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包括注射器和注射软管,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插设于注射软管的第一端,且所述导管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密封机构,所述橡胶密封机构由多个橡胶薄片组成,且多个所述橡胶薄片均以导管的纵轴心为圆点呈环形排布;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位于橡胶连接部的底部,且所述导管的底壁上具有与密封板顶壁连接的橡胶连接部;通过设计安装了导管内部的橡胶密封机构,可借助自身的弹力,对导管的内部进行密封,防止药物喷射,且通过设计安装了密封板,可利用压强,在注射器的针头拔出且注射软管的内部压强较大时,密封板向导管的一端移动,直至将通孔堵住,可进一步在增加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给药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经检索,申请号CN201520150128.6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软管和注射器,所述给药软管内设有给药腔,所述注射器与给药软管的连接端相连接,所述给药软管的插入端为盲端,该盲端为弧形结构,位于弧形结构一侧的给药软管上还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的底部均匀的设有多个给药网孔。本技术采用给药软管和注射器的结构,一方面给药软管可以直接插入患者的口腔深处,另一方面采用在环状凹槽内设有给药网孔,可在注射器给药时实现药物的喷洒,同时环状凹槽可以起到覆盖给药部位表面的作用。由于注射软管具有一定的长度,注射软管的内部可容纳一定量的药物,因此往往需要注射器多次取药,才能向咽喉部输送足量的药物,在注射器与注射软管分离时,由于注射软管的内部压强较大,往往药物会通过注射软管顶部与枕头对应的通孔喷射,因此会发生浪费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包括注射器和注射软管,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插设于注射软管的第一端,且所述导管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密封机构,所述橡胶密封机构由多个橡胶薄片组成,且多个所述橡胶薄片均以导管的纵轴心为圆点呈环形排布;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位于橡胶连接部的底部,且所述导管的底壁上具有与密封板顶壁连接的橡胶连接部。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剖面为圆形,且密封板的外径大于导管的内径。优选的,所述密封板顶壁的中部安装有对位凸起。优选的,所述对位凸起的剖面为圆形,且所述对位凸起的外径小于导管的内径。优选的,每个橡胶密封机构包括的橡胶薄片的数量均为四个。优选的,所述注射软管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开设有给药网孔,所述注射器上的针头插设于导管的内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计安装了导管内部的橡胶密封机构,可借助自身的弹力,对导管的内部进行密封,防止药物喷射,且通过设计安装了密封板,可利用压强,在注射器的针头拔出且注射软管的内部压强较大时,密封板向导管的一端移动,直至将通孔堵住,可进一步在增加密封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橡胶密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射器;2、注射软管;3、给药网孔;4、导管;5、橡胶密封机构;51、橡胶薄片;6、橡胶连接部;7、密封板;8、对位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3,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包括注射器1和注射软管2,还包括:导管4,导管4插设于注射软管2的第一端,且导管4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密封机构5,橡胶密封机构5由多个橡胶薄片51组成,且多个橡胶薄片51均以导管4的纵轴心为圆点呈环形排布;密封板7,密封板7位于橡胶连接部6的底部,且导管4的底壁上具有与密封板7顶壁连接的橡胶连接部6。进一步地,密封板7的剖面为圆形,且密封板7的外径大于导管4的内径。进一步地,密封板7顶壁的中部安装有对位凸起8。进一步地,对位凸起8的剖面为圆形,且对位凸起8的外径小于导管4的内径。进一步地,每个橡胶密封机构5包括的橡胶薄片51的数量均为四个。进一步地,注射软管2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处开设有给药网孔3,注射器1上的针头插设于导管4的内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时,将注射器1的针头端部插入导管4的内部,即可通过注射器1向注射软管2的内部输送药物,由于注射软管2的末端位于病人的咽喉部,造成注射软管2内的药物无法快速流淌,此时注射软管2内部的压强较大,拔出注射器1时,橡胶薄片51利用自身的弹性恢复平整,可实现导管4的密封;且注射软管2内部的压强较大时拔出注射器1,在压强的作用下密封板7即会向导管4的一端移动,直至将导管4的通孔堵住,即可进一步实现密封,且注射软管2内部的压强越大,密封性越好;当注射器1无需二次取药时,则无需使用密封板7,注射器1的针头可完全插入导管4的内部,即会穿过密封板7的内部,进行药物输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包括注射器(1)和注射软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导管(4),所述导管(4)插设于注射软管(2)的第一端,且所述导管(4)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密封机构(5),所述橡胶密封机构(5)由多个橡胶薄片(51)组成,且多个所述橡胶薄片(51)均以导管(4)的纵轴心为圆点呈环形排布;/n密封板(7),所述密封板(7)位于橡胶连接部(6)的底部,且所述导管(4)的底壁上具有与密封板(7)顶壁连接的橡胶连接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包括注射器(1)和注射软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管(4),所述导管(4)插设于注射软管(2)的第一端,且所述导管(4)的内部设置有橡胶密封机构(5),所述橡胶密封机构(5)由多个橡胶薄片(51)组成,且多个所述橡胶薄片(51)均以导管(4)的纵轴心为圆点呈环形排布;
密封板(7),所述密封板(7)位于橡胶连接部(6)的底部,且所述导管(4)的底壁上具有与密封板(7)顶壁连接的橡胶连接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喉科用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7)的剖面为圆形,且密封板(7)的外径大于导管(4)的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