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护理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28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护理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箱,所述蓄电池箱顶部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右侧设置有负压引流瓶主体,所述负压引流瓶主体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负压引流瓶主体顶部表面的右侧均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块、光电液位传感器、刻度、负压抽气管、连接块、固定杆、固定套、压板、电动伸缩杆、通孔、防滑密封塞和蜂鸣器,解决了在使用时易造成引流管扭曲或折转成角,造成引流管堵塞,且无法精确存储的引流液体容量,不利于后续医生对病人的分析,降低了护理仪实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护理仪
本技术涉及护理
,具体为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护理仪。
技术介绍
在医治过程中,为了保住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会使用到护理仪对患者进行护理,而为了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会使用到引流管,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的一种医疗器械,引流过程中,应做好引流颜色、性状及量的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现有的护理仪在使用时易造成引流管扭曲或折转成角,造成引流管堵塞,且无法精确存储的引流液体容量,不利于后续医生对病人的分析,降低了护理仪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护理仪,具备防止引流管堵塞和可精确存储引流液体容量的优点,解决了不利于后续医生对病人的分析,降低了护理仪实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护理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箱,所述蓄电池箱顶部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壳体内腔底部的右侧设置有负压引流瓶主体,所述负压引流瓶主体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护理仪,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箱(2),所述蓄电池箱(2)顶部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壳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设置有负压引流瓶主体(4),所述负压引流瓶主体(4)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顶部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负压抽气管(7),所述固定块(3)和负压引流瓶主体(4)顶部表面的右侧均开设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内腔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密封塞(18),所述防滑密封塞(18)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光电液位传感器(5),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5)的底部依次贯穿固定块(3)、通孔(17)和...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护理仪,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箱(2),所述蓄电池箱(2)顶部两侧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壳体(1)内腔底部的右侧设置有负压引流瓶主体(4),所述负压引流瓶主体(4)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顶部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负压抽气管(7),所述固定块(3)和负压引流瓶主体(4)顶部表面的右侧均开设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内腔的顶部设置有防滑密封塞(18),所述防滑密封塞(18)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光电液位传感器(5),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5)的底部依次贯穿固定块(3)、通孔(17)和负压引流瓶主体(4)并延伸至负压引流瓶主体(4)的内腔,所述光电液位传感器(5)的正表面设置有刻度(6),所述壳体(1)内腔后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所述壳体(1)内腔后侧的右侧且位于支撑杆(14)之间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6),所述电动伸缩杆(16)的正表面贯穿至连接块(8)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压板(15),所述壳体(1)顶部的左侧镶嵌有固定套(13),所述固定套(13)的内腔贯穿设置有引流管(12),所述引流管(12)远离固定套(13)的一侧依次贯穿连接块(8)、固定块(3)和负压引流瓶主体(4)并延伸至负压引流瓶主体(4)内腔的顶部,所述壳体(1)左侧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蜂鸣器(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护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右侧的顶部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艳闫建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