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包括保护装置和连接装置,保护装置为分体式结构,由上下两部分在一侧铰接,另一侧设置连接装置,保护装置的第一半圈内腔安装第一保温层,第一半圈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套,对应另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板,第二半圈内腔安装第二保温层,第二半圈上带有与连接套配合的铰接轴,第二半圈上与第一连接板对称位置安装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端安装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螺纹柱、垫圈、第一连接轴和压紧件,所述螺纹柱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压紧件安装在螺纹柱两侧的第一连接轴上,在螺纹柱上靠近压紧件的一端套接有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的对余热供气管道进行保温隔热,防止人员被供气管道烫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供气管道保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蒸汽亦称“水蒸气”,根据压力和温度对各种蒸汽的分类为:饱和蒸汽,过热蒸汽,蒸汽主要用途有供暖、加湿;还可以产生动力;作为机器驱动等。然而现在的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保护装置多为整体式,在管道检修上很是麻烦,不能快速的对问题管道进行检修和保养,且大多管道为裸露式,人员易被管道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第一半圈的背面安装有连接圈,连接圈的内腔连接有第二半圈,当余热供气管道需要维修保养时,第一半圈与第二半圈为活动连接,能够方便余热供气管道的保养和维修,从而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包括保护装置和连接装置,保护装置的正面连接有连接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为分体式结构,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下两部分在一侧铰接,另一侧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半圈、第一保温层、连接套、第一连接板、第二半圈、第二保温层和第二连接板,第一半圈的内腔安装有第一保温层,第一半圈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套,对应另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半圈的内腔安装有第二保温层,第二半圈上带有与连接套配合的铰接轴,第二半圈上与第一连接板对称位置安装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上端安装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螺纹柱、垫圈、第一连接轴和压紧件,所述螺纹柱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压紧件安装在螺纹柱两侧的第一连接轴上,在螺纹柱上靠近压紧件的一端套接有垫圈。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安装槽、第二连接轴和螺母,第一连接板上开有一对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内腔两侧安装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的一端安装与所述螺纹柱配合连接的有螺母。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开有一对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对应的第二安装槽。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温层与第二保温层均为酚醛泡沫的材料制成的半圆环结构,分别与第一半圈、第二半圈配合,扣合后形成圆环。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下端与螺母通过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采用分体式结构,上下两部分在一侧铰接,另一侧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装置,上下两部分的第一半圈与第二半圈的内腔安装有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能够有效的对余热供气管道进行保温隔热,防止人员被供气管道烫伤。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第一半圈和第二半圈通过连接套和铰接轴铰接,当余热供气管道需要维修保养时,能够方便余热供气管道的保养和维修。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所述连接装置连接在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安装槽内,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二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上安装有与连接装置配合的螺母,当第一半圈与第二半圈需要对余热供气管道进行拆卸时,向上扳动连接装置的压紧件后旋转压紧件,使第一半圈与第二半圈出现松动后,向前扳动螺纹柱后,第一半圈与第二半圈即可上下活动打开,方便对第一半圈与第二半圈的拆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装置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板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装置;11、第一半圈;12、第一保温层;13、连接圈;14、第一连接板;141、第一安装槽;142、第二连接轴;143、螺母;15、第二半圈;16、第二保温层;17、第二连接板;171、第二安装槽;2、连接装置;21、螺纹柱;22、垫圈;23、第一连接轴;24、压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包括保护装置1和连接装置2,保护装置1的正面连接有连接装置2,所述保护装置1为分体式结构,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下两部分在一侧铰接,另一侧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装置2,保护装置1包括第一半圈11、第一保温层12、连接套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半圈15、第二保温层16和第二连接板17,第一半圈11的内腔安装有第一保温层12,第一半圈1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套13,对应另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板14,所述第二半圈15的内腔安装有第二保温层16,第二半圈15上带有与连接套13配合的铰接轴,第二半圈15上与第一连接板14对称位置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7,第二连接板17的上端安装有连接装置2;请参阅图4,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螺纹柱21、垫圈22、第一连接轴23和压紧件24,所述螺纹柱21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23,压紧件24安装在螺纹柱21两侧的第一连接轴23上,在螺纹柱21上靠近压紧件24的一端套接有垫圈22,通过垫圈22压紧第二连接板17,螺纹柱21的下端与螺母14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垫圈22为一种橡胶材料所制成的构件,方便压紧件24的下压。当第一半圈11与第二半圈15需要对余热供气管道进行拆卸时,向上扳动压紧件24后旋转压紧件24,使第一半圈11与第二半圈15出现松动后,向前扳动螺纹柱21后,第一半圈11与第二半圈15即可上下活动打开,方便对第一半圈11与第二半圈15的拆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连接板14包括第一安装槽141、第二连接轴142和螺母143,第一连接板14上开有一对第一安装槽141,第一安装槽141的内腔两侧安装有第二连接轴142,第二连接轴142的一端安装与所述螺纹柱21配合连接的有螺母143。所述螺纹柱21的下端与螺母14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7上开有一对第二安装槽171,所述第二安装槽171与第一安装槽141分别对应,用于连接连接装置2。所述第一保温层12与第二保温层16均为酚醛泡沫的材料制成的半圆环结构,分别与第一半圈11、第二半圈15配合,扣合后形成圆环。所述第一保温层12和第二保温层16为一种酚醛泡沫,酚醛泡沫具有隔热性能好、保温节能材料,且无毒防火能够有效的对余热供气管道进行保温隔热,防止人员被供气管道烫伤。所述第一半圈11和第二半圈15通过连接套13和铰接轴铰接,当余热供气管道需要维修保养时,能够方便余热供气管道的保养和维修。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包括保护装置1和连接装置2,保护装置1的正面连接有连接装置2,在第一半圈11与第二半圈15的内腔安装有第一保温层12和第二保温层16,第一保温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包括保护装置(1)和连接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1)为分体式结构,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下两部分在一侧铰接,另一侧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装置(2),所述保护装置(1)包括第一半圈(11)、第一保温层(12)、连接套(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半圈(15)、第二保温层(16)和第二连接板(17),第一半圈(11)的内腔安装有第一保温层(12),第一半圈(1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套(13),对应另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板(14),所述第二半圈(15)的内腔安装有第二保温层(16),第二半圈(15)上带有与连接套(13)配合的铰接轴,第二半圈(15)上与第一连接板(14)对称位置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7),第二连接板(17)上端安装有连接装置(2);/n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螺纹柱(21)、垫圈(22)、第一连接轴(23)和压紧件(24),所述螺纹柱(21)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23),压紧件(24)安装在螺纹柱(21)两侧的第一连接轴(23)上,在螺纹柱(21)上靠近压紧件(24)的一端套接有垫圈(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供热余热再利用的供气管道防护结构,包括保护装置(1)和连接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1)为分体式结构,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下两部分在一侧铰接,另一侧设置相互配合的连接装置(2),所述保护装置(1)包括第一半圈(11)、第一保温层(12)、连接套(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半圈(15)、第二保温层(16)和第二连接板(17),第一半圈(11)的内腔安装有第一保温层(12),第一半圈(11)的一侧安装有连接套(13),对应另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板(14),所述第二半圈(15)的内腔安装有第二保温层(16),第二半圈(15)上带有与连接套(13)配合的铰接轴,第二半圈(15)上与第一连接板(14)对称位置安装有第二连接板(17),第二连接板(17)上端安装有连接装置(2);
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螺纹柱(21)、垫圈(22)、第一连接轴(23)和压紧件(24),所述螺纹柱(21)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23),压紧件(24)安装在螺纹柱(21)两侧的第一连接轴(23)上,在螺纹柱(21)上靠近压紧件(24)的一端套接有垫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志,
申请(专利权)人:张大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