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6697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上述驱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和放大模块。电源模块包括:第一钳位单元;第一钳位单元,输入端与负极电源端连接,输出端与接地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负极电源端与接地端之间设置第一钳位单元,当电源受到干扰,负极电源端的电压高于接地端的电压时,第一钳位单元将负极电源端的电压钳位在零电位以下,防止负极电源端的电压相对于接地端的电压变为正,造成功率开关管误动作,损坏电力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中,需要通过对功率开关管,例如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切换来实现工作状态的切换、保护等功能。控制信号往往不能直接驱动功率开关管,需经过驱动电路调整后才能驱动功率开关管。当驱动电路的电源受到干扰时,低电平控制信号可能会变为高电平,导致在功率开关管应当断开时驱动功率开关管导通,从而造成电力电子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及驱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源受干扰时,低电平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功率开关管异常导通,造成电力电子设备损坏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和放大模块;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主控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驱动信号;放大模块,输入端用于接收驱动信号,输出端与外部设备连接;电源模块分别与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放大模块及主控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第一钳位单元;第一钳位单元,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负极电源端连接,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的接地端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任一种驱动电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和放大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放大模块及主控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第一钳位单元;第一钳位单元,输入端与负极电源端连接,输出端与接地端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在负极电源端与接地端之间设置第一钳位单元,当电源受到干扰时,第一钳位单元将负极电源端的电压钳位在零电位以下,防止负极电源端的电压相对于接地端的电压变为正,造成功率开关管误动作,损坏电力电子设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大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大模块与辅助驱动单元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驱动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电源模块13、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11和放大模块12;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11,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主控模块10发送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驱动信号;放大模块12,输入端用于接收驱动信号,输出端与外部设备连接;电源模块13分别与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11、放大模块12及主控模块10连接;电源模块13包括:第一钳位单元14;第一钳位单元14,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3的负极电源端VEE1连接,输出端与电源模块13的接地端GND连接。现有技术中,主控模块10发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11及放大模块12处理后驱动功率开关管动作。当该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例如,+10V~+15V)时,功率开关管导通;当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例如,-10V~-5V)时,功率开关管断开。当电力电子器件短路、电源受干扰或在功率开关管断开时的反向感应电动势的作用下,负极电源端VEE1的电压可能会受干扰高于接地端GND的电压,从而使得低电平控制信号相对于接地端GND的电压变为高电平,导致功率开关管异常动作。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3为各个模块供电,各个模块的接地端GND、正极电源端VCC1及负极电源端VEE1均与电源模块13的对应端电性连接。在负极电源端VEE1与接地端GND之间设置第一钳位单元14,当主控模块10的供电受到干扰,负极电源端VEE1的电压高于接地端GND的电压时,第一钳位单元14导通,对负极电源端VEE1的电压进行钳位,将负极电源端VEE1的电位限制在零电位或零电位以下,保证了驱动信号的正确性,防止功率开关管异常动作造成设备损坏。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第一钳位单元14包括:第一钳位二极管D5。第一钳位二极管D5,正极与第一钳位单元14的输入端连接,负极与第一钳位单元14的输出端连接。当负极电源端VEE1的电压高于接地端GND的电压时,第一钳位二极管D5导通,负极电源端VEE1被钳位在零电位或零电位以下。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11、所述主控模块10与电源模块13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上,放大模块12集成在第二电路板上,放大模块12包括:第二钳位单元15;第二钳位单元15,输入端负极电源端VEE1连接,输出端与接地端GND连接。当各个模块集成在不同的电路板上时,为了防止接线端引入干扰,分别在不同的板上均设置钳位单元,保证各个电路板上的负极接地端VEE1的电平均不高于接地端GND的电平。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第二钳位单元15包括:第二钳位二极管D10。第二钳位二极管D10,正极与第二钳位单元15的输入端连接,负极与第二钳位单元15的输出端连接。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放大模块12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信号放大单元121、电阻桥单元122及适配单元123;驱动信号放大单元121的输入端与放大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适配单元123的输出端与放大模块12的输出端连接;电源模块13分别与驱动信号放大单元121及适配单元123连接。各个单元共用正极电源端VCC1、负极电源端VEE1及接地端GND,驱动信号经驱动信号放大单元121放大后经电阻桥单元122及适配单元123驱动外部设备。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适配单元123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6、第二单向导通元件D7、第一稳压二极管D8、第二稳压二极管D9及第一电阻R7;第一单向导通元件D6,负极与电源模块10的正极电源端VCC1连接,正极分别与第二单向导通元件D7的负极及适配单元12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单向导通元件D7的正极与负极电源端VEE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和放大模块;/n所述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主控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驱动信号;所述放大模块,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与外部设备连接;/n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所述放大模块及所述主控模块连接;/n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钳位单元;/n所述第一钳位单元,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电源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接地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和放大模块;
所述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主控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驱动信号;所述放大模块,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端与外部设备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所述放大模块及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钳位单元;
所述第一钳位单元,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负极电源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接地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位单元包括:第一钳位二极管;
所述第一钳位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一钳位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钳位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预处理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上,所述放大模块集成在第二电路板上;所述放大模块包括:第二钳位单元;
所述第二钳位单元,输入端与所述负极电源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位单元包括:第二钳位二极管;
所述第二钳位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二钳位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二钳位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信号放大单元、电阻桥单元及适配单元;
所述驱动信号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适配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信号放大单元及所述适配单元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单元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第二单向导通元件、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及第一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张驰石少鹏
申请(专利权)人: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