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阳光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6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杆件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包括中心件、连接件和固定件;所述中心件呈正方体状,所述中心件的表面上设有倒梯形的凸块,所述中心件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连接件的端部开设有与凸块形状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块滑动连接于凹槽内,所述连接件开设有凹槽的一端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固定件包括中心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控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中心件和连接件之间可重复地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杆件进行临时拼接,且通过固定件能够保证中心件和连接件之间能够连接地十分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杆件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杆件的六方位连接方式一般是通过螺丝、钉子这类连接件,将杆件之间进行固定连接,然而这种的连接方式一般是对杆件进行永久性的连接,杆件连接后,往往无法进行拆卸或二次拼装,不适合用于临时拼接的杆件。而中国传统的榫卯工艺的连接结构虽然可以做到重复拆装,但是对于杆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且连接方式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重复拆装且拆装便捷的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包括中心件、连接件和固定件;所述中心件呈正方体状,所述中心件的表面上设有倒梯形的凸块,所述中心件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连接件的端部开设有与凸块形状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块滑动连接于凹槽内,所述连接件开设有凹槽的一端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固定件包括中心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控制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与中心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滑动连接于中心部,所述控制部与第三限位部连接,所述控制部用于将第三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固定;所述中心部位于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位于不同连接件的第二固定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中心件和连接件之间可重复地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杆件进行临时拼接,且通过固定件能够保证中心件和连接件之间能够连接地十分牢固;连接方式简单,且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提高了连接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固定件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中心件;11-凸块;12-第一固定槽;2-连接件;21-凹槽;22-第二固定槽;3-固定件;31-中心部;32-第一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34-第三限位部;35-控制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参照附图1至3,本技术的一种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包括中心件1、连接件2和固定件3;所述中心件1呈正方体状,所述中心件1的表面上设有倒梯形的凸块11,所述中心件1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2;所述连接件2的端部开设有与凸块11形状相适配的凹槽21,所述凸块11滑动连接于凹槽21内,所述连接件2开设有凹槽21的一端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22;所述固定件3包括中心部31、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第三限位部34和控制部35;所述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和第三限位部34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均与中心部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34滑动连接于中心部31,所述控制部35与第三限位部34连接,所述控制部35用于将第三限位部34与第一限位部32固定;所述中心部31位于第一固定槽12内,所述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和第三限位部34分别位于不同连接件2的第二固定槽22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中心件1的凸块11推入连接件2的凹槽21中,将固定件3的中心部31放入第一固定槽12内并使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和第三限位部34分别位于不同连接件2的第二固定槽22内。其中,第三限位部34在安装时先向中心部31的方向收缩,当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卡入第二固定槽22内之后,再将第三限位部34向外伸出,使第三限位部34抵在对应的第二固定槽22内,之后通过控制部35将第三限位部34和中心部31相对固定,进而使固定件3能够起到将连接件2与中心件1相固定连接的作用。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中心件和连接件之间可重复地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杆件进行临时拼接,且通过固定件能够保证中心件和连接件之间能够连接地十分牢固;连接方式简单,且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提高了连接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的,所述中心件1有一个,所述连接件2有六个,六个所述连接件2分别位于中心件1的六个面上,所述固定件3有八个,八个所述固定件3分别位于中心件1的八个棱角处。进一步的,所述中心部3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限位部34滑动连接于通孔内。由上述描述可知,中心部和第三限位部之间通过通孔进行滑动连接,十分方便快捷,便于第三限位部进行伸缩调节。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部34为螺杆,所述控制部35为螺母,所述控制部35与第三限位部34通过螺纹连接。由上述描述可知,当第三限位部的端部抵住对应第二固定槽的内壁后,将控制部向中心部的方向旋动,直到控制部抵住中心部的表面,就能够实现对第三限位部的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35与第三限位部34的连接处填充有粘结剂。由上述描述可知,将粘结剂注入控制部与第三限位部连接处的缝隙中能使第三限位部被完全固定,提高连接稳定性。实施例一一种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包括中心件1、连接件2和固定件3;所述中心件1有一个,所述连接件2有六个,六个所述连接件2分别位于中心件1的六个面上,所述固定件3有八个,八个所述固定件3分别位于中心件1的八个棱角处;所述中心件1呈正方体状,所述中心件1的表面上设有倒梯形的凸块11,所述中心件1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2;所述连接件2的端部开设有与凸块11形状相适配的凹槽21,所述凸块11滑动连接于凹槽21内,所述连接件2开设有凹槽21的一端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22;所述固定件3包括中心部31、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第三限位部34和控制部35;所述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和第三限位部34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32和第二限位部33均与中心部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34滑动连接于中心部31,所述控制部35与第三限位部34连接,所述控制部35用于将第三限位部34与第一限位部32固定;所述中心部31位于第一固定槽12内,所述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和第三限位部34分别位于不同连接件2的第二固定槽22内;所述中心部3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限位部34滑动连接于通孔内,所述第三限位部34为螺杆,所述控制部35为螺母,所述控制部35与第三限位部3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控制部35与第三限位部34的连接处填充有粘结剂。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中心件和连接件之间可重复地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杆件进行临时拼接,且通过固定件能够保证中心件和连接件之间能够连接地十分牢固;连接方式简单,且不需要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件、连接件和固定件;/n所述中心件呈正方体状,所述中心件的表面上设有倒梯形的凸块,所述中心件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n所述连接件的端部开设有与凸块形状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块滑动连接于凹槽内,所述连接件开设有凹槽的一端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n所述固定件包括中心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控制部;/n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与中心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滑动连接于中心部,所述控制部与第三限位部连接,所述控制部用于将第三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固定;/n所述中心部位于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位于不同连接件的第二固定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杆件六方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件、连接件和固定件;
所述中心件呈正方体状,所述中心件的表面上设有倒梯形的凸块,所述中心件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
所述连接件的端部开设有与凸块形状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凸块滑动连接于凹槽内,所述连接件开设有凹槽的一端的棱角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
所述固定件包括中心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控制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与中心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滑动连接于中心部,所述控制部与第三限位部连接,所述控制部用于将第三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固定;
所述中心部位于第一固定槽内,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继乾王凤赖金玲连榕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