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调式马蹄内翻足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11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7
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调式马蹄内翻足矫正装置,其中,小腿部、足跟部和前脚掌部通过设置于两侧的连接体互相连接;连接体包括前连接杆、前连接部、后连接部和主关节;前连接杆一端连接前脚掌部,另一端通过前连接部与主关节连接;后连接部一端连接足跟部,另一端与主关节连接;主关节与小腿部连接;小腿部覆盖小腿60%区域,开口向前;足跟部呈半球包裹式覆盖跟骨,止于外踝下方、距骨体;前脚掌部半包裹式覆盖前脚掌,包括第一至第五跖骨,第一至第五近端和远端趾骨,上方开口。本矫正装置在足踝解剖、器械创新、临床应用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畸形情况,个性化的调整两侧矫正力的大小,从而达到有效矫正畸形的目的,形成了新的外固定矫形技术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调式马蹄内翻足矫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蹄内翻足矫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调式马蹄内翻足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马蹄内翻足是临床下肢畸形中最常见的畸形,病因复杂,其特点是前足内收、中足高弓、后足内翻和跖屈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4.5‰,男女之比为2:1,单侧多于双侧。马蹄内翻足畸形不仅严重破坏了足的正常功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会造成一系列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脊柱侧弯等继发问题。现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ponseti序列石膏矫形法。ponseti序列石膏矫形法在新生儿7-10天时开始进行石膏矫形,每7天更换一次,依次矫正马蹄内翻足的高弓足、内收、内翻和部分马蹄畸形,随后经过经皮切腱手术矫正背伸功能,并以石膏矫形3周,随后需佩戴3年左右支具维持矫形效果,降低复发几率。传统石膏固定舒适感差,长时间的足踝固定会影响血液循环与足部关节的发育,石膏压疮易发生,并且每次更换石膏时需要使用电锯锯开石膏,患儿易受惊吓,经验不足的医生甚至容易划伤患儿皮肤,拆除耗时长;目前也有人设计外矫形器,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调式马蹄内翻足矫正装置,包括小腿部、足跟部、前脚掌部、连接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小腿部、足跟部和前脚掌部通过设置于两侧的连接体互相连接;/n所述连接体包括前连接杆、前连接部、后连接部和主关节;所述前连接杆一端连接前脚掌部,另一端通过前连接部与主关节连接;所述后连接部一端连接足跟部,另一端与主关节连接;所述主关节与小腿部连接;/n所述小腿部覆盖小腿60%区域,开口向前;/n所述足跟部呈半球包裹式覆盖跟骨,止于外踝下方、距骨体;/n所述前脚掌部半包裹式覆盖前脚掌,包括第一至第五跖骨,第一至第五近端和远端趾骨,上方开口;/n所述小腿部、足跟部和前脚掌部通过3D打印技术根据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调式马蹄内翻足矫正装置,包括小腿部、足跟部、前脚掌部、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部、足跟部和前脚掌部通过设置于两侧的连接体互相连接;
所述连接体包括前连接杆、前连接部、后连接部和主关节;所述前连接杆一端连接前脚掌部,另一端通过前连接部与主关节连接;所述后连接部一端连接足跟部,另一端与主关节连接;所述主关节与小腿部连接;
所述小腿部覆盖小腿60%区域,开口向前;
所述足跟部呈半球包裹式覆盖跟骨,止于外踝下方、距骨体;
所述前脚掌部半包裹式覆盖前脚掌,包括第一至第五跖骨,第一至第五近端和远端趾骨,上方开口;
所述小腿部、足跟部和前脚掌部通过3D打印技术根据患者实现个性化定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打印的可调式马蹄内翻足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连接杆的一端上开有调节孔,另一端为半圆柱状的前安装部,前安装部上设有前安装孔;所述前连接部包括前球形件和与前球形件通过圆杆连接的套筒,套筒上开有调节孔;所述主关节包括主固定部,以及设置在主固定部两端的球形囊,主固定部上开有主安装孔,球形囊上开有球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朋飞王彩萍鲁德志石国宏王金武胡馨月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