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45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包括排风管,所述排风管贯穿负压隔离病房的墙壁且固定在墙壁上,排风管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变向排风组件、过滤网、活性炭滤网、插入式光氢离子消毒器和风机,所述变向排风组件包括扇叶框、扇叶、固定板和传动轴,所述扇叶框与排风管的左端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扇叶的个数为若干个且沿扇叶框内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负压隔离病房内的空气排出的更彻底,且排风管内设有多道空气净化消毒结构,配合上二次净化消毒装置,实现了对空气的更好的净化消毒,且消毒罐内的消毒液方便定期更换,保证其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始终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负压隔离病房通风
,具体是指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的病房。其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利用负压原理隔离病原微生物,同时将室内被患者污染的空气经特殊处理后排放,不会污染环境;二是通过通风换气及合理的气流组织,稀释病房内的病原微生物浓度,并使医护人员处于有利的风向段,消毒杀菌和通风装置一直是负压隔离病房的一个必要话题,通风装置在负压病房内也随处可见,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负压病房用通风装置在向病房外界排风时,其排风效果和对病房内的空气的净化消毒效果都不是太理想,都可以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困难,提供一种排风效果更好,且对负压隔离病房内的空气的净化消毒效果更好,进而保证病房内的空气可以放心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包括排风管,所述排风管贯穿负压隔离病房的墙壁且固定在墙壁上,排风管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变向排风组件、过滤网、活性炭滤网、插入式光氢离子消毒器和风机,所述变向排风组件包括扇叶框、扇叶、固定板和传动轴,所述扇叶框与排风管的左端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扇叶的个数为若干个且沿扇叶框内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扇叶的两端分别与扇叶框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左侧与扇叶框固定连接,固定板右侧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由驱动组件驱动,排风管右端部设有二次净化装置,所述二次净化装置包括输气管一、输气管二、搅拌杆、消毒罐,所述输气管一上端与排风管右端固定连接,输气管一下端与输气管二上端之间通过旋转密封环连接,所述输气管二贯穿消毒罐顶部且与消毒罐的罐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搅拌杆的个数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输气管二外壁上,搅拌杆均位于消毒罐内。作为改进,所述传动轴上套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固定杆固定在排风管的内壁上,防止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传动轴远离固定板一端设有锥形齿轮一。作为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排风管的内壁上,电机的输出轴端设有锥形齿轮二,所述锥形齿轮一与锥形齿轮二相配合,从而实现驱动排风扇部分转动。作为改进,所述输气管二下端设有扩张管口,为了使空气能够与消毒液混合的更充分,所述消毒罐底部设有排污口和支撑腿,消毒罐顶部设有出气口和注液口,所述出气口内壁上固定设有空气检测器,空气检测器为现有技术,目前市场上可随意购买。作为改进,所述风机与排风管的连接处设有减震橡胶垫,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变向排风组件能够将负压隔离病房内的空气排出的更彻底,且排风管内设有多道空气净化消毒结构,配合上二次净化消毒装置,实现了对空气的更好的净化消毒,且消毒罐内的消毒液方便定期更换,保证其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始终良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的扇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排风管,2、变向排风组件,3、过滤网,4、活性炭滤网,5、插入式光氢离子消毒器,6、风机,7、扇叶框,8、扇叶,9、固定板,10、传动轴,11、轴承,12、驱动组件,13、二次净化装置,14、输气管一,15、输气管二,16、搅拌杆,17、消毒罐,18、旋转密封环,19、轴承座,20、固定杆,21、锥形齿轮一,22、电机,23、锥形齿轮二,24、扩张管口,25、排污口,26、支撑腿,27、出气口,28、注液口,29、空气检测器,30、减震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包括排风管1,所述排风管1贯穿负压隔离病房的墙壁且固定在墙壁上,排风管1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变向排风组件2、过滤网3、活性炭滤网4、插入式光氢离子消毒器5和风机6,所述变向排风组件2包括扇叶框7、扇叶8、固定板9和传动轴10,所述扇叶框7与排风管1的左端内壁之间通过轴承11连接,所述扇叶8的个数为若干个且沿扇叶框7内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扇叶8的两端分别与扇叶框7的内壁转动连接,此处的转动连接是具有阻尼作用的转动连接,即扇叶8被转动一定角度后并不在转动时,扇叶8会自动保持在此角度上不动,其效果与现有的空调扇叶的效果一致,所述固定板9左侧与扇叶框7固定连接,固定板9右侧与传动轴10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0由驱动组件12驱动,排风管1右端部设有二次净化装置13,所述二次净化装置13包括输气管一14、输气管二15、搅拌杆16、消毒罐17,所述输气管一14上端与排风管1右端固定连接,输气管一14下端与输气管二15上端之间通过旋转密封环18连接,所述输气管二15贯穿消毒罐17顶部且与消毒罐17的罐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输气管二15下端设有扩张管口24,所述输气管二15采用不锈钢等比较硬的材质,防止其容易放生断裂,所述搅拌杆16的个数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输气管二15外壁上,搅拌杆16均位于消毒罐17内,所述消毒罐17底部设有排污口25和支撑腿26,消毒罐17顶部设有出气口27和注液口28,所述出气口27内壁上固定设有空气检测器29。所述风机6与排风管1的连接处设有减震橡胶垫30,风机6连接电源。所述传动轴10上套接有轴承座19,所述轴承座19通过固定杆20固定在排风管1的内壁上,传动轴10远离固定板9一端设有锥形齿轮一21。所述驱动组件12包括电机22,所述电机22固定设置于排风管1的内壁上且连接电源,电机的输出轴端设有锥形齿轮二23,所述锥形齿轮一21与锥形齿轮二23相配合,可在锥形齿轮一21与锥形齿轮二23上罩上防尘罩,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负压隔离病房内空气在风机6的作用下被吸入到排风管1内,并依此经过过滤网3、活性炭滤网4和插入式光氢离子消毒器5,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全方面的消毒净化,空气从排风管1排出后沿输气管一14和输气管二15进入到消毒罐17内,消毒罐17内盛有消毒液,病房内的空气被直接排进到消毒液中,在搅拌杆16的搅拌作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包括排风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1)贯穿负压隔离病房的墙壁且固定在墙壁上,排风管(1)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变向排风组件(2)、过滤网(3)、活性炭滤网(4)、插入式光氢离子消毒器(5)和风机(6),所述变向排风组件(2)包括扇叶框(7)、扇叶(8)、固定板(9)和传动轴(10),所述扇叶框(7)与排风管(1)的左端内壁之间通过轴承(11)连接,所述扇叶(8)的个数为若干个且沿扇叶框(7)内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扇叶(8)的两端分别与扇叶框(7)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9)左侧与扇叶框(7)固定连接,固定板(9)右侧与传动轴(10)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0)由驱动组件(12)驱动,排风管(1)右端部设有二次净化装置(13),所述二次净化装置(13)包括输气管一(14)、输气管二(15)、搅拌杆(16)、消毒罐(17),所述输气管一(14)上端与排风管(1)右端固定连接,输气管一(14)下端与输气管二(15)上端之间通过旋转密封环(18)连接,所述输气管二(15)贯穿消毒罐(17)顶部且与消毒罐(17)的罐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搅拌杆(16)的个数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输气管二(15)外壁上,搅拌杆(16)均位于消毒罐(17)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隔离病房用排风装置,包括排风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1)贯穿负压隔离病房的墙壁且固定在墙壁上,排风管(1)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变向排风组件(2)、过滤网(3)、活性炭滤网(4)、插入式光氢离子消毒器(5)和风机(6),所述变向排风组件(2)包括扇叶框(7)、扇叶(8)、固定板(9)和传动轴(10),所述扇叶框(7)与排风管(1)的左端内壁之间通过轴承(11)连接,所述扇叶(8)的个数为若干个且沿扇叶框(7)内侧从上到下均匀分布,扇叶(8)的两端分别与扇叶框(7)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9)左侧与扇叶框(7)固定连接,固定板(9)右侧与传动轴(10)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0)由驱动组件(12)驱动,排风管(1)右端部设有二次净化装置(13),所述二次净化装置(13)包括输气管一(14)、输气管二(15)、搅拌杆(16)、消毒罐(17),所述输气管一(14)上端与排风管(1)右端固定连接,输气管一(14)下端与输气管二(15)上端之间通过旋转密封环(18)连接,所述输气管二(15)贯穿消毒罐(17)顶部且与消毒罐(17)的罐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搅拌杆(16)的个数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再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凯达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