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压控制式井下循环短接
本技术涉及油气井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钻压控制式井下循环短接。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页岩气和致密低渗油气藏的大规模开发,水平井可钻式桥塞分段多簇压裂得到广泛的应用。该项技术通过分簇式射孔和分层压裂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提高储层渗流率,对页岩气和致密低渗油气藏增产改造效果明显。在完成所有层段的压裂施工后,采用连续管携带磨铣工具钻磨井筒内残留桥塞,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缩减钻塞工作液在井筒内的滞留时间,降低对储层的破坏。国内外现有连续管钻塞工艺为:钻磨若干个桥塞后,上提至某一位置或不上提连续管,钻塞液从磨鞋水眼正向冲出,如后文附图11所示,经环空携带磨屑上返,然后重复上述流程直至全部桥塞钻磨完毕,由于金属磨屑颗粒密度高,尺寸大,上返速度Vf非常小,作业时间长,与现场期望值相差甚远。即便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大斜度井段,仍然会有部分磨屑无法正常返出,导致现场被迫多次上提下放管柱,增加管柱疲劳损害程度和变形、卡钻风险,或采用强磁工具打捞,增加作业时间和成本。由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压控制式井下循环短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呈中空管状结构的上接头体(1)和下接头体(2),所述下接头体(2)通过弹性元件(3)同轴地活套于上接头体(1)下部,并与上接头体(1)合围形成相互隔离的前喷流道(4)和侧喷流道(5),所述下接头体(2)侧壁上具有与侧喷流道(5)连通的侧喷孔(20),该侧喷孔(20)朝上倾斜设置,下接头体(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上接头体(1)轴向滑动;/n所述上接头体(1)下端通过封堵结构(11)封闭,并在靠近下端的侧壁上设有过流孔(12),下接头体(2)滑动时,所述过流孔(12)能够选择性地与前喷流道(4)或侧喷流道(5)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压控制式井下循环短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呈中空管状结构的上接头体(1)和下接头体(2),所述下接头体(2)通过弹性元件(3)同轴地活套于上接头体(1)下部,并与上接头体(1)合围形成相互隔离的前喷流道(4)和侧喷流道(5),所述下接头体(2)侧壁上具有与侧喷流道(5)连通的侧喷孔(20),该侧喷孔(20)朝上倾斜设置,下接头体(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上接头体(1)轴向滑动;
所述上接头体(1)下端通过封堵结构(11)封闭,并在靠近下端的侧壁上设有过流孔(12),下接头体(2)滑动时,所述过流孔(12)能够选择性地与前喷流道(4)或侧喷流道(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压控制式井下循环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端(13)、内筒(14)和外筒(15),所述下接头体(2)内具有沿其径向设置上封隔盘(23)和下封隔盘(24),所述上封隔盘(23)和下封隔盘(24)与内筒(14)的侧壁紧贴,并对应设置有动密封结构;
所述上封隔盘(23)和下封隔盘(24)之间的空间与所述内筒(14)构成所述侧喷流道(5),所述下封隔盘(24)下部空间与内筒(14)构成所述前喷流道(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压控制式井下循环短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体(1)和下接头体(2)之间设有限位导向结构,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乐,张迪盛,岳凡钦,刘继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