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35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包括:机组箱、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加热腔和预热腔,机组箱内设置有加热腔和预热腔,进水管路一端与预热腔连通,出水管路一端与加热腔连通,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机组箱外,加热腔与预热腔的顶端通过蒸汽管路和水管连接,蒸汽管路的一端与加热腔连通,其另一端伸入预热腔内且末端连接有用于预热的喷洒管路,加热腔与预热腔底端通过冷凝管连通,且冷凝管上具有输送泵。该量子能供热机组能将量子液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应用到进水管路上的储水箱,对储水箱起到预热作用,能够达到输出同样水温,缩短量子液供热装置的加热时间,提升量子液供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
本技术涉及采暖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量子能供热机组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它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设备,而量子能供热机组系统采用的原理是量子液上升至一定温度后使其产生运动,该物质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产生相变,打破其原有的量子结构,量子在有序运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分裂、组合从而产生热量,使其能够为水流产生加热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系统,量子能供热机组加热时产生的余热没有被合理的利用,造成此余热能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旨在解决量子能供热机组不能够合理利用量子能供热机组加热时产生余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包括:机组箱、进水管路、出水管路、加热腔和预热腔,所述机组箱内设置有所述加热腔和预热腔,所述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箱(1)、进水管路(2)、出水管路(3)、加热腔(4)和预热腔(5),所述机组箱(1)内设置有所述加热腔(4)和预热腔(5),所述进水管路(2)一端与所述预热腔(5)连通,所述出水管路(3)一端与所述加热腔(4)连通,所述进水管路(2)和所述出水管路(3)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机组箱(1)外,所述加热腔(4)与所述预热腔(5)的顶端通过蒸汽管路(6)和水管连接,所述蒸汽管路(6)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4)连通,其另一端伸入所述预热腔(5)内且末端连接有用于预热的喷洒管路(7),所述加热腔(4)与所述预热腔(5)底端通过冷凝管(8)连通,且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箱(1)、进水管路(2)、出水管路(3)、加热腔(4)和预热腔(5),所述机组箱(1)内设置有所述加热腔(4)和预热腔(5),所述进水管路(2)一端与所述预热腔(5)连通,所述出水管路(3)一端与所述加热腔(4)连通,所述进水管路(2)和所述出水管路(3)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机组箱(1)外,所述加热腔(4)与所述预热腔(5)的顶端通过蒸汽管路(6)和水管连接,所述蒸汽管路(6)的一端与所述加热腔(4)连通,其另一端伸入所述预热腔(5)内且末端连接有用于预热的喷洒管路(7),所述加热腔(4)与所述预热腔(5)底端通过冷凝管(8)连通,且所述冷凝管(8)上具有输送泵(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腔(5)包括热交换室(51)和储水箱(52),所述储水箱(52)内置于所述热交换室(51)内且与所述热交换室(51)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52)还与所述进水管路(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利用余热的量子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室(51)内还设有液位传感器(53),所述液位传感器(53)与所述输送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华高科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