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6831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稻田生态种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且保水性好、周围无污染稻田,根据育苗稻田和养殖稻田分类沿稻田周围开挖环形养虾沟,田埂加固、加高、加宽后设防逃网;秋冬季育苗稻田投放种虾培育虾苗,养殖稻田种植作物,待翌年3月份育苗稻田给养殖稻田提供虾苗后共同进行小龙虾养殖、成虾捕捞、水稻种植;水稻收获后育苗稻田灌深水育苗,养殖稻田进行秋冬季作物种植,如此循环轮替。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虾苗放养规格及密度可控,小龙虾长势变快、品质提高、效益稳定;养殖稻田秋冬季种植绿肥作物,不仅给小龙虾提供了优质植物食源,而且避免了稻田秋冬季淹水导致的土壤次生潜育化,提高了土壤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稻田生态种养
,尤其涉及一种小龙虾繁育与养殖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稻虾共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新兴的稻田种养复合生态模式,该模式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了农田资源,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目前稻虾共作模式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江西省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稻虾共作模式采取连年秋冬季淹水养殖,虾苗和成虾共存,导致稻田小龙虾密度过大,造成了小龙虾生长速度减缓、规格偏小、色泽较差且病害较多,使得小龙虾的成活率与产量均受到影响,无法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另外由于传统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使稻田土壤长期处于还原条件,从而造成土壤次生潜育化加重,土壤质量不断恶化。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传统稻虾共作模式采取连年秋冬季淹水养殖,虾苗和成虾共存,导致稻田小龙虾密度过大,造成了小龙虾生长速度减缓、规格偏小、色泽较差且病害较多,使得小龙虾的成活率与产量均受到影响,无法保证养殖户经济效益。(2)由于传统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使稻田土壤长期处于还原条件,从而造成土壤次生潜育化加重,土壤质量不断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所述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包括:稻田改造: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且保水性好、周围无污染稻田,按照育苗稻田和养殖稻田分类,沿稻田周围开挖不同规格的环形养虾沟,将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上设防逃网;待稻田改造完毕,于中稻收获后,育苗稻田灌水后进行种虾投放进行小龙虾虾苗繁育,养殖稻田冬干进行秋冬季作物种植;至翌年,待养殖稻田秋冬作物生物量达到规定鲜重时,向稻田灌水,然后将育苗稻田中虾苗按照比例投放到养殖稻田中;根据小龙虾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育苗稻田和养殖稻田中的小龙虾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成虾捕捞,至翌年5月底~6月初收获第一季成虾,而未达到规格的幼虾随水迁移至虾沟中,待整田、施肥、插秧、晒田控蘖及复水后再次进入稻田生活,在中稻收获前将达到规格的成虾捕捞上市,收获第二季成虾;水稻种植,在第一季成虾收获完毕后,将养殖稻田和育苗稻田进行排水、整地、施肥后种植一季中稻,中稻品种选择常规优质稻;并采取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式进行水稻种植管理;水稻收获后,育苗稻田灌水进行小龙虾育苗;养殖稻田将环形养虾沟中幼虾捕捞完毕并投放到育苗稻田,并将水抽干,养殖稻田进行秋冬季作物种植,如此循环轮替。进一步,所述育苗稻田:环形沟的沟开口宽4.5~5.0m,沟底宽1.5~2.0m,深1.5m,坡比1:1.5;养殖稻田:环形沟的沟开口宽2.0~2.5m,沟底宽0.5~1.0m,深1.0m,坡比1:0.75。进一步,将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使田埂的高度高出稻田1.0~1.5m。进一步,育苗稻田种虾投放的具体过程为:于9月底~10月初中稻收获后灌水,灌水深度35~45cm,选购小龙虾种虾,每亩稻田投放种虾40~45kg,雌雄比2:1,确保翌年育苗稻田虾苗繁育量达到2.5~3.5万尾/亩。进一步,在养殖稻田中进行秋冬季作物种植的具体过程为:于中稻收获后,在养殖稻田播种紫云英或油菜或小麦;紫云英、油菜采取撒播方式,播种量为1~2kg/亩;小麦采取撒播方式,播种量为10~15kg/亩;田间应开好厢沟、腰沟和围沟。进一步,养殖稻田小龙虾养殖具体过程为:至翌年3月上中旬,待养殖稻田秋冬作物生物量达到500~1500kg/亩鲜重时,向稻田灌水,灌水深度为30~40cm,按照1:4的比例,将单位面积育苗稻田中80%虾苗平均投放到4倍单位面积养殖稻田中,投放虾苗规格为5g,投放量为0.5~0.7万尾/亩;至4~5月份灌水深度为40~50cm。进一步,根据小龙虾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定质、定量、定时、多点投喂的方法对育苗稻田和养殖稻田中的小龙虾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4~7%,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早晨的投喂量占当天投喂量的40%,傍晚的投喂量占当天投喂量的60%。进一步,成虾捕捞,至翌年5月底~6月初收获第一季成虾。进一步,中稻品种选择常规优质稻,品种为市场购买的鄂香2号或虾稻1号或鄂丰丝苗或华润2号,水稻栽植密度1.3~1.5万穴/亩或水稻直播播种量为3.5~4.0kg亩。进一步,水稻收获后,育苗稻田灌水35~45cm进行小龙虾育苗。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采取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前期育苗稻田为养殖稻田提供虾苗,后期养殖稻田给育苗稻田补充亲虾,从而做到繁养分离,实现了虾苗放养规格及密度可控、养殖周期和上市规格可预测。养殖区小龙虾密度降低后,小龙虾长势变快、规格提升、品质提高、价格更高、效益更稳定。养殖区在秋冬季节落干,种植紫云英、小麦以及油菜等作物,不仅在翌年为小龙虾养殖提供了优质植物食源,减少了饲料投入量,而且作物残余秸秆可以作为绿肥,培肥土壤。另外在养殖稻田秋冬季节种植作物也避免了长期淹水导致的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发生,从而达到稻田土壤质量可持续提升的目的。可见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能够形成功能分离、生产衔接、模式优化、循环养殖、持续发展的稻虾共作模式新局面,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繁养分离,虾苗放养规格及密度可控,养殖周期和上市规格可预测;养殖区降低密度后,小龙虾长势变快、规格提升、品质提高、价格更高、效益更稳定。(2)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稻田在秋冬季节种植紫云英、小麦以及油菜等作物,不仅在翌年为小龙虾养殖提供了优质植物食源,减少了饲料的投入量,而且作物残余秸秆可以作为绿肥,培肥土壤。(3)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稻田秋冬季节种植作物避免了长期淹水导致的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发生,从而达到稻田土壤质量可持续提高的目的,同时也降低了冬季长期灌深水所产生的管理成本。(4)本专利技术的养殖稻田降低了环形沟的开口宽度、沟底宽度,减少了环形沟所占稻田面积的比例,增加了水稻种植面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包括:/n稻田改造: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且保水性好、周围无污染稻田,按照育苗稻田和养殖稻田分类,沿稻田周围开挖不同规格的环形养虾沟,将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上设防逃网;/n待稻田改造完毕,于中稻收获后,育苗稻田灌水后投放种虾进行小龙虾虾苗繁育,养殖稻田冬干进行秋冬季作物种植;/n至翌年,待养殖稻田秋冬作物生物量达到规定鲜重时,向稻田灌水,然后将育苗稻田中虾苗按照比例投放到养殖稻田中;根据小龙虾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育苗稻田和养殖稻田中的小龙虾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n成虾捕捞,至翌年5月底~6月初收获第一季成虾,而未达到规格的幼虾随水迁移至虾沟中,待整田、施肥、插秧、晒田控蘖及复水后再次进入稻田生活,在中稻收获前将达到规格的成虾捕捞上市,收获第二季成虾;/n水稻种植,在第一季成虾收获完毕后,将养殖稻田和育苗稻田进行排水、整地、施肥后种植一季中稻,中稻品种选择常规优质稻;并采取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式进行水稻种植管理;/n水稻收获后,育苗稻田灌水进行小龙虾育苗;养殖稻田将环形养虾沟中幼虾捕捞完毕并投放到育苗稻田,并将水抽干,养殖稻田进行秋冬季作物种植,如此循环轮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包括:
稻田改造:选择水源充足、地势低且保水性好、周围无污染稻田,按照育苗稻田和养殖稻田分类,沿稻田周围开挖不同规格的环形养虾沟,将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上设防逃网;
待稻田改造完毕,于中稻收获后,育苗稻田灌水后投放种虾进行小龙虾虾苗繁育,养殖稻田冬干进行秋冬季作物种植;
至翌年,待养殖稻田秋冬作物生物量达到规定鲜重时,向稻田灌水,然后将育苗稻田中虾苗按照比例投放到养殖稻田中;根据小龙虾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育苗稻田和养殖稻田中的小龙虾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
成虾捕捞,至翌年5月底~6月初收获第一季成虾,而未达到规格的幼虾随水迁移至虾沟中,待整田、施肥、插秧、晒田控蘖及复水后再次进入稻田生活,在中稻收获前将达到规格的成虾捕捞上市,收获第二季成虾;
水稻种植,在第一季成虾收获完毕后,将养殖稻田和育苗稻田进行排水、整地、施肥后种植一季中稻,中稻品种选择常规优质稻;并采取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式进行水稻种植管理;
水稻收获后,育苗稻田灌水进行小龙虾育苗;养殖稻田将环形养虾沟中幼虾捕捞完毕并投放到育苗稻田,并将水抽干,养殖稻田进行秋冬季作物种植,如此循环轮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稻田:环形沟的沟开口宽4.5~5.0m,沟底宽1.5~2.0m,深1.5m,坡比1:1.5;养殖稻田:环形沟的沟开口宽2.0~2.5m,沟底宽0.5~1.0m,深1.0m,坡比1:0.7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使田埂的高度高出稻田1.0~1.5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养分离的稻虾共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稻田种虾投放的具体过程为:于9月底~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佀国涵袁家富彭成林苏章锋徐大兵赵书军梅钢柱徐祥玉刘威周玮婧周剑雄谢媛圆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