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运动用锻炼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29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9
一种体育运动用锻炼牵引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体育锻炼用具技术领域;底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有侧板,侧板一侧壁的上侧固定有顶板,顶板悬设在底板的上方,顶板另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上;它还包含座椅、腿部牵引机构、限位机构和手臂牵引机构,座椅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上,底板一侧的上方设有腿部牵引机构,腿部牵引机构中一号滑块滑动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柱一侧的滑槽内,腿部牵引机构的下侧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中的限位板悬设在两侧的一号滑块的下侧,一号滑块的后侧设有手臂牵引机构;在锻炼时,可分别通过装置对大腿以及手臂进行牵引训练,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育运动用锻炼牵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锻炼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体育运动用锻炼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体育训练中需要对运动员进行各种训练,如下腰训练、仰卧起坐训练、劈横叉训练、劈竖叉训练、开胯训练以及倒立训练,当进行下腰训练时,训练需要别人辅助效果不理想,仰卧起坐是增加腹部肌肉的有效运动方式,同时也是社会大众的简易运动方式,而现有的运动方式大多只能对整个腿部进行训练,无法只对大腿进行锻炼,降低了训练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体育运动用锻炼牵引装置,在锻炼时,可分别通过装置对大腿以及手臂进行牵引训练,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侧板、顶板和支撑柱,底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有侧板,该侧板一侧壁的上侧固定有顶板,该顶板悬设在底板的上方,顶板另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该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上;它还包含座椅、腿部牵引机构、限位机构和手臂牵引机构,座椅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上,底板一侧的上方设有腿部牵引机构,该腿部牵引机构中一号滑块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柱一侧的滑槽内,腿部牵引机构的下侧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中的限位板分别悬设在两侧的一号滑块的下侧,一号滑块的后侧设有手臂牵引机构;上述的腿部牵引机构还包含推板、导向柱和配重板,推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一号滑块固定连接,推板下表面的两侧均设有弧形槽,推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导向柱,该导向柱的上端依次穿过数个配重板、顶板后,悬设在顶板的上侧;上述的限位机构还包含内螺纹管、螺杆、转动轮、从动齿轮、主动齿轮、转杆和电机,限位板的一侧滑动设置在支撑柱一侧的滑槽内,限位板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的内部均插设有螺杆,且通过螺纹旋接,螺杆的下端依次穿过底板的上侧壁、转动轮后,通过轴承与底板的下侧壁旋接,前后两侧的转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转动轮与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螺杆上套设固定有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设置于底板的内部,且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设置,主动齿轮的中心内插设固定有转杆,该转杆的下端通过轴承与底板的下侧壁旋接,转杆的上端穿过底板的上侧壁后,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上,电机嵌设在其中一个支撑柱内;上述的手臂牵引机构由配重块、拉绳、拉环、限位块、挂环、挂钩和滑轮构成,座椅一侧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数个配重块,配重块上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挂环,该挂环内均插设有挂钩,该挂钩分别固定在与之相邻的配重块的下表面上,最上侧的挂环上绑设有拉绳,该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顶板上的一个通孔、两个滑轮、顶板上的另一个通孔、限位块后,绑设固定在拉环上,拉环悬设在座椅的一侧,限位块与拉绳固定连接,滑轮固定在顶板的上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弧形槽内嵌设有软垫,该软垫的上侧壁与弧形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在操作时,通过软垫对使用者的腿部和弧形槽进行分隔。进一步地,所述的座椅的下侧固定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滑块,该二号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滑轨固定在底板的上表面上,底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齿条,该齿条的内部均插设有限位斜楔,该限位斜楔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上端依次穿过弹簧、固定板后,悬设在固定板的上方,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板的下表面以及限位斜楔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分别固定在座椅的前后两侧,使用者坐至座椅上,带动座椅向一侧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斜楔在齿条的上方行走,当使用者的双腿位于推板的下侧后则停止移动,此时弹簧将限位斜楔向下推动,使得限位斜楔的下端插设在齿条的两个齿之间,对座椅进行限位,当使用完成后,双手分别将连接杆向上抬起,连接杆带动限位斜楔向上移动,使得限位斜楔与齿条分离,最后移动座椅,使得双腿从支撑柱之间抽出。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杆的顶端固定有拉板,该拉板悬设在固定板的上侧,通过拉动拉板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的一号滑块的上侧悬设有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固定在支撑板上,该支撑板均呈“L”形设置,支撑板的竖边分别固定在前后两侧的支撑柱上,控制开关与指示灯连接,指示灯固定在顶板的下表面上,在使用时,根据使用者的能力,将支撑板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再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固定好后,进行锻炼,锻炼时,膝盖抵住推板向上移动,推板带动数个配重板以及一号滑块向上移动,直至一号滑块抵触控制开关,控制开关打开指示灯,提醒使用者达到了事先定的目标。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柱的一侧壁上均设有刻度层,在调节支撑板的高度时,通过刻度层确定支撑板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根据使用者的能力选择合适重量的配重板,将其套设在导向柱上,然后再选择合适重量的配重块,配重块上端的挂环套在挂钩上,挂完后,使用者坐在座椅上,然后将座椅向一侧移动,直至使用者的双腿位于推板的下侧,双手分别握住拉环,双腿分别位于推板下侧的弧形槽的下方,然后根据使用者的高度,启动电机,电机通过转杆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一侧的螺杆转动,该螺杆带动其上的转动轮转动,该转动轮带动另一个转动轮转动,该转动轮带动其内部的螺杆转动,两个螺杆同时带动内螺纹管上下移动,内螺纹管带动限位板上下移动,直至弧形槽套至使用者的腿部,在训练时,双腿向上推动,通过双腿将推板向上推动,推板带动配重板向上移动,达到对双腿训练的效果,双手拉动拉环向下移动,拉环带动拉绳向下移动,拉绳的一侧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在滑轮上滑动,拉绳的另一侧则带动配重块向上移动,达到对双臂训练的效果。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锻炼时,可分别通过装置对大腿以及手臂进行牵引训练,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2、腿部牵引机构的下侧设有限位机构,在训练的过程中,可对腿部牵引装置进行限位,防止腿部牵引机构发生意外向下掉落时发生意外;3、配重块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挂环和挂钩,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增加或减少配重块的数量,进而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C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推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侧板2、顶板3、支撑柱4、座椅5、腿部牵引机构6、一号滑块6-1、推板6-2、导向柱6-3、配重板6-4、弧形槽6-5、限位机构7、限位板7-1、内螺纹管7-2、螺杆7-3、转动轮7-4、从动齿轮7-5、主动齿轮7-6、转杆7-7、电机7-8、手臂牵引机构8、配重块8-1、拉绳8-2、拉环8-3、限位块8-4、挂环8-5、挂钩8-6、滑轮8-7、软垫9、连接板10、二号滑块11、滑轨12、齿条13、限位斜楔14、连接杆15、弹簧16、固定板17、拉板18、控制开关19、支撑板20、指示灯21、刻度层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育运动用锻炼牵引装置,它包含底板(1)、侧板(2)、顶板(3)和支撑柱(4),底板(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有侧板(2),该侧板(2)一侧壁的上侧固定有顶板(3),该顶板(3)悬设在底板(1)的上方,顶板(3)另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4),该支撑柱(4)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座椅(5)、腿部牵引机构(6)、限位机构(7)和手臂牵引机构(8),座椅(5)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上,底板(1)一侧的上方设有腿部牵引机构(6),该腿部牵引机构(6)中一号滑块(6-1)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柱(4)一侧的滑槽内,腿部牵引机构(6)的下侧设有限位机构(7),限位机构(7)中的限位板(7-1)分别悬设在两侧的一号滑块(6-1)的下侧,一号滑块(6-1)的后侧设有手臂牵引机构(8);/n上述的腿部牵引机构(6)还包含推板(6-2)、导向柱(6-3)和配重板(6-4),推板(6-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一号滑块(6-1)固定连接,推板(6-2)下表面的两侧均设有弧形槽(6-5),推板(6-2)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导向柱(6-3),该导向柱(6-3)的上端依次穿过数个配重板(6-4)、顶板(3)后,悬设在顶板(3)的上侧;/n上述的限位机构(7)还包含内螺纹管(7-2)、螺杆(7-3)、转动轮(7-4)、从动齿轮(7-5)、主动齿轮(7-6)、转杆(7-7)和电机(7-8),限位板(7-1)的一侧滑动设置在支撑柱(4)一侧的滑槽内,限位板(7-1)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内螺纹管(7-2),内螺纹管(7-2)的内部均插设有螺杆(7-3),且通过螺纹旋接,螺杆(7-3)的下端依次穿过底板(1)的上侧壁、转动轮(7-4)后,通过轴承与底板(1)的下侧壁旋接,前后两侧的转动轮(7-4)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转动轮(7-4)与螺杆(7-3)的下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螺杆(7-3)上套设固定有从动齿轮(7-5),该从动齿轮(7-5)设置于底板(1)的内部,且从动齿轮(7-5)与主动齿轮(7-6)啮合设置,主动齿轮(7-6)的中心内插设固定有转杆(7-7),该转杆(7-7)的下端通过轴承与底板(1)的下侧壁旋接,转杆(7-7)的上端穿过底板(1)的上侧壁后,与电机(7-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7-8)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电机(7-8)嵌设在其中一个支撑柱(4)内;/n上述的手臂牵引机构(8)由配重块(8-1)、拉绳(8-2)、拉环(8-3)、限位块(8-4)、挂环(8-5)、挂钩(8-6)和滑轮(8-7)构成,座椅(5)一侧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数个配重块(8-1),配重块(8-1)上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挂环(8-5),该挂环(8-5)内均插设有挂钩(8-6),该挂钩(8-6)分别固定在与之相邻的配重块(8-1)的下表面上,最上侧的挂环(8-5)上绑设有拉绳(8-2),该拉绳(8-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顶板(3)上的一个通孔、两个滑轮(8-7)、顶板(3)上的另一个通孔、限位块(8-4)后,绑设固定在拉环(8-3)上,拉环(8-3)悬设在座椅(5)的一侧,限位块(8-4)与拉绳(8-2)固定连接,滑轮(8-7)固定在顶板(3)的上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育运动用锻炼牵引装置,它包含底板(1)、侧板(2)、顶板(3)和支撑柱(4),底板(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有侧板(2),该侧板(2)一侧壁的上侧固定有顶板(3),该顶板(3)悬设在底板(1)的上方,顶板(3)另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柱(4),该支撑柱(4)的下端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座椅(5)、腿部牵引机构(6)、限位机构(7)和手臂牵引机构(8),座椅(5)设置于底板(1)的上表面上,底板(1)一侧的上方设有腿部牵引机构(6),该腿部牵引机构(6)中一号滑块(6-1)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侧的支撑柱(4)一侧的滑槽内,腿部牵引机构(6)的下侧设有限位机构(7),限位机构(7)中的限位板(7-1)分别悬设在两侧的一号滑块(6-1)的下侧,一号滑块(6-1)的后侧设有手臂牵引机构(8);
上述的腿部牵引机构(6)还包含推板(6-2)、导向柱(6-3)和配重板(6-4),推板(6-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一号滑块(6-1)固定连接,推板(6-2)下表面的两侧均设有弧形槽(6-5),推板(6-2)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导向柱(6-3),该导向柱(6-3)的上端依次穿过数个配重板(6-4)、顶板(3)后,悬设在顶板(3)的上侧;
上述的限位机构(7)还包含内螺纹管(7-2)、螺杆(7-3)、转动轮(7-4)、从动齿轮(7-5)、主动齿轮(7-6)、转杆(7-7)和电机(7-8),限位板(7-1)的一侧滑动设置在支撑柱(4)一侧的滑槽内,限位板(7-1)的下表面上均固定有内螺纹管(7-2),内螺纹管(7-2)的内部均插设有螺杆(7-3),且通过螺纹旋接,螺杆(7-3)的下端依次穿过底板(1)的上侧壁、转动轮(7-4)后,通过轴承与底板(1)的下侧壁旋接,前后两侧的转动轮(7-4)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转动轮(7-4)与螺杆(7-3)的下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螺杆(7-3)上套设固定有从动齿轮(7-5),该从动齿轮(7-5)设置于底板(1)的内部,且从动齿轮(7-5)与主动齿轮(7-6)啮合设置,主动齿轮(7-6)的中心内插设固定有转杆(7-7),该转杆(7-7)的下端通过轴承与底板(1)的下侧壁旋接,转杆(7-7)的上端穿过底板(1)的上侧壁后,与电机(7-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7-8)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上,电机(7-8)嵌设在其中一个支撑柱(4)内;
上述的手臂牵引机构(8)由配重块(8-1)、拉绳(8-2)、拉环(8-3)、限位块(8-4)、挂环(8-5)、挂钩(8-6)和滑轮(8-7)构成,座椅(5)一侧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数个配重块(8-1),配重块(8-1)上侧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挂环(8-5),该挂环(8-5)内均插设有挂钩(8-6),该挂钩(8-6)分别固定在与之相邻的配重块(8-1)的下表面上,最上侧的挂环(8-5)上绑设有拉绳(8-2),该拉绳(8-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顶板(3)上的一个通孔、两个滑轮(8-7)、顶板(3)上的另一个通孔、限位块(8-4)后,绑设固定在拉环(8-3)上,拉环(8-3)悬设在座椅(5)的一侧,限位块(8-4)与拉绳(8-2)固定连接,滑轮(8-7)固定在顶板(3)的上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育运动用锻炼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槽(6-5)内嵌设有软垫(9),该软垫(9)的上侧壁与弧形槽(6-5)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在操作时,通过软垫(9)对使用者的腿部和弧形槽(6-5)进行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育运动用锻炼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5)的下侧固定有连接板(10),该连接板(10)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二号滑块(11),该二号滑块(11)滑动设置在滑轨(12)上,滑轨(12)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本坛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