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59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第二插针,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外径逐渐变小,且越靠近端部越小;还包括密封座,密封座中设置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内径逐渐变大,且越靠近端部越大;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通孔的第一端中,壳体的第一端外壁压在第一通孔第一端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消了橡胶材料密封,而采用壳体第一端与第一通孔第一端之间的刚性密封,整体电连接器的承压能力得到大大提升,电连接器的承压较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连接器的壳体使用金属材质加工,如采用不锈钢,其采用软质的橡胶材料进行密封,由于密封的橡胶材质较软,电连接器的工作压力一般不会超过3.0MPa,只适用于中低压的腔体密封,另外,现有技术中,如图1、2所示,传统的电连接器包括连接法兰11和连接接管12。这种结构的电连接器适用于较低的工作压力和真空工况,它的最大工作压力为3.0MPa。第一陶瓷13填满了连接接管12,第一插针14设于第一陶瓷13内。即第一插针14和连接接管12之间填充满第一陶瓷13,第一陶瓷13可以使第一插针14和连接接管12之间、第一插针14和第一插针14之间能够绝缘。根据压强公式P=F/A可知,压强相等时,受压面积大,承受的压力就大。因此,这种结构的电连接器的填充材料受力面积大,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承压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第二插针,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外径逐渐变小,且越靠近端部越小;还包括密封座,密封座中设置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内径逐渐变大,且越靠近端部越大;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通孔的第一端中,壳体的第一端外壁压在第一通孔第一端内壁上。本技术中的一种电连接器在实际应用时,将密封座安装在相应的腔体外部,腔体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或者其他部件,温度传感器、加热器的信号线连接至第二插针靠近密封座的一端,第二插针的另一端则与外设的控制系统或仪表电源等设备连接,并将壳体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通孔的第一端中,以使壳体的第一端外壁压在第一通孔第一端内壁上,进而实现密封,常规的电连接器仅能承受不超过3.0MPa的压力,而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消了橡胶材料密封,而采用壳体第一端与第一通孔第一端之间的刚性密封,整体电连接器的承压能力得到大大提升,电连接器的承压较大。优化的,所述壳体中设置导通其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插针置于第二通孔中,且第二插针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插针与第二通孔之间填充有绝缘填充物。常规的电连接器中,第一陶瓷填满了连接接管,第一插针设于第一陶瓷内,因而其整块陶瓷的受力较大,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本方案中的壳体中设置导通其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插针置于第二通孔中,且第二插针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插针与第二通孔之间填充有绝缘填充物,因而绝缘填充物受力面积大大降低,所以整体承压更大。优化的,所述绝缘填充物采用陶瓷。优化的,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外表面为弧面或者锥面;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为弧面或者锥面。优化的,所述壳体两端均设置凹槽,第二插针的两端分别从两个凹槽的槽底伸出。优化的,所述第二插针从对应槽底伸出的长度不大于对应凹槽的深度。优化的,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凸环;还包括螺母,螺母的第一端内侧设置内凸缘,所述密封座的第一端设置外螺纹,螺母拧在密封座的第一端,并通过内凸缘将凸环压住,以将壳体安装在密封座上。优化的,所述密封座外部设置六角旋拧部。优化的,所述密封座第二端外部为圆形。优化的,壳体第一端处的第二插针位于第一通孔的截面投影范围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中的一种电连接器在实际应用时,将密封座安装在相应的腔体外部,腔体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或者其他部件,温度传感器、加热器的信号线连接至第二插针靠近密封座的一端,第二插针的另一端则与外设的控制系统或仪表电源等设备连接,并将壳体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通孔的第一端中,以使壳体的第一端外壁压在第一通孔第一端内壁上,进而实现密封,常规的电连接器仅能承受不超过3.0MPa的压力,而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消了橡胶材料密封,而采用壳体第一端与第一通孔第一端之间的刚性密封,整体电连接器的承压能力得到大大提升,电连接器的承压较大。2.常规的电连接器中,第一陶瓷填满了连接接管,第一插针设于第一陶瓷内,因而其整块陶瓷的受力较大,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本方案中的壳体中设置导通其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插针置于第二通孔中,且第二插针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插针与第二通孔之间填充有绝缘填充物,因而绝缘填充物受力面积大大降低,所以整体承压更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连接器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中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中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六中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七中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其中,连接法兰-11、连接接管-12、第一陶瓷-13、第一插针-14;壳体-1、凹槽-101、凸环-102;第二插针-2;密封座-3、第一通孔-31、六角旋拧部-32;绝缘填充物-4;螺母-5、内凸缘-5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1、第二插针2、密封座3、绝缘填充物4、螺母5。如图3、4所示,所述壳体1整体形状呈圆柱形,壳体1采用金属制成,如不锈钢,所述壳体1中设置第二插针2,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外径逐渐变小,且越靠近端部越小;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外表面为弧面,优选为圆弧面,且弧面中间朝向远离壳体1轴线方向鼓起。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中设置导通其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插针2置于第二通孔中,且第二插针2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第二插针2与第二通孔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针2与第二通孔均设置21个,所述第二插针2与第二通孔之间填充有绝缘填充物4,所述绝缘填充物4采用陶瓷,陶瓷通过高温烧结固化,所述第二插针2与陶瓷之间、陶瓷与壳体1之间均密封。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两端均设置凹槽101,第二插针2的两端分别从两个凹槽101的槽底伸出。所述第二插针2从对应槽底伸出的长度不大于对应凹槽101的深度。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的外壁设置凸环102。如图3所示,所述密封座3中设置第一通孔31,第一通孔31的第一端内径逐渐变大,且越靠近端部越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31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设置第二插针(2),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外径逐渐变小,且越靠近端部越小;/n还包括密封座(3),密封座(3)中设置第一通孔(31),第一通孔(31)的第一端内径逐渐变大,且越靠近端部越大;/n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通孔(31)的第一端中,壳体(1)的第一端外壁压在第一通孔(31)第一端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设置第二插针(2),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外径逐渐变小,且越靠近端部越小;
还包括密封座(3),密封座(3)中设置第一通孔(31),第一通孔(31)的第一端内径逐渐变大,且越靠近端部越大;
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通孔(31)的第一端中,壳体(1)的第一端外壁压在第一通孔(31)第一端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设置导通其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插针(2)置于第二通孔中,且第二插针(2)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插针(2)与第二通孔之间填充有绝缘填充物(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填充物(4)采用陶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外表面为弧面或者锥面;
所述第一通孔(31)的第一端为弧面或者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俊豪邱一男王振兴苏玉磊张华标周家屹孙庆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