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58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涉及天线支架技术领域;包括若干固定在铁塔角钢上的固定机构、一端固接在固定机构上的连接杆、圆钢抱杆、固接在连接杆远离固定机构一端的用于固定圆钢抱杆的定杆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贴合在铁塔角钢内侧的第一角钢、贴合在铁塔角钢外侧的第二角钢、用于连接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左右两侧边缘的夹紧螺栓、位于第一角钢内侧的用于防止第一角钢的两条边屈曲的加劲肋、两片上下布置的位于第二角钢外侧的用于防止第二角钢的屈曲的第二加劲肋、位于第二加劲肋之间的用于固接连接杆的连接板,连接板上下两侧与对应的连接板固接,连接板一侧抵靠在第二角钢的拐角处并与之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更加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
本技术属于天线支架
,特别涉及一种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网的不断建设发展,输电线路的在全国范围内覆盖面越来越大,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层次分明、纵横交错,输电线路角铁塔星罗棋布,分布范围囊括农村、乡镇和城市,且存量众多,输电线路网络化覆盖及角钢塔的分布特点,为通信运营商利用电力铁塔资源创造了条件。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尤其是5G技术的应用发展,单个基站的覆盖范围决定了基站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但目前,国内的电力角钢塔和通信铁塔是分别独立进行架设,两者之间没有相互联系,造成土地、人力、物力等资源利用率不高。此外,新建通信铁塔往往会遇到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大、土地征用及协调困难的问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116670U;专利名称:一种基站天线支架;包括:第一基站天线支架、第二基站天线支架和第三基站天线支架,第一基站天线支架、第二基站天线支架和第三基站天线支架均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抱杆,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一固定件上,第二连接件固定于第二固定件上,抱杆的上部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抱杆的下部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一基站天线支架、第二基站天线支架和第三基站天线支架固定于电力角钢塔塔身上,然后在抱杆上安装天线设备,将电力角钢塔和通信铁塔合二为一,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且所述基站天线支架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广泛适用于已建的电力角钢塔塔身上,大幅减少通信铁塔的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该专利技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在使用中容易松动,与铁塔角钢连接不牢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连接不牢固的缺点,提出一种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连接牢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包括若干固定在铁塔角钢上的固定机构、一端固接在固定机构上的连接杆、圆钢抱杆、固接在连接杆远离固定机构一端的用于固定圆钢抱杆的定杆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贴合在铁塔角钢内侧的第一角钢、贴合在铁塔角钢外侧的第二角钢、用于连接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左右两侧边缘的夹紧螺栓、位于第一角钢内侧的用于防止第一角钢的两条边屈曲的加劲肋、两片上下布置的位于第二角钢外侧的用于防止第二角钢的屈曲的第二加劲肋、位于第二加劲肋之间的用于固接连接杆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下两侧与对应的连接板固接,所述连接板一侧抵靠在第二角钢的拐角处并与之固接。增加了加劲肋与第二加劲肋,在采用夹紧螺栓固定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的时候,可以拧得更加紧,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的边不会发生屈曲,从而使得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始终与铁塔角钢的内外两侧贴合,保障了充分的摩擦力,本专利技术与铁塔角钢连接牢固。作为优选,连接杆为角钢,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边、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一端与连接板贴合并固接,所述定杆机构包括贴合在第一边上的并通过螺栓与第一边固接的支撑板、套设在圆钢抱杆上的U型螺栓,所述U型螺栓两端穿过支撑板并与支撑板通过螺母连接。连接杆采用角钢,角钢具有比较好的刚度,同时,质量轻,减小了固定机构的负担,防止固定机构松动,另外,U型螺栓固定圆钢抱杆方便。作为优选,第一边与连接板焊接或栓接。连接方便。作为优选,定杆机构包括抵靠在连接杆上的支撑块、位于支撑块内的调节腔、位于调节腔内的夹紧套、位于支撑块上下两侧的用于穿设圆钢抱杆的过孔、穿过连接杆的螺栓柱、位于连接杆远离支撑块一侧的并与螺栓柱螺纹连接的防松螺母,所述螺栓柱一端插入调节腔内并与夹紧套固接。利用夹紧套与支撑块的错动,将圆钢抱杆夹紧,只需要一个防松螺母即可,连接更加快捷。作为优选,防松螺母包括套设在螺栓柱上的定制垫圈、与螺栓柱螺纹连接的定制螺母、所述定制垫圈被夹持在定制螺母与连接杆之间,所述定制垫圈靠近定制螺母一侧设有防松锯齿,所述防松锯齿以定制垫圈的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布置,所述防松锯齿包括导向面、与定制垫圈所在面垂直的止挡面,导向面与定制垫圈所在的面的夹角大于定制螺母的导程角,所述定制螺母靠近定制垫圈一侧设有与防松锯齿适配的第二防松锯齿,所述第二防松锯齿包括第二导向面、第二止挡面,所述防松锯齿与第二防松锯齿贴合,当拧紧定制螺母的时候,止挡面与第二止挡面之间存在压力。防松螺母能防止夹紧套与支撑块之间的夹紧力减小,防止圆钢抱杆松动。作为优选,连接杆上沿着其轴向设有调节长孔,所述螺栓柱位于调节长孔内。实现支撑块的位置调节。作为优选,连接杆上设有与连接板适配的凹槽,所述连接板嵌入凹槽内,所述连接杆在凹槽对应端穿设有用于固接连接板与连接杆的螺栓。结构简单。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增设加劲肋与第二加劲肋,固定机构与铁塔角钢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采用角钢作用连接杆,质地轻刚度大,有助于固定机构连接,另外,采用防松螺母,圆钢抱杆不容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在铁塔上后的示意图;图2为在实施例1时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5为定制垫圈的俯视图;图6为图4的C-C剖视图。图中:铁塔角钢1、连接杆2、圆钢抱杆3、第一角钢4、第二角钢5、加劲肋6、夹紧螺栓7、第二加劲肋8、连接板9、第一边10、第二边11、支撑板12、U型螺栓13、凹槽16、支撑块17、调节腔18、夹紧套19、过孔20、螺栓柱21、防松螺母22、防松锯齿23、导向面24、止挡面25、第二防松锯齿24、调节长孔25、定制垫圈26、定制螺母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一种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包括若干固定在铁塔角钢1上的固定机构、一端固接在固定机构上的连接杆2、圆钢抱杆3、固接在连接杆2远离固定机构一端的用于固定圆钢抱杆3的定杆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贴合在铁塔角钢1内侧的第一角钢4、贴合在铁塔角钢1外侧的第二角钢5、用于连接第一角钢4与第二角钢5左右两侧边缘的夹紧螺栓7、位于第一角钢4内侧的用于防止第一角钢4的两条边屈曲的加劲肋6、两片上下布置的位于第二角钢5外侧的用于防止第二角钢5的屈曲的第二加劲肋8、位于第二加劲肋8之间的用于固接连接杆2的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上下两侧与对应的连接板9固接,所述连接板9一侧抵靠在第二角钢5的拐角处并与之固接;连接杆2为角钢,所述连接杆2包括第一边10、第二边11,第一边10与连接板9焊接或栓接;所述第一边10一端与连接板9贴合并固接,所述定杆机构包括贴合在第一边10上的并通过螺栓与第一边10固接的支撑板12、套设在圆钢抱杆3上的U型螺栓13,所述U型螺栓13两端穿过支撑板12并与支撑板12通过螺母连接。实施例原理:本专利技术中,铁塔角钢1为现有技术,铁塔角钢1包括两条边,两条边呈直角,本专利技术中,内侧指的是,铁塔角钢1两条边所围成的直角内侧,相反的,另一侧则为外侧。安装的时候,第一角钢4与第二角钢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固定在铁塔角钢上的固定机构、一端固接在固定机构上的连接杆、圆钢抱杆、固接在连接杆远离固定机构一端的用于固定圆钢抱杆的定杆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贴合在铁塔角钢内侧的第一角钢、贴合在铁塔角钢外侧的第二角钢、用于连接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左右两侧边缘的夹紧螺栓、位于第一角钢内侧的用于防止第一角钢的两条边屈曲的加劲肋、两片上下布置的位于第二角钢外侧的用于防止第二角钢的屈曲的第二加劲肋、位于第二加劲肋之间的用于固接连接杆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下两侧与对应的连接板固接,所述连接板一侧抵靠在第二角钢的拐角处并与之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固定在铁塔角钢上的固定机构、一端固接在固定机构上的连接杆、圆钢抱杆、固接在连接杆远离固定机构一端的用于固定圆钢抱杆的定杆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贴合在铁塔角钢内侧的第一角钢、贴合在铁塔角钢外侧的第二角钢、用于连接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左右两侧边缘的夹紧螺栓、位于第一角钢内侧的用于防止第一角钢的两条边屈曲的加劲肋、两片上下布置的位于第二角钢外侧的用于防止第二角钢的屈曲的第二加劲肋、位于第二加劲肋之间的用于固接连接杆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下两侧与对应的连接板固接,所述连接板一侧抵靠在第二角钢的拐角处并与之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角钢,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边、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一端与连接板贴合并固接,所述定杆机构包括贴合在第一边上的并通过螺栓与第一边固接的支撑板、套设在圆钢抱杆上的U型螺栓,所述U型螺栓两端穿过支撑板并与支撑板通过螺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与连接板焊接或栓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铁塔式基站天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杆机构包括抵靠在连接杆上的支撑块、位于支撑块内的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锋程亮亮陆利平岳灵平沈伟强宋庆彬王志勇黄松林吴松张志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湖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