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包括轮盘和设置在轮盘边缘上的开夹环以及设置在轮盘中心的承接组件,所述轮盘和开夹环同心设置;所述轮盘通过承接组件与驱动轴的顶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设置在链铗行进路径上,使得每个链铗经过开夹环必须与开夹环配合实现开夹动作,即使链柄发生故障,其所需开夹作用力大于正常所需开夹作用力时,依然能够推动链柄摆动到设定的开夹位置,可靠性高,避免发生薄膜横拉过度损坏薄膜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拉伸生产线
,特别涉及一种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
技术介绍
薄膜拉伸生产线中广泛使用链铗、链铗安装在环形导轨上,运动时由导轨进行导向,薄膜两侧各有一套左右对称的环形导轨,两侧导轨上的链铗在链条的牵引下同步运行,而环形导轮的两端部分别设有链轮,链条绕设在两个链轮上,链轮通过驱动轴带动转动。待拉伸的薄膜厚片两侧边送入链铗,链铗闭合,两侧导轨间的宽度变化使薄膜两侧的链铗拉着薄膜向两外侧移动,达到横向拉伸的目的。虽然现有一种磁控开夹器件通过磁力作用控制链柄完成开夹,但是磁控开夹器件的可靠性差,一些链铗的铗柄经过磁控开夹器件作用后无法转动到位完成开夹,导致薄膜横拉过度损坏薄膜,薄膜拉伸生产线需要停机维护,影响正常生产效率。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旨在提高链柄开夹的可靠性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包括轮盘和设置在轮盘边缘上的开夹环以及设置在轮盘中心的承接组件,所述轮盘和开夹环同心设置;所述轮盘通过承接组件与驱动轴的顶部连接。所述承接组件包括套筒、设置在套筒内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驱动轴间隙配合。所述轴承的底部设有限位圈,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圈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套筒的上开口设有压盖,所述压盖将轴承压在限位圈上且与驱动轴螺钉连接。所述开夹环由多块开夹板拼接形成。<br>所述开夹板呈扇形。所述开夹板的外边角为圆角过渡。每块所述开夹板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通孔,所述轮盘上设有与通孔对应的螺纹孔;每个所述开夹板的通孔处分别自上而下穿过一根螺钉,每根螺钉的底端分别拧入对应的螺纹孔中。所述开夹板设有18个且呈圆周阵列排布,相邻两个开夹板的端部相互连接。所述轮盘上设有多个镂空槽,所述镂空槽以轮盘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排布。所述开夹板为耐磨尼龙板。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开夹装置与磁控开夹器件相比,所述开夹环设置在链铗行进路径上,使得每个链铗经过开夹环必须与开夹环配合实现开夹动作,即使链柄发生故障,其所需开夹作用力大于正常所需开夹作用力时,依然能够推动链柄摆动到设定的开夹位置,可靠性高,避免发生薄膜横拉过度损坏薄膜的情况。另外,由于轮盘可相对驱动轴转动,能够将铗柄的上端部与开夹环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转化为所述轮盘的驱动力,巧妙地将摩擦力转移,从而很好地减少刚性接触对铗柄的冲击,进而减少铗柄与开夹环的摩擦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开夹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C-C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开夹装置中开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链铗开夹前相对开夹环的位置示意图。图5为链铗开夹后相对开夹环的位置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轮盘、2-开夹环、3-承接组件、5-驱动轴、31-套筒、32-轴承、33-安装孔、34-限位圈、35-压盖、21-开夹板、7-镂空槽、2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图1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链铗输送的方向。所述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包括轮盘1和设置在轮盘1边缘上的开夹环2以及设置在轮盘1中心的承接组件3,所述轮盘1和开夹环2同心设置;所述轮盘1通过承接组件3与驱动轴5的顶部连接。此处,所述驱动轴5上设置有链轮(图中未画出),所述链轮位于轮盘1的下方;薄膜横拉时,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轴5和驱动轴5上的链轮转动,从而带动绕设在链轮上的链条4(图1中仅画出部分链条)传动,由于轮盘1通过承接组件3与摆轴的顶部连接;所以驱动轴5不会带动轮盘1转动。工作时,薄膜两侧的链铗6拉着薄膜并在导轨8的导引下实现拉伸,当链铗从开夹环的下方经过时,链铗6的铗柄61上端部与开夹板发生刚性接触,开夹环2对铗柄的上端部施加一个径向推力,链柄在径向推力的作用下逐渐朝远离轮盘中心的方向发生摆动,从而松开对薄膜的夹紧实现开夹动作;与此同时,铗柄61的上端部与开夹环2之间会产生摩擦力,由于轮盘1可相对驱动轴5转动,所以该摩擦力转化为所述轮盘1的驱动力,巧妙地将摩擦力转移,从而很好地减少刚性接触对铗柄61的冲击,进而减少铗柄61与开夹环2的摩擦损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开夹装置与磁控开夹器件相比,所述开夹环2设置在链铗行进路径上,使得每个链铗经过开夹环2必须与开夹环2配合实现开夹动作,即使链柄发生故障,其所需开夹作用力大于正常所需开夹作用力时,依然能够推动链柄摆动到设定的开夹位置,可靠性高,避免发生薄膜横拉过度损坏薄膜的情况。具体的,请参阅图2,所述承接组件3包括套筒31、设置在套筒31内的轴承32,所述轴承32的内圈与驱动轴5间隙配合,即轴承32的套在驱动轴5的顶部。实际生产时,轮盘1的中心处开设有一个安装套筒31的安装孔33,所述套筒31竖直插入安装孔33中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轮盘1固定连接,连接强度高。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所述轴承32的底部设有限位圈34,所述套筒3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圈34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套筒31的上开口设有压盖35,所述压盖35将轴承32压在限位圈34上且与驱动轴5螺钉连接。压盖35和限位圆共同对轴承32实现轴向定位,防止轴承32脱离驱动轴5。优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开夹环2由多块扇形的开夹板21拼接形成。通过这样设置可以降低开夹环2的加工难度,确保开夹环2的形状符合加工要求。优选的,所述开夹板21的外边角(图4和图5中23标注的位置)为圆角过渡。通过这样设置,一方面防止尖角对开夹板21造成刮损,另一方面圆角可减少开夹板21与铗柄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开夹板21与铗柄之间的摩擦力。优选的,所述开夹板21为耐磨尼龙板,耐磨性能好,使用寿命高。优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3,每块所述开夹板21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通孔22,所述轮盘1上设有与通孔22对应的螺纹孔;每个所述开夹板21的通孔22处分别自上而下穿过一根螺钉25,每根螺钉25的底端分别拧入对应的螺纹孔中。当开夹环2长期使用后,若开夹环2的某部分因磨损严重而需要维护时,可以将对应的开夹板21拆卸更换,其他开夹板21则继续使用,从而减少维护成本。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开夹板21设有18个且呈圆周阵列排布,相邻两个开夹板21的端部相互连接,减少两个开夹板之间的间隙。为了减轻轮盘1的重量,节省制造材料,所述轮盘1上设有多个镂空槽7,所述镂空槽7以轮盘1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排布。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盘和设置在轮盘边缘上的开夹环以及设置在轮盘中心的承接组件,所述轮盘和开夹环同心设置;所述轮盘通过承接组件与驱动轴的顶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盘和设置在轮盘边缘上的开夹环以及设置在轮盘中心的承接组件,所述轮盘和开夹环同心设置;所述轮盘通过承接组件与驱动轴的顶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组件包括套筒、设置在套筒内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驱动轴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底部设有限位圈,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与限位圈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套筒的上开口设有压盖,所述压盖将轴承压在限位圈上且与驱动轴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夹环由多块开夹板拼接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横拉的开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夹板呈扇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伦,张春华,白汝佳,杨丁卯,陈诚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