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95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包括:头盔壳体底部具有用于头部穿过的脖颈口,其对应人体面部的部位开设面窗;面罩设于头盔壳体面窗的外部,且其两侧与头盔壳体转动连接;缓冲层设于头盔壳体的内侧,且与头盔壳体的形状相适应;衬垫用于缓解头部压力,且设于缓冲层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头盔佩戴舒适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
本专利技术涉及头盔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
技术介绍
摩托车头盔是个体防护的重要装备,如果佩戴不适将会引起头部的局部疼痛和疲劳,从而影响视觉,带来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并且每年都会发生很多起因为骑摩托车接电话而发生的交通事故。目前,摩托车事故频发,伤亡率较高的是头部受伤,并且一些摩托车头盔还存在安全指标不符合要求的问题,这些不符合要求的头盔在发生事故时,受伤的概率比不戴头盔的受伤率要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头盔的防护性能和功能必须提升。现如今,摩托车头盔专利最多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形成了3个摩托车强国,我国在摩托车头盔领域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研究出一种佩戴舒适,安全性高的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佩戴舒适,安全性高的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包括:头盔壳体,所述头盔壳体底部具有用于头部穿过的脖颈口,其对应人体面部的部位开设面窗;面罩,所述面罩设于所述头盔壳体面窗的外部,且其两侧与所述头盔壳体转动连接;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头盔壳体的内侧,且与所述头盔壳体的形状相适应;衬垫,所述衬垫用于缓解头部压力,且设于所述缓冲层的内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缓冲层可以缓冲掉大部分的碰撞能量,增大散热量,同时对头部起到保护作用。优选的,所述缓冲层包括多个三角微元结构,所述三角微元结构呈三角状,所述三角微元结构的顶尖与其上方的所述三角微元结构的底边相抵接,多个所述三角微元结构依次层叠拼接。三角微元结构的设置既可以缓冲碰撞能量,对头部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使头盔更加的轻量化,减轻头部的压力,佩戴更加的舒适。优选的,所述衬垫设有多个,分别设于所述缓冲层内侧的前端、顶端、后端、左侧、右侧五个方位。衬垫可以缓解头部的压力,使佩戴更加的舒适。优选的,所述衬垫选用聚氨酯海棉,其厚度为5-10mm。优选的,所述头盔壳体内侧位于下颚部位开设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与所述凹槽可拆卸式连接。在雾霾天气或者空气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呼吸面罩可以防止有害气体的吸入,可以改善使用者的呼吸健康状况。优选的,所述头盔壳体的外侧与所述呼吸面罩对应的位置设置呼吸网孔,所述呼吸网孔与所述呼吸面罩的出气口对齐且连通。优选的,所述头盔壳体内部与耳朵对应的位置设有通讯装置,所述通讯装置通过蓝牙无线传输。通讯装置的设置,使用者在骑行过程中接打电话更加的方便,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优选的,所述头盔壳体外侧的前顶端设有微型记录仪,可以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优选的,所述头盔壳体的后部设有散热孔,可以对头盔内部进行散热,使头盔佩戴的更加舒适。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其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在头盔内设置由三角微元结构叠加形成的缓冲层,不仅可以缓冲掉大部分的碰撞能量,增大散热量,同时还可以对头部起到保护作用;(2)从人体工效学的角度充分的考虑了热舒适性和压力舒适性,运用合理的通风系统有效的缓解了使用者的热应激反应,合理的压力衬垫设计提高了使用者的压力舒适性,同时在保证头盔安全性的条件下还减轻了头盔的重量;设计了呼吸面罩防止雾霾,为使用者的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设计了通讯装置和微型记录仪,提高了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健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盔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盔壳体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盔壳体内部衬垫的分布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盔壳体内呼吸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个三角形微元结构层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头盔壳体;11-脖颈口;12-凹槽;13-散热孔;2-面罩;3-三角微元结构;4-衬垫;5-呼吸面罩;6-通讯装置;7-微型记录仪;8-呼吸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包括:头盔壳体1,头盔壳体1底部具有用于头部穿过的脖颈口11,其对应人体面部的部位开设面窗;面罩2,面罩2设于头盔壳体1面窗的外部,且其两侧与头盔壳体1转动连接;缓冲层,缓冲层设于头盔壳体1的内侧,且与头盔壳体1的形状相适应;衬垫4,衬垫4用于缓解头部压力,且设于缓冲层的内侧。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包括多个三角微元结构3,三角微元结构3呈三角状,三角微元结构3的顶尖与其上方的三角微元结构3的底边相抵接,多个三角微元结构3依次层叠拼接。三角微元结构3被拼接为与头盔壳体1内壁形状类似的结构。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衬垫4设有多个,分别设于缓冲层内侧的前端、顶端、后端、左侧、右侧五个方位。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头部最舒适的压力比为前:顶:侧:后=2:2:1:3,多个衬垫缓4根据人体头部的生理结构分布可以有效缓解戴头盔时头部的压力。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衬垫4选用聚氨酯海棉,其厚度为5-10mm。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头盔壳体1内侧位于下颚部位开设凹槽12,凹槽12内设有呼吸面罩5,呼吸面罩5与凹槽12可拆卸式连接,可以对呼吸面罩5进行更换,呼吸面罩5的外边缘与凹槽12卡接,实现可拆卸。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头盔壳体1的外侧与呼吸面罩5对应的位置设置呼吸网孔,呼吸网孔与呼吸面罩5的出气口对齐且连通。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头盔壳体1内部与耳朵对应的位置设有通讯装置6,通讯装置6通过蓝牙无线传输。通讯装置6通过螺栓安装在头盔壳体1的两侧。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头盔壳体1外侧的前顶端设有微型记录仪7。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头盔壳体1的后部设有散热孔13。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n头盔壳体(1),所述头盔壳体(1)底部具有用于头部穿过的脖颈口(11),其对应人体面部的部位开设面窗;/n面罩(2),所述面罩(2)设于所述头盔壳体(1)面窗的外部,且其两侧与所述头盔壳体(1)转动连接;/n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头盔壳体(1)的内侧,且与所述头盔壳体(1)的形状相适应;/n衬垫(4),所述衬垫(4)用于缓解头部压力,且设于所述缓冲层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盔壳体(1),所述头盔壳体(1)底部具有用于头部穿过的脖颈口(11),其对应人体面部的部位开设面窗;
面罩(2),所述面罩(2)设于所述头盔壳体(1)面窗的外部,且其两侧与所述头盔壳体(1)转动连接;
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于所述头盔壳体(1)的内侧,且与所述头盔壳体(1)的形状相适应;
衬垫(4),所述衬垫(4)用于缓解头部压力,且设于所述缓冲层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多个三角微元结构(3),所述三角微元结构(3)呈三角状,所述三角微元结构(3)的顶尖与其上方的所述三角微元结构(3)的底边相抵接,多个所述三角微元结构(3)依次层叠拼接。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4)设有多个,分别设于所述缓冲层内侧的前端、顶端、后端、左侧、右侧五个方位。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新型人体工效学多功能摩托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立周毕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