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后上肢护理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乳腺癌术后舒展装置携带搬运不便的问题;包括底板,底板右端设有传动轴,传动轴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三角形板,传动轴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筒,连接筒上端设有短支撑杆,连接筒上端设有长支撑杆,两个长支撑杆之间设有一个靠背,长支撑杆上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上端转动连接有U形套筒,U形套筒内设有连接轴,两个连接轴相背端设有摆动杆,摆动杆上开设有腰形槽,腰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柱,两个导向柱相背端设有传动杆,两个传动杆分别经销轴与短支撑杆铰接连接,摆动杆左侧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设有连接柱,两个连接柱相对端设有握柄;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疗后上肢护理锻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放疗护理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放疗后上肢护理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放疗是利用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乳腺癌患者放疗术后常引起上肢功能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肌力低下、运动后迅速出现疲劳等,因此乳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患者锻炼的方式为使用舒展装置进行上肢拉伸舒展,但现有的舒展装置体积较大,搬运与携带极不方便,不便于患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放疗后上肢护理锻炼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乳腺癌术后舒展装置携带搬运不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底板,底板右端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传动轴,传动轴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位于底板右方的三角形板,传动轴前后两侧分别同轴设有位于底板与三角形板之间的连接筒,连接筒上端设有上下方向的短支撑杆,连接筒上端设有位于两个短支撑杆之间的长支撑杆,两个长支撑杆之间设有一个靠背;所述的长支撑杆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前后贯通的滑动槽,滑动槽上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U形套筒,U形套筒开口朝左,U形套筒内设有可转动且可插入滑动槽下侧的连接轴,两个连接轴相背端分别伸出U形套筒且设有左右方向的摆动杆,摆动杆位于其同一侧的长支撑杆与端支撑杆之间,摆动杆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腰形槽,两个腰形槽开口相背,腰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导向柱,两个导向柱相背端分别伸出腰形槽且设有上下方向的传动杆,两个传动杆下侧相对端分别经销轴与其对应侧的短支撑杆铰接连接,传动杆右端面可与三角形板左侧面接触,摆动杆左侧开设有移动槽,两个移动槽开口相对且其相背侧与腰形槽连通,移动槽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连接柱,两个连接柱相对端分别伸出移动槽且设有握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设置底板、短支撑杆、摆动杆与握柄,可对患者上肢进行拉伸舒展,有利于患者术后上肢静脉的回流及引流液的流出,利于术后上肢水肿的消退,减少了疤痕挛缩的发生,提高了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及患者自理能力的重建,设有U形套筒、滑动槽与腰形槽,便于本装置的收起,方便使用人员对本装置的携带与搬运,同时设有按摩气囊与充气箱,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有利于患者对本装置的使用,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阶梯剖切轴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半折叠轴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全折叠轴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B的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C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8给出,包括底板1,底板1右端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传动轴2,传动轴2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位于底板1右方的三角形板3,传动轴2前后两侧分别同轴设有位于底板1与三角形板3之间的连接筒4,连接筒4上端设有上下方向的短支撑杆5,连接筒4上端设有位于两个短支撑杆5之间的长支撑杆6,两个长支撑杆5之间设有一个靠背7;所述的长支撑杆6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前后贯通的滑动槽8,滑动槽8上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U形套筒9,U形套筒9开口朝左,U形套筒9内设有可转动且可插入滑动槽8下侧的连接轴10,两个连接轴10相背端分别伸出U形套筒9且设有左右方向的摆动杆11,摆动杆11位于其同一侧的长支撑杆6与端支撑杆之间,摆动杆11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腰形槽12,两个腰形槽12开口相背,腰形槽12内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导向柱13,两个导向柱13相背端分别伸出腰形槽12且设有上下方向的传动杆14,两个传动杆14下侧相对端分别经销轴15与其对应侧的短支撑杆5铰接连接,传动杆14右端面可与三角形板3左侧面接触,摆动杆11左侧开设有移动槽16,两个移动槽16开口相对且其相背侧与腰形槽12连通,移动槽16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连接柱17,两个连接柱17相对端分别伸出移动槽16且设有握柄18。为了使传动轴2转动,所述的底板1上开设有开口朝左的放置槽19,传动轴2上缠绕有插入传动槽内的拉带20,拉带20自由端伸出传动槽且设有踏板21,传动轴2上设有第一扭簧22,第一扭簧22自由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为了使U形套筒9转动,所述的长支撑杆6上端开设有开口朝上且与滑动槽8连通的弧形槽23,U形套筒9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蜗轮齿牙24,长支撑杆6右端转动连接有与蜗轮齿牙24啮合的蜗杆25,蜗杆25上端设有转柄。为了便于传动杆14的摆动,及使摆动杆11初始状态时保持水平位置,所述的销轴15上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自由端与传动杆14固定连接,三角形板3左侧面上开设有开口朝左的压槽26,压槽26底面经弹性片连接有可与传动杆14下端接触的挡块27。为了便于连接柱17的移动,所述的摆动杆11左端转动连接有位于其下侧且前后轴向的转轮28,连接柱17左端设有拉绳29,拉绳29自由端绕过转轮28左侧且与短支撑杆5左端固定连接。为了使连接柱17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的摆动杆1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且下侧与移动槽16连通的矩形槽30,连接柱17上设有上端伸出矩形槽30的拉块31,拉块31上端设有左右方向的拉簧32,拉簧32右端与摆动杆11上端固定连接。为了限制长支撑杆6的位置,所述的两个三角形板3相对端分别设有三角形块33,两个三角形块33可与长支撑杆6右端面接触。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靠背7为弧形且开口朝左,靠背7内开设有充气腔34,靠背7上设有多个沿其左表面均布且与充气腔34连通的按摩气囊35,两个三角形块33之间设有充气箱36,充气箱36内滑动连接有可与其内侧壁紧密贴合的活塞块37,活塞块37上端设有与传动轴2同轴的弧形杆38,弧形杆38上端贯穿充气箱36且与靠背7下端固定连接,充气箱36左侧经连接管39与充气腔34连通。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设置放置槽19内的拉带20留有余量,初始状态时本装置处于展开状态,将本装置放置在平面上,使三角形板3与地面下端面平齐,完成本装置的放置,此时患者坐在底板1上,双手握住握柄18,背部靠在靠背7上,脚部向左推动踏板21,踏板21带动拉带20向左移动,当拉带20绷直后,继续推动踏板21,此时拉带20带动传动轴2顺时针转动并挤压第一扭簧22,同时传动轴2带动连接筒4同步转动,连接筒4带动长支撑杆6与短支撑杆5同步向右摆动;随着长支撑杆6与短支撑杆5向右摆动,短支撑杆5带动传动杆14整体向右摆动,且随着传动杆14摆动的过程中,在三角形板3的挤压下,传动杆14下侧向前摆动并挤压第二扭簧,传动杆14上侧向右摆动并带动导向柱13相对于腰形槽12向右滑动,随着导向柱13向右滑动,导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放疗后上肢护理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右端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传动轴(2),传动轴(2)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位于底板(1)右方的三角形板(3),传动轴(2)前后两侧分别同轴设有位于底板(1)与三角形板(3)之间的连接筒(4),连接筒(4)上端设有上下方向的短支撑杆(5),连接筒(4)上端设有位于两个短支撑杆(5)之间的长支撑杆(6),两个长支撑杆(5)之间设有一个靠背(7);/n所述的长支撑杆(6)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前后贯通的滑动槽(8),滑动槽(8)上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U形套筒(9),U形套筒(9)开口朝左,U形套筒(9)内设有可转动且可插入滑动槽(8)下侧的连接轴(10),两个连接轴(10)相背端分别伸出U形套筒(9)且设有左右方向的摆动杆(11),摆动杆(11)位于其同一侧的长支撑杆(6)与端支撑杆之间,摆动杆(11)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腰形槽(12),两个腰形槽(12)开口相背,腰形槽(12)内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导向柱(13),两个导向柱(13)相背端分别伸出腰形槽(12)且设有上下方向的传动杆(14),两个传动杆(14)下侧相对端分别经销轴(15)与其对应侧的短支撑杆(5)铰接连接,传动杆(14)右端面可与三角形板(3)左侧面接触,摆动杆(11)左侧开设有移动槽(16),两个移动槽(16)开口相对且其相背侧与腰形槽(12)连通,移动槽(16)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连接柱(17),两个连接柱(17)相对端分别伸出移动槽(16)且设有握柄(18)。/n...
【技术特征摘要】
1.放疗后上肢护理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右端设有前后轴向且可转动的传动轴(2),传动轴(2)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位于底板(1)右方的三角形板(3),传动轴(2)前后两侧分别同轴设有位于底板(1)与三角形板(3)之间的连接筒(4),连接筒(4)上端设有上下方向的短支撑杆(5),连接筒(4)上端设有位于两个短支撑杆(5)之间的长支撑杆(6),两个长支撑杆(5)之间设有一个靠背(7);
所述的长支撑杆(6)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前后贯通的滑动槽(8),滑动槽(8)上端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U形套筒(9),U形套筒(9)开口朝左,U形套筒(9)内设有可转动且可插入滑动槽(8)下侧的连接轴(10),两个连接轴(10)相背端分别伸出U形套筒(9)且设有左右方向的摆动杆(11),摆动杆(11)位于其同一侧的长支撑杆(6)与端支撑杆之间,摆动杆(11)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腰形槽(12),两个腰形槽(12)开口相背,腰形槽(12)内滑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导向柱(13),两个导向柱(13)相背端分别伸出腰形槽(12)且设有上下方向的传动杆(14),两个传动杆(14)下侧相对端分别经销轴(15)与其对应侧的短支撑杆(5)铰接连接,传动杆(14)右端面可与三角形板(3)左侧面接触,摆动杆(11)左侧开设有移动槽(16),两个移动槽(16)开口相对且其相背侧与腰形槽(12)连通,移动槽(16)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连接柱(17),两个连接柱(17)相对端分别伸出移动槽(16)且设有握柄(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疗后上肢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开设有开口朝左的放置槽(19),传动轴(2)上缠绕有插入传动槽内的拉带(20),拉带(20)自由端伸出传动槽且设有踏板(21),传动轴(2)上设有第一扭簧(22),第一扭簧(22)自由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疗后上肢护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支撑杆(6)上端开设有开口朝上且与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玉真,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