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振动止鼾的方法及腕式振动止鼾器技术

技术编号:265711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7
本申请公开一种利用振动止鼾的方法,其包括采集并识别鼾声;当人体发出超过阈值的鼾声时,给打鼾者手腕部位振动刺激,使得手腕部位的神经脉搏传导到鼻咽喉组织,刺激人神经的三岔神经末梢以调整舌、软腭、悬雍垂松弛的后坠并防止加重上气道堵塞。腕式振动止鼾器,包括工作组件,工作组件两端连接腕带,工作组件包括开设凹槽的基块,基块的凹槽内设置底壳,基块的凹槽外部固定面壳,底壳与面壳之间设置电路板,电路板上固定设置声音接收模组、开关和导光板,电路板与底壳之间还设置振动模组,电路板与底壳之间还设置电池,电路板上至少设置用于电路控制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振动模组、电路板、开关、声音接收模组、电池均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振动止鼾的方法及腕式振动止鼾器
本申请涉及一种振动止鼾技术,尤其是一种利用振动止鼾的方法及腕式振动止鼾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止鼾器技术中一般都是利用静电脉冲或EMS电脉冲干预打鼾的,其缺点是:尽管电脉冲可有多种强度调节,但是一般人对电刺激有一定的心理反射,很多人不敢接受,也不想接受。另外电脉冲根据人体的导电值不一样,需要用到导电凝胶贴片,导电凝胶贴片使用中有黏糊的不适感而且使用不方便,并且还容易造成皮肤过敏及溃烂。另外传统的止鼾器接收头的精准度也不高,容易因环境噪音造成启动,对睡眠有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利用振动止鼾的方法及腕式振动止鼾器。为了实现本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利用振动止鼾的方法包括步骤:采集并识别鼾声;当人体发出超过阈值的鼾声时,给打鼾者手腕部位振动刺激,使得手腕部位的神经脉搏传导到鼻咽喉组织,刺激人神经的三岔神经末梢以调整舌、软腭、悬雍垂松弛的后坠并防止加重上气道堵塞。腕式振动止鼾器包括工作组件,所述的工作组件两端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振动止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采集并识别鼾声;当人体发出超过阈值的鼾声时,给打鼾者手腕部位振动刺激,使得手腕部位的神经脉搏传导到鼻咽喉组织,刺激人神经的三岔神经末梢以调整舌、软腭、悬雍垂松弛的后坠并防止加重上气道堵塞。/n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振动止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采集并识别鼾声;当人体发出超过阈值的鼾声时,给打鼾者手腕部位振动刺激,使得手腕部位的神经脉搏传导到鼻咽喉组织,刺激人神经的三岔神经末梢以调整舌、软腭、悬雍垂松弛的后坠并防止加重上气道堵塞。


2.腕式振动止鼾器,包括工作组件,所述的工作组件两端连接腕带,所述的工作组件包括开设凹槽的基块,所述的基块的凹槽内设置底壳,基块的凹槽外部固定面壳,底壳与面壳之间设置电路板,其特征在于,电路板上固定设置声音接收模组、开关和导光板,电路板与底壳之间还设置振动模组,电路板与底壳之间还设置电池,所述的所述的电路板上至少设置用于电路控制的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与振动模组、电路板、开关、声音接收模组、电池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式振动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腕带采用硅胶材质,所述的底壳采用塑胶材质,所述的采用塑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式振动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采用锂聚合物锂聚合物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式振动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采用单片机控制电路,并对单片机控制电路配置如下,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第12引脚做USBIN线并通过两个电阻耦接电源,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第1引脚接+BAT,该+BAT端还通过耦接电容后接地,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第2引脚接地,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第8引脚、7引脚、4引脚分别作LED1、LED2、LED3线,并分别接一个发光二极管,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第15引脚作为PWREN线连接一个场效应管的栅极,该场效应管源极和漏极分别耦接+BAT端和电源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式振动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的控制电路采用TP4054锂电充电芯片电路,锂电充电芯片电路的第4引脚接电源并通过电容耦接地,锂电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摩力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