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包括底板、隔离圈和透明面罩,所述底板与口腔椅的头枕背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隔离圈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圈的顶部设置有可拆解连接的透明面罩,所述底板、隔离圈与透明面罩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隔离圈上设置有头枕孔,所述透明面罩上设置有操作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防护舒适与一体,且安装方便、消毒到位,保护医护和患者的同时节约成本和消毒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
本技术涉及口腔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
技术介绍
现有的牙科治疗椅无防水雾喷溅,气溶胶扩散装置。口腔治疗涡轮机的高速运作会产生含细菌和病毒的气溶胶,长期悬浮于诊室空气中,对医护、患者产生不良影响。若医护穿隔离衣、口罩、护目镜等,整个过程繁琐,一次性用品消耗极大,而且为了保护患者必须一人一换,诊室空气也必须一人一消毒,耗时很长,势必延长患者的等待时间,增加患者的诊疗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内容: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包括底板、隔离圈和透明面罩,所述底板与口腔椅的头枕背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隔离圈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圈的顶部设置有可拆解连接的透明面罩,所述底板、隔离圈与透明面罩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隔离圈上设置有头枕孔,所述透明面罩上设置有操作孔。优选地,所述底板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凹槽,所述隔离圈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部。优选地,还包括连接部、收缩装置、卡针A、卡针B、卡孔A和卡孔B,所述连接部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隔离圈可翻转连接的铰接件,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收缩装置,所述收缩装置的两端设置有卡针A和卡针B,所述透明面罩上设置有与所述卡针A相适配的卡孔A和与所述卡针B相适配的卡孔B,当所述收缩装置向内收缩时,所述卡针A和卡针B分别伸出所述卡孔A和所述卡孔B;当所述收缩装置张开时,所述卡针A和卡针B分别卡入所述卡孔A和所述卡孔B。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透明面罩快速安装、拆卸,便于对透明面罩的清洗和消毒。优选地,所述头枕孔和操作孔的边缘处均设置有橡胶垫。优选地,所述隔离圈与所述透明面罩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圈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防滑条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隔离圈在抓握时具有摩檫力,防止打滑且有利于安装。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透明面罩可以拆下一人一消毒,反复使用,节约成本;2、透明面罩可拆卸设置,一人一换,且安装方便;3、在治疗中溅出的水雾、气溶胶等被隔离在透明面罩内,可避免交叉感染,有效地解决了污物溅出污染整个环境;4、透明面罩采用透明材料制作,便于操作时的观察,操作视线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的前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的连接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隔离圈,2-透明面罩,3-头枕孔,4-操作孔,5-连接部,6-收缩装置,7-橡胶垫,8-密封垫,9-防滑条纹,10-底板,101-凹槽,102-凸起部,201-卡针A,202-卡针B,301-卡孔A,302-卡孔B,401-左手位孔,402-右手位孔A,403-右手位孔B,404-强吸孔,405-弱吸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底板10采用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在口腔椅的头枕背板上,隔离圈1罩在底板10上,其中底板10的顶部设置凹槽101,隔离圈1的底部边缘设置有凸起部102,通过凹槽101与凸起部102相互配合卡接,使底板10与隔离圈1固定连接;隔离圈1上设有透明面罩2,在底板10、隔离圈1和透明面罩2之间形成了一个容纳空间;隔离圈1上设有头枕孔3;透明面罩1上设置有五个操作孔4,医疗人员可将工具伸入操作孔中对患者进行治疗,五个操作孔4分别为左手位孔401、右手位孔A402、右手位孔B403、强吸孔404和弱吸孔405。透明面罩2左侧半边上设置有右手孔位A402和右手位孔B403,透明面罩2的右侧半边上设置有左手位孔401、强吸孔404和弱吸孔405,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顺序为左手位孔402、强吸孔404和弱吸孔405。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部5,在连接部5的下端通过铰接件与隔离圈1实现有可翻转连接,在连接部5上还设有收缩装置6,收缩装置6内置弹簧结构,收缩装置6的两端设置有卡针A201和卡针B202,透明面罩2上设置有与卡针A201相适配的卡孔A301和与卡针B202相适配的卡孔B302,当收缩装置6向内收缩时,卡针A201伸出卡孔A301,卡针B202伸出卡孔B302,此时透明面罩2与隔离圈1分离;当收缩装置6张开时,卡针A201伸入卡孔A301,卡针B202伸入卡孔B302,将透明面罩2与连接部5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连接部5实现与隔离圈1的可翻转连接。进一步地,头枕孔3、左手位孔401、右手位孔A402、右手位孔B403、强吸孔404和弱吸孔405的边缘处均设置有橡胶垫7;隔离圈1的顶部边缘处和/或透明面罩2的底部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垫8,通过密封垫8,使得透明面罩2盖合在隔离圈1上时实现密封。进一步地,隔离圈1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防滑条纹9。使用方式:底板10一直固定安装在口腔椅的头枕背板上,隔离圈1固定安装在底板10上。诊疗开始时,首先,患者躺上牙椅,脖子或是肩膀放在头枕孔3的位置,这时患者的整个头部位于隔离圈1的中间位置,患者可以在隔离圈1内带上耳机与护目镜。然后,将透明面罩2安装在隔离圈1上并将透明面罩2放下,使透明面罩2与隔离圈1之间的硅橡胶密封垫8贴合后,医疗治疗开始。将强吸管伸入强吸孔404,由于强吸管的前端为橡胶鸭舌状,卡入强吸孔404后不易掉落,左手从左手位孔401伸入,右手从右手位孔A402伸入。护士调节牙椅灯光,若需要吸口水则由护士从弱吸孔405吸走口水,或也可以从左手位孔401伸入帮助患者用餐巾纸擦拭面部水雾。为了便于右侧牙齿的操作,可以在右手位孔A402的上方开设右手位孔B403来辅助医疗操作。治疗完成后,捏合收缩装置6,使得卡针A201伸出卡孔A301,卡针B202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隔离圈和透明面罩,所述底板与口腔椅的头枕背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隔离圈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圈的顶部设置有可拆解连接的透明面罩,所述底板、隔离圈与透明面罩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隔离圈上设置有头枕孔,所述透明面罩上设置有操作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隔离圈和透明面罩,所述底板与口腔椅的头枕背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隔离圈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圈的顶部设置有可拆解连接的透明面罩,所述底板、隔离圈与透明面罩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隔离圈上设置有头枕孔,所述透明面罩上设置有操作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凹槽,所述隔离圈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口腔椅的防护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收缩装置、卡针A、卡针B、卡孔A和卡孔B,所述连接部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隔离圈可翻转连接的铰接件,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收缩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雪姣,
申请(专利权)人:彭雪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