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一雷专利>正文

保质双层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5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质双层杯,由内杯和外杯组成,其特征是内杯套叠在外杯内,外杯的内壁上设间断凸点,内杯外壁设有与外杯内壁凸点相配合的凹坑,内杯在凹坑处的杯壁上设有一环状撕裂暗痕。内、外杯可装盛不同的物质,使用时将内杯拔出或旋出,内杯底部断裂,内杯与外杯中的物质即可混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可保证两物质在使用前的品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质双层杯本技术涉及一种能装盛两种物质的双层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方便食品和药品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生活中常见的方便食品和药物其活性物质和高营养物质均处于稀释环境下,这就缩短了这些产品的保质期。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均力图通过添加其它保质物质或充氮等稳定气体物质来延长保质期,但常常失去其经济价值。同时也对这些产品的储存条件有很高的要求,如需在低温下保存。科学证明,活性物质和高营养物质,处于高渗透压的状态下,这些物质的保质期能被延长几十倍,长达十几个月以上。如将高渗透压的物质作为母液,并与稀释液处于分离状态,那么该产品的保质期即可大大延长,并有其一定的经济性。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分离包装,装杯工艺简单,启杯后易于将两种物质混合的保质双层套杯。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由内杯和外杯组成的保质双层杯,其特征是内杯套叠在外杯内,外杯的内壁上设间断凸点,内杯外壁设有与外杯内壁凸点相配合的凹坑,内杯在凹坑处的杯壁上设有一环状撕裂暗痕。装杯时,先往外杯内放入高渗透压的物质(如蜂蜜等不易稀释保存的物质),调整内杯的凹坑对准外杯的凸点,插入内杯,使内杯的凹坑被凸点扣住定位;然后往内杯装进稀释液等,通过杯盖或塑料膜封口即成。使用时,将内、外杯沿相反方向旋转或拔离内杯,内杯下部沿撕裂暗痕处断开,内杯中的稀释液即可流进外杯中与外杯中的物质混合。相反在外杯内放稀释液也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生产工艺简单,装杯容易的特点,实现了分离包装,有效提高了活性物质和高营养物质的保质期,而且使用方便,启杯后内杯底部断裂,两种物质自然混合。本杯子特别适合用于生化制品或医药保健品行业上使用。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保质双层杯由内杯1和外杯2套叠而成,外杯2的内壁上设有间断凸点21,内杯1外壁设有与外杯内壁凸点21相配合的凹坑11,内杯1在凹坑11处的杯壁上设有一环状撕裂暗痕12,内杯1在撕裂暗痕12以下的杯口径小于上部口径,内杯1外壁上设有密封凸沿13,密封凸沿13可封住外杯2的端口,起密封作用。参照图2保质双层杯的另一种结构,该结构与图1基本相同,只是内杯1上沿的口径与外杯2口径等大,这样内杯1套入后,自然将外杯口封住,而且外观平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内杯和外杯组成的保质双层杯,其特征是内杯套叠在外杯内,外杯的内壁上设间断凸点,内杯外壁设有与外杯内壁凸点相配合的凹坑,内杯在凹坑处的杯壁上设有一环状撕裂暗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内杯和外杯组成的保质双层杯,其特征是内杯套叠在外杯内,外杯的内壁上设间断凸点,内杯外壁设有与外杯内壁凸点相配合的凹坑,内杯在凹坑处的杯壁上设有一环状撕裂暗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质双层杯,其特征是内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一雷
申请(专利权)人:蔡一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