42-第二电机;43-第二同步轮;44-支撑轴;45-Y轴导杆;46-第三同步带;5-Z轴运动组件;51-第三电机;52-丝杆;53-支撑座;54-Z轴导杆;55-调平螺母;56-调平弹簧;57-挡板;6-工作平台;7-喷头组件;71-底座;72-固定板;73-进料导口;74-第四电机;75-送料滚轮;76-喷嘴;77-加热管;78-加热块;79-送料导管;8-散热组件;81-第二散热片;82-第二散热风扇;83-固定块;9-物料卷;10-制冷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喷头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室(1)、制冷室(10)、设于打印室(1)内的打印组件以及设于制冷室(10)内的制冷组件(2),所述制冷室(10)位于打印室(1)上方;所述打印组件包括X轴运动组件(3)、Y轴运动组件(4)、Z轴运动组件(5)、工作平台(6)及多组喷头组件(7),所述Y轴运动组件(4)为两组、两组Y轴运动组件(4)分别连接于X轴运动组件(3)的两端,所述喷头组件(7)与X轴运动组件(3)连接;所述Z轴运动组件(5)置于打印室(1)内,所述工作平台(6)与Z轴运动组件(5)连接;所述打印件装载于工作平台(6),所述喷头组件(7)位于工作平台(6)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喷头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印室(1)、制冷室(10)、设于打印室(1)内的打印组件以及设于制冷室(10)内的制冷组件(2),所述制冷室(10)位于打印室(1)上方;所述打印组件包括X轴运动组件(3)、Y轴运动组件(4)、Z轴运动组件(5)、工作平台(6)及多组喷头组件(7),所述Y轴运动组件(4)为两组、两组Y轴运动组件(4)分别连接于X轴运动组件(3)的两端,所述喷头组件(7)与X轴运动组件(3)连接;所述Z轴运动组件(5)置于打印室(1)内,所述工作平台(6)与Z轴运动组件(5)连接;所述打印件装载于工作平台(6),所述喷头组件(7)位于工作平台(6)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喷头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1)包括壳体(11)及盖体(12),所述盖体(12)与壳体(11)铰接;所述打印室位于壳体(11)内,所述制冷室(10)位于盖体(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喷头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运动组件(3)包括第一同步带(31)、第一电机和两组第一同步轮(33),所述第一电机与其中一组第一同步轮(33)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31)环绕于两组第一同步轮(33)的外周,所述喷头组件(7)与所述第一同步带(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喷头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带(31)的侧部平行设有X轴导杆(34),所述喷头组件(7)与所述X轴导杆(34)滑动连接;所述X轴导杆(34)的两端、第一同步轮(33)均安装于第一安装座(35),所述第一安装座(35)与Y轴运动组件(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喷头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运动组件(4)包括第二同步带(41)、第二电机(42)和多组第二同步轮(43),所述第二电机与其中一组第二同步轮(43)连接,其他第二同步轮(43)安装于支撑轴(44),所述第二同步带(41)环绕于两组第二同步轮(43)的外周,所述第一安装座(35)与第二同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菊青,丁鹏,招健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