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Y形胁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257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Y形胁杖,分为左、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垫、弧形胁托、球头铰链、小管调节杆、大管斜杆、把手、大管杖杆、卡簧式定位按珠、小管底杆、防滑式脚垫等。大管斜杆焊接在大管杖杆的上部侧壁上,成Y形结构。小管调节杆插在大管斜杆中,其上端通过球头铰链安装有弧形胁托,弧形胁托的弧面的轴心线垂直于地面,软垫套装在弧形胁托上。把手安装在大管杖杆的顶端,其轴心线与大管杖杆的轴心线相垂直,且与大管杖杆和大管斜杆的两轴心线构成的平面相垂直。小管底杆插在大管杖杆中,防滑式脚垫联接在小管底杆的最底端。通过卡簧式定位按珠来调节胁杖的长度,以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Y形胁杖
本技术涉及康复工程学辅助器具
,具体来讲是一种Y形结构的能支撑胁部的手持拐杖。
技术介绍
在康复治疗中,腋拐是一种常见的移动类辅助器具,腋拐对于一些患者,如单侧下肢无力、疼痛、手术后等不能完全负重的情况(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胫下肢骨与关节损伤及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腋拐还适用于不能用左右脚交替迈步的情况,如截肢。腋拐由支架、腋托、手把、防滑脚垫等组成,其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使用方便、稳定性好等优点。经检索,专利号CN201910919525.8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理用辅助行走装置,包括本体和载物机构,其中,所述载物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一侧的托架和承盘,所述托架包括一连接件和一托架本体,所述托架本体的承托面为一内凹的弧面,所述承盘承托于所述托架本体上,所述承盘的底面弧度与所述承托面相契合且形成滑动配合以使所述托架本体相对于竖直向倾斜时,所述承盘的重心位置不变。专利号CN201920238686.6的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腋下拐杖,包括:腋下部件、中间支撑杆、脚管和握把;所述腋下部件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Y形胁杖,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垫(1)、弧形胁托(2)、球头铰链(3)、小管调节杆(4)、大管斜杆(5)、把手(6)、大管杖杆(7)、卡簧式定位按珠(8)、小管底杆(9)、防滑式脚垫(10);大管斜杆(5)焊接在大管杖杆(7)的上部侧壁上,成Y形结构,构成胁杖的主体支架;小管调节杆(4)插在大管斜杆中,弧形胁托(2)通过球头铰链(3)安装在小管调节杆的上端,软垫(1)套装在弧形胁托(2)上;把手(6)安装在大管杖杆(7)的顶端,小管底杆(9)插在大管杖杆(7)中,防滑式脚垫(10)联接在小管底杆(9)的最底端;通过卡簧式定位按珠(8)来调节胁杖的长度,以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需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Y形胁杖,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垫(1)、弧形胁托(2)、球头铰链(3)、小管调节杆(4)、大管斜杆(5)、把手(6)、大管杖杆(7)、卡簧式定位按珠(8)、小管底杆(9)、防滑式脚垫(10);大管斜杆(5)焊接在大管杖杆(7)的上部侧壁上,成Y形结构,构成胁杖的主体支架;小管调节杆(4)插在大管斜杆中,弧形胁托(2)通过球头铰链(3)安装在小管调节杆的上端,软垫(1)套装在弧形胁托(2)上;把手(6)安装在大管杖杆(7)的顶端,小管底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刘夕东黄治玲白翔何光晓王文平罗坤郝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