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164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隔离装置,包括:底座;隔离罩,位于所述底座上且底部开口;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隔离罩内,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隔离罩,所述隔离罩能够绕所述支撑框架上下翻转。通过设置底部开口的立体防护罩,扩大了医用隔离装置的防护面积宽,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阻隔效果更好。同时,所述隔离罩能够绕所述支撑框架上下翻转,便于对隔离罩进行全方位消毒,以及在不需要使用所述隔离罩时便于收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隔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发现在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有部分患者被怀疑为在医院内通过人传人的方式被感染。其中,部分感染人群以结膜炎为临床表现首诊于眼科。面对面的眼科直视检查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保持近距离(约20cm),其间需要充分暴露患者眼表结构,这样的操作过程会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双方都带来很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由于国家医用防护物资紧缺,作为非一线接诊科室的眼科医护人员无法完全配备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防护面屏和一次性护目镜等医用防护物资。大部分眼科临床医护人员检查患者时往往只有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和手套,但这样的防护是无法达到有效阻隔的。随着疫情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蔓延,上述医疗物资紧缺的形势难以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有的眼科医护们甚至采用胶片、文件袋等透明介质在检查过程中进行面对面的临时阻隔。但胶片、文件袋等介质透光度有限,质地易变形,且均为平面阻隔,其阻隔范围有限,不能达到有效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隔离装置,能够实现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有效阻隔,缓解医疗物资紧缺的压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隔离装置,包括:底座;隔离罩,位于所述底座上且底部开口;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隔离罩内,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隔离罩,所述隔离罩能够绕所述支撑框架上下翻转。可选的,所述支撑框架为由两个横杆及两个竖杆首尾相连构成的方形框架,且所述竖杆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伸入所述底座中,两个所述竖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耳轴,一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耳轴并贯穿所述隔离罩的两个侧面。可选的,每个所述耳轴均位于所述竖杆的顶部;或者,每个所述耳轴均位于所述竖杆的底部。可选的,所述隔离罩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通孔,一橡胶袖套从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隔离罩内。可选的,所述底座设置于一检查台上且能够在所述检查台上水平移动。可选的,所述检查台上固定有滑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卡入所述滑轨内并能够在所述滑轨内滑动。可选的,所述隔离罩的材质为亚克力。可选的,所述隔离罩包括顶面、正面及两个相对的侧面,两个所述侧面连接所述正面相对的两侧,所述顶面位于所述正面和侧面的顶部以围合成一个半封闭结构。可选的,所述正面与所述侧面形成的夹角为钝角。可选的,所述侧面为多边形,所述侧面由一个矩形切去一个三角形切脚形成,所述三角形切脚位于所述侧面远离所述正面的一侧,且所述三角形切脚位于所述侧面远离所述顶面的一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医用隔离装置中,包括:底座;隔离罩,位于所述底座上且底部开口;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隔离罩内,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隔离罩,所述隔离罩能够绕所述支撑框架上下翻转。通过设置底部开口的立体防护罩,扩大了医用隔离装置的防护面积宽,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阻隔效果更好。同时,所述隔离罩能够绕所述支撑框架上下翻转,便于对隔离罩进行全方位消毒,以及在不需要使用所述隔离罩时便于收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用隔离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用隔离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用隔离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用隔离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用隔离装置的正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用隔离装置的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0-底座;200-隔离罩;300-支撑框架;400-转轴;410-耳轴;500-橡胶袖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医用隔离装置,包括:底座100;隔离罩200,位于所述底座100上且底部开口;支撑框架300,固定于所述底座100上且位于所述隔离罩200内,所述支撑框架300用于支撑所述隔离200罩,所述隔离罩200能够绕所述支撑框架300上下翻转。具体的,所述医用隔离装置主要用于临床检查时对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阻隔。临床检查指需要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对患者进行实际的观察,例如眼科检查、耳鼻喉科检查或其他需要近距离接触患者的检查。所述底座100固定于一检查台并能够在所述检查台上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用隔离装置设置于眼科诊室常用的检查升降台上,并能够配合额托支撑框架使用。所述底座100与所述检查台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医用隔离装置的安装及拆卸。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需要近距离观察患者,通过调节底座100的位置能够带动支撑框架300和隔离罩200移动,进而调节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同时也便于医用隔离装置能够适应不同检查台的尺寸,提高所述医用隔离装置的通用性。具体的,所述检查台上设置有滑轨,所述底座100的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卡入所述滑轨中并能够相对所述滑轨滑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滑块调节到合适位置时能够固定,可通过在滑轨或滑块上设置限位组件,例如可以是设置于滑轨上的挡块。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只要所述底座100上的滑块与所述滑轨对应即可。当然,所述底座100与所述检查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相对移动,例如,所述底座100的底部设置有带有刹车装置的滚轮,所述底座100通过所述滚轮也可以实现在检查台上的移动。请继续参照图1-图3,所述支撑框架300为由两个横杆及两个竖杆首尾相连构成的方形框架,且所述竖杆靠近所述底座100的一端伸入所述底座100中,两个所述竖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耳轴410,一转轴400的两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耳轴410并贯穿所述隔离罩200的两个侧面。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400与所述耳轴410转动连接,通过转轴400带动隔离罩200绕所述支撑框架200转动,不仅便于对使用后的隔离罩200全方位清洁,还可以在不需要使用隔离罩200的时候将其收起。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耳轴410均位于所述竖杆的顶部,两个耳轴410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隔离罩200的转动角度介于0°-90°之间,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图1中,所述虚线表示翻转后的隔离罩200。所述转轴为阻尼转轴,能够使隔离罩200转动至某一角度时被固定,防止隔离罩200由于惯性自然下落。请参照图1和图3,所述隔离罩200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通孔,一橡胶袖套500从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隔离罩200内。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橡胶袖套500以便于医护人员的手伸入,例如需要对患者进行眼部触诊。所述橡胶袖套500具备一定的长度,例如为手腕到手肘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隔离罩,位于所述底座上且底部开口;/n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隔离罩内,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隔离罩,所述隔离罩能够绕所述支撑框架上下翻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隔离罩,位于所述底座上且底部开口;
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隔离罩内,所述支撑框架用于支撑所述隔离罩,所述隔离罩能够绕所述支撑框架上下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为由两个横杆及两个竖杆首尾相连构成的方形框架,且所述竖杆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伸入所述底座中,两个所述竖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耳轴,一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耳轴并贯穿所述隔离罩的两个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耳轴均位于所述竖杆的顶部;或者,每个所述耳轴均位于所述竖杆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通孔,一橡胶袖套从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隔离罩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宇凤唐宇波王科何梅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中心医院唐宇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