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吸顶式空调的导风结构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35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吸顶式空调的导风结构及空调,其包括:机壳,设有出风口;连杆机构,包括依次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一连杆的末端和第三连杆的末端分别与机壳铰接;驱动器,安装于机壳,驱动器用于驱动第一连杆或第三连杆转动;导风板,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导风板在连杆机构的驱动下于出风口与机壳形成可变的导风角。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机壳形成四连杆机构,在驱动器的驱动下,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的导风板能够同时旋转和移动,导风板在具有一定的导风角的条件下可以尽量远离机壳,从而能够获得较大的有效出风面积,有利于提高送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吸顶式空调的导风结构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家电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吸顶式空调的导风结构及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吸顶式空调一般为垂直向下出口,由设在出风口的导风板旋转后进行导风。现有的导风板通常在电机的驱动下只能旋转,不能移动,常常导致有效出风面积过小,送风量小的问题。因此,还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吸顶式空调的导风结构及空调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吸顶式空调的、有效出风面积较大的导风结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吸顶式空调的导风结构,其包括:机壳,设有出风口;连杆机构,包括依次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机壳铰接;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或第三连杆转动;导风板,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在所述连杆机构的驱动下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机壳形成可变的导风角。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首尾铰接的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且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首端和尾端之间,所述第五连杆的末端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五连杆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五连杆的长度比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短,当所述导风板位于封盖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时,所述第四连杆和所述第五连杆共线,且所述第五连杆的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的端部位于所述第四连杆的首端和尾端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机壳的铰接点到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机壳的铰接点的距离、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和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杆呈弧形弯曲,且弯曲形成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连杆。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连杆还设有两个贯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铰接孔,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所述铰接孔和穿过所述铰接孔的铰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三连杆铰接。优选地,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垂直连接。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角度范围不小于60°。优选地,所述驱动器为步进电机。一种空调,其包括所述导风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机壳形成四连杆机构,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的所述导风板能够同时旋转和移动,所述导风板在具有一定的导风角的条件下可以尽量远离所述机壳,从而能够获得较大的有效出风面积,有利于提高送风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导风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导风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连杆机构的原理图。附图标记:100-导风结构,10-机壳,11-出风口,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21-第一侧板,222-第二侧板,23-第三连杆,24-第四连杆,25-第五连杆,30-驱动器,40-导风板,900-导风结构,91-机壳,911-出风口,92-导风板。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图1是现有的导风结构900的结构剖视图。导风结构900用于现有的吸顶式空调。如图1所示,导风结构900包括机壳91和导风板92,机壳91设有出风口911,导风板92由电机驱动旋转而形成一定的导风角,且导风板92能够封盖出风口911。D1为在一定的导风角下导风板92到机壳91的距离,D1越大,有效出风面积就越大,送风量就越大,空调效果就越好。用于驱动导风板92旋转的电机在断电情况下通常失去扭矩,导致导风板92自然下垂,凸出机壳91而未封盖出风口911,影响机器的美观,且灰尘容易进入机壳91的内部造成污染。图2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导风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导风结构100的结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吸顶式空调的导风结构100,其包括:机壳10、连杆机构、驱动器30和导风板40。吸顶式空调通常安装于室内的天花板,通过均布的四个出风口以一定的角度朝下吹风。机壳10设有出风口11。机壳10通常作为吸顶式空调的外壳。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第四连杆24和第五连杆25。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和第三连杆23依次首尾铰接,第一连杆21的末端和第三连杆23的末端分别与机壳10铰接。驱动器30安装于机壳10。原理上,驱动器30可以用于驱动第一连杆21或第三连杆23转动,从而能够驱动第二连杆22同时旋转和移动。导风板40与第二连杆22固定连接,导风板40在连杆机构的驱动下于出风口11与机壳10形成可变的导风角。D2为在一定的导风角下导风板40到机壳10的距离。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23和机壳10形成四连杆机构,在驱动器30的驱动下,与第二连杆22固定连接的导风板40能够同时旋转和移动,导风板40在具有一定的导风角的条件下可以尽量远离机壳10,与导风结构900相比,导风结构100的D2大于导风结构900的D1。由此,导风结构100能够获得较大的有效出风面积,有利于提高送风量。图4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连杆机构的原理图。图4的(a)表示导风板40复位时的原理图,图4的(b)表示导风板40打开时的原理图。如图4所示,A、B、C、D、E、F和G代表连接点。A和B位于机壳10上,F可视为驱动器30的转轴。AD代表第一连杆21,DC代表第二连杆22,CB代表第三连杆23,GE代表第四连杆24,FG代表第五连杆25。根据连杆传动原理,驱动器30驱动FG逆时针旋转,能够带动DC逆时针旋转和移动,由此,导风板40能够形成打开的动作。驱动器30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吸顶式空调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设有出风口;/n连杆机构,包括依次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机壳铰接;/n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或第三连杆转动;/n导风板,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在所述连杆机构的驱动下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机壳形成可变的导风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吸顶式空调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设有出风口;
连杆机构,包括依次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和所述第三连杆的末端分别与所述机壳铰接;
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或第三连杆转动;
导风板,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在所述连杆机构的驱动下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机壳形成可变的导风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首尾铰接的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且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首端和尾端之间,所述第五连杆的末端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五连杆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连杆的长度比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短,当所述导风板位于封盖所述出风口的位置时,所述第四连杆和所述第五连杆共线,且所述第五连杆的与所述驱动器连接的端部位于所述第四连杆的首端和尾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鸿斌沈新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湾区创新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