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多环沉降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32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多环沉降池结构公开了一种能够在单个主体池内设置多个沉降工序以进行多次沉降,能够提升沉降效果,且能够减少新进污水对已沉降杂质的扰动的沉降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和主体池相连接,且相连通,所述进水管进水口朝上,出水管和主体池一端端面中心相连接,所述出水管和主体池内部相连通,集泥箱置于主体池一端,排泥管置于集泥箱底部,且和集泥箱相连通,分隔板置于主体池内,所述分隔板两侧分别和主体池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一端位于主体池中心,所述分隔板另一端向远离中心方向延伸至和进水管底部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多环沉降池结构
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用多环沉降池结构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多次沉降的污水处理用沉淀池结构,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在单个主体池内设置多个沉降工序以进行多次沉降,能够提升沉降效果,且能够减少新进污水对已沉降杂质的扰动的沉降池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污水处理系统中,为了对含固污水进行固液分离,通常会采用沉降法对污水中的污泥等固体杂质进行处理分离,而现有的沉降池结构通常是矩形形状,将污水排放到池内后,通过长时间静置进行杂质沉降,但是这种沉降池结构仍存在一定弊端,一是在进水时其内已沉降的杂质容易被水流冲起影响沉降效果,二是池内沉降次序单一,污水相当于只进行了一次沉降工序,其沉降固液分离效果较差,需要后续再次进行多次沉降才能满足处理需求。公告号CN209583864U公开了一种污水净化处理沉降池,包括污水投入箱、污水沉降池和回收器,污水投入箱一侧设置有污水投入口,污水投入口一侧连接有第一过滤层,第一过滤层一侧设置有流入管,流入管另一侧连接在污水沉降池一侧,污水沉降池顶部一侧设置有紫外灭菌灯,污水沉降池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多环沉降池结构,其特征是:由主体结构和沉降结构组成,主体结构由主体池、进水管、排泥管、集泥箱、排水管和分隔板组成,进水管和主体池相连接,且相连通,所述进水管进水口朝上,出水管和主体池一端端面中心相连接,所述出水管和主体池内部相连通,集泥箱置于主体池一端,排泥管置于集泥箱底部,且和集泥箱相连通,分隔板置于主体池内,所述分隔板两侧分别和主体池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一端位于主体池中心,所述分隔板另一端向远离中心方向延伸至和进水管底部相连接,所述分隔板将主体池内部分隔成螺旋状腔体结构,沉降结构由刮泥板、一号沉淀腔、二号沉淀腔、丝杠、过滤网、步进电机、排泥孔、弹性挡板、三号沉淀腔和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多环沉降池结构,其特征是:由主体结构和沉降结构组成,主体结构由主体池、进水管、排泥管、集泥箱、排水管和分隔板组成,进水管和主体池相连接,且相连通,所述进水管进水口朝上,出水管和主体池一端端面中心相连接,所述出水管和主体池内部相连通,集泥箱置于主体池一端,排泥管置于集泥箱底部,且和集泥箱相连通,分隔板置于主体池内,所述分隔板两侧分别和主体池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分隔板一端位于主体池中心,所述分隔板另一端向远离中心方向延伸至和进水管底部相连接,所述分隔板将主体池内部分隔成螺旋状腔体结构,沉降结构由刮泥板、一号沉淀腔、二号沉淀腔、丝杠、过滤网、步进电机、排泥孔、弹性挡板、三号沉淀腔和排水腔组成,三个滤网分别置于螺旋状空腔内,三个所述滤网将螺旋状空腔分隔成一号沉淀腔、二号沉淀腔、三号沉淀腔和排水腔,三个丝杠分别位于一号沉淀腔、二号沉淀腔、三号沉淀腔内,丝杠一端通过密封轴承和主体池一端相连接,丝杠另一端穿过主体池另一端的密封轴承和步进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步进电机和主体池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丝杠上置有刮泥板,三个所述刮泥板分别位于一号沉淀腔、二号沉淀腔、三号沉淀腔内,三个排泥孔置于主体池一端端面上,三个所述排泥孔分别和三个刮泥板相对应,集泥箱上开有与排泥孔对应的贯穿孔,所述集泥箱通过贯穿孔、排泥孔和主体池内部相连通,弹性挡板可转动的置于贯穿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多环沉降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不断从进水管进入至一号沉淀腔、二号沉淀腔、三号沉淀腔时,由于水流在螺旋状腔体结构内流动,水流对腔体内壁的冲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华显凯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