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626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拔器,它包括墙体其内固定有伸出所述墙体的植筋,所述植筋的端部两侧设有两锥形锁片,一套筒套装在所述植筋的端部,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螺接一钢筋计,所述钢筋计的另一端螺接有一高强螺杆,一具有中空腔体的支撑环依次穿过高强螺杆、钢筋计、套筒、植筋后,通过所述高强螺杆上螺接的第二锁母使所述支撑环左侧侧壁与所述墙体紧密贴合,在所述高强螺杆上套装有中空底座,所述高强螺杆上套装有带通孔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顶杆具有活塞的通孔,且所述活塞的通孔同步穿过所述高强螺杆其上螺接有使所述千斤顶、底座、支撑环的侧壁紧密贴合的第一锁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增量成本低、稳定持荷、性能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拔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拔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混凝土后锚固技术在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在建筑改造、建筑装修、结构加固以及设备安装等项目中,后锚固连接技术以其高效、灵活、经济等性能,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新型技术。为了确保后锚固施工质量和锚固承载的安全可靠性,锚固件的种植、安装质量以及锚固件投入使用后承载的安全,必须要通过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等国家现行标准中对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作出了规定,并对加荷设备提出了严格要求(设备的液压加荷系统持荷时间不超过5min时,其降荷值不应大于5%)。钢筋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国内普遍采用的是穿心千斤顶,即将被测钢筋穿过液压千斤顶活塞,通过锚具等辅助件将液压千斤顶活塞与被测钢筋连接成一个整体,液压千斤顶顶升产生的顶升力传递至被测钢筋,从而产生一个被测钢筋对墙体等基体施加的垂直拉力。但是,现有的液压千斤顶所采用的泵站索止阀普遍不具备完全索止功能,油缸达到设定工作压力后,压力会持续性缓慢下降,导致拉拔设备在规定时间内的自身降荷值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目前,针对上述问题国内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增量成本低、稳定持荷、性能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拉拔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量成本低、稳定持荷、性能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拉拔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拔器,它包括墙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0内固定有伸出所述墙体10的植筋9,所述植筋9的端部两侧设有两锥形锁片11,一套筒2套装在所述植筋9的端部并通过所述套筒2的另一端螺接一钢筋计3,且所述套筒2通过所述锁片11将所述钢筋计3与所述植筋9锁紧,所述钢筋计3的另一端螺接有一高强螺杆4,一具有中空腔体的支撑环1依次穿过高强螺杆4、钢筋计3、套筒2、植筋9后,通过所述高强螺杆4上螺接的第二锁母8使所述支撑环1左侧侧壁与所述墙体10紧密贴合,所述支撑环1的右侧且在所述高强螺杆4上套装有中空底座5,所述底座5的右侧且在所述高强螺杆4上套装有带通孔的千斤顶6,所述千斤顶6顶杆具有活塞13的通孔,且所述活塞13的通孔同步穿过所述高强螺杆4,所述高强螺杆4上螺接有使所述千斤顶6、底座5、支撑环1的侧壁紧密贴合的第一锁母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锁母7和第二锁母8的外侧侧壁上分别设有螺纹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支撑环1、底座5、千斤顶6的直径外径相同,且所述植筋9、套筒2、钢筋计3、高强螺杆4与所述第一锁母7、第二锁母8、支撑环1、底座5、千斤顶6同轴设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底座的左侧设有通槽1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锁片11与所述钢筋计3之间设有压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螺纹孔为深度2~15mm的柱状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墙体10内固定有伸出所述墙体10的植筋9,所述植筋9的端部两侧设有至少两锥形锁片11,一套筒2套装在所述植筋9的端部并通过所述套筒2的另一端螺接一钢筋计3,且所述套筒2通过所述锁片11将所述钢筋计3与所述植筋9锁紧,所述钢筋计3的另一端螺接有一高强螺杆4,一具有中空腔体的支撑环1依次穿过高强螺杆4、钢筋计3、套筒2、植筋9后,通过所述高强螺杆4上螺接的第二锁母8使所述支撑环1左侧侧壁与所述墙体10紧密贴合,所述支撑环1的右侧且在所述高强螺杆4上套装有中空底座5,所述底座5的右侧且在所述高强螺杆4上套装有带通孔的千斤顶6,所述千斤顶6顶杆具有活塞13的通孔,且所述活塞13的通孔同步穿过所述高强螺杆4,所述高强螺杆4上螺接有使所述千斤顶6、底座5、支撑环1的侧壁紧密贴合的第一锁母7;安装时,通过两锁片11将套筒2套装在植筋9上,套筒2的另一端与钢筋计3进行螺接,然后将钢筋计3的另一端与高强螺杆4螺接,然后将支撑环1依次穿过高强螺杆4、钢筋计3、套筒2、植筋9后,使第二锁母8螺接在高强螺杆4上,并通过第二锁母8使支撑环1与墙体10的墙壁紧贴,第二锁母8与支撑环1紧贴,然后将千斤顶6的底座5套装在高强螺杆4上,然后将千斤顶6套装高强螺杆4上,且将高强螺杆4同步穿过所述千斤顶6顶杆13的通孔,将第一锁母7旋拧至千斤顶6上,使所述千斤顶6、底座5、支撑环1的侧壁紧密贴合,此时,记录钢筋计3(钢筋计通过接口连接测读数显仪来测读数据)上显示的数据;然后给液压千斤顶6加压,各连接部件植筋9、套筒2、钢筋计3、高强螺杆4之间形成互相作用力,当钢筋计3的计数达到指定力值后,并记录该数据,停止对千斤顶6加压,通过工具在底座5的通槽12处旋紧第二锁母8,然后撤掉第一锁母7、千斤顶6、底座5,第二锁母8、钢筋计3及植筋9之间形成了损失较少作用力的且紧密连接的结构。达到了在拉拔试验中设备的液压加荷系统持荷时间不超过5min时,其降荷值不应大于5%;实现了增量成本低、稳定持荷、性能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1至3中1、支撑环,2、套筒,3、钢筋计,4、高强螺杆,5、底座,6、千斤顶,7、第一锁母,8、第二锁母,9、植筋,10、墙体,11、锁片,12、通槽。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至3中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拉拔器,它包括墙体10,所述墙体10内固定有伸出所述墙体10的植筋9,所述植筋9的端部两侧设有两锥形锁片11,一套筒2套装在所述植筋9的端部并通过所述套筒2的另一端螺接一钢筋计3,且所述套筒2通过所述锁片11将所述钢筋计3与所述植筋9锁紧,可以在所述锁片11与所述钢筋计3之间设有压簧(未示出),所述钢筋计3的另一端螺接有一高强螺杆4,一具有中空腔体的支撑环1依次穿过高强螺杆4、钢筋计3、套筒2、植筋9后,通过所述高强螺杆4上螺接的第二锁母8使所述支撑环1左侧侧壁与所述墙体10紧密贴合,所述支撑环1的右侧且在所述高强螺杆4上套装有中空底座5,所述底座的左侧设有通槽12,所述底座5的右侧且在所述高强螺杆4上套装有带通孔的千斤顶6,所述千斤顶6顶杆具有活塞13的通孔,且所述活塞13的通孔同步穿过所述高强螺杆4,所述高强螺杆4上螺接有使所述千斤顶6、底座5、支撑环1的侧壁紧密贴合的第一锁母7,述第一锁母7和第二锁母8的外侧侧壁上分别设有螺纹孔其深度2~15mm的柱状孔,所述支撑环1、底座5、千斤顶6的直径外径相同,且所述植筋9、套筒2、钢筋计3、高强螺杆4与所述第一锁母7、第二锁母8、支撑环1、底座5、千斤顶6同轴设置;安装时,通过两锁片11将套筒2套装在植筋9上,套筒2的另一端与钢筋计3进行螺接,然后将钢筋计3的另一端与高强螺杆4螺接,然后将支撑环1依次穿过高强螺杆4、钢筋计3、套筒2、植筋9后,使第二锁母8螺接在高强螺杆4上,并通过第二锁母8使支撑环1与墙体10的墙壁紧贴,第二锁母8与支撑环1紧贴,然后将千斤顶6的底座5套装在高强螺杆4上,然后将千斤顶6套装高强螺杆4上,且将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拔器,它包括墙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0)内固定有伸出所述墙体(10)的植筋(9),所述植筋(9)的端部两侧设有至少两锥形锁片(11),一套筒(2)套装在所述植筋(9)的端部并通过所述套筒(2)的另一端螺接一钢筋计(3),且所述套筒(2)通过所述锁片(11)将所述钢筋计(3)与所述植筋(9)锁紧,所述钢筋计(3)的另一端螺接有一高强螺杆(4),一具有中空腔体的支撑环(1)依次穿过高强螺杆(4)、钢筋计(3)、套筒(2)、植筋(9)后,通过所述高强螺杆(4)上螺接的第二锁母(8)使所述支撑环(1)左侧侧壁与所述墙体(10)紧密贴合,所述支撑环(1)的右侧且在所述高强螺杆(4)上套装有中空底座(5),所述底座(5)的右侧且在所述高强螺杆(4)上套装有带通孔的千斤顶(6),所述千斤顶(6)顶杆具有活塞(13)的通孔,且所述活塞(13)的通孔同步穿过所述高强螺杆(4),所述高强螺杆(4)上螺接有使所述千斤顶(6)、底座(5)、支撑环(1)的侧壁紧密贴合的第一锁母(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拔器,它包括墙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0)内固定有伸出所述墙体(10)的植筋(9),所述植筋(9)的端部两侧设有至少两锥形锁片(11),一套筒(2)套装在所述植筋(9)的端部并通过所述套筒(2)的另一端螺接一钢筋计(3),且所述套筒(2)通过所述锁片(11)将所述钢筋计(3)与所述植筋(9)锁紧,所述钢筋计(3)的另一端螺接有一高强螺杆(4),一具有中空腔体的支撑环(1)依次穿过高强螺杆(4)、钢筋计(3)、套筒(2)、植筋(9)后,通过所述高强螺杆(4)上螺接的第二锁母(8)使所述支撑环(1)左侧侧壁与所述墙体(10)紧密贴合,所述支撑环(1)的右侧且在所述高强螺杆(4)上套装有中空底座(5),所述底座(5)的右侧且在所述高强螺杆(4)上套装有带通孔的千斤顶(6),所述千斤顶(6)顶杆具有活塞(13)的通孔,且所述活塞(13)的通孔同步穿过所述高强螺杆(4),所述高强螺杆(4)上螺接有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生杨永波李育新王浩浩李国栋赵剑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建华衡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