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以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卷帘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67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对卷帘拉珠或类似绳状物进行操控的控制装置,以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卷帘。该控制装置,包括主体和控制机构,主体内设有通道,控制机构固接于主体上并随其一同作动;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接合端和控制端,控制端驱动接合端使得其相对于拉珠接近并接合后形成接合状态,相对于拉珠分离后形成分离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单手即可操作,并且使用非常方便,其还能明显降低甚至于消除卷帘的拉珠的安全隐患,全面提高卷帘的安全性;此外,该控制装置也可以应用于与卷帘拉珠类似绳状物的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装置以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卷帘
本技术属于日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可对卷帘拉珠或类似绳状物进行操控的控制装置,以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卷帘。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以绳状或类绳状的柔软线性物进行装置控制的实例很多,例如:窗帘的拉绳,倒链的链条,等其他通过绳状物的正反移动而驱动装置工作的设备。对于这类设备而言,裸露的控制绳(包括绳、珠串、链条、皮带等其他各种形式)会产生诸多问题。首先,对于控制绳的操控,需要双手往复拉动一侧的控制绳以实现对于装置的控制,而控制绳由于其结构原因易相互缠绕,使用时往往需要先理清方可操作。其次,裸露的控制绳,会对人员或动物产生安全隐患,例如绊倒、缠绕窒息等等,新闻中有不少类似的报道。例如,http://www.sohu.com/a/255958772_100189088。再次,裸露的控制绳也容易受外界环境中的湿气、油污、灰尘等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及寿命。对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对于此类问题,大多是通过重新设置设备结构,更换驱动机构或是隐藏拉绳位置,以避免相关安全问题。例如,CN201021594Y披露了一种可自动收合的窗帘,其拉绳收卷于绕线轮上,而绕线轮则通过附加的驱动线与驱动轮连接,这样驱动轮工作时收卷的是单根线体,同步性好,提高多根拉绳收卷一致性,从而实现帘体较为平整的收合或下垂;拉绳没有外露悬挂的部分,还可有效避免小孩好奇玩耍而套勒脖子所遭受窒息的危险,安全性好;CN206438967U公开了一种百叶窗固定装置,其包括窗框和L形的固定块,固定块包括竖杆和横杆,竖杆的中央开设有第一销孔,第一销孔中固定有L形的销栓,销栓能够沿着第一销孔横向移动并从竖杆穿出,竖杆上固定指纹锁盒盖,指纹锁盒盖覆盖于第一销孔上,指纹锁盒盖包括第一销孔盖和位于第一销孔盖底面的指纹锁,窗框的左右两侧相对面上开设若干第二销孔,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通过销栓固定;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销栓固定的方式固定百叶窗,操作方便;且销栓外的密码锁盒盖,防止儿童拉开固定好后的销栓,从而有效的防止百叶窗线绳缠绕窒息意外的发生。这样的解决方案会显著增加生产成本,并且使得整体的复杂度提升,更易损坏,如何简单、方便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同时不明显增加生产和工艺成本,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者,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并且还可以兼具一定的安全防护性的卷帘拉珠的控制装置,以及具有该控制装置的卷帘。作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其包括主体,主体内设有供卷帘拉珠(或其他类似控制绳)设置的通道,以使得卷帘拉珠等控制绳可在通道内位移,或者说,主体沿拉珠进行移动;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固接于主体上并随其一同作动;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接合端和控制端,控制端驱动接合端使得其相对于拉珠等控制绳接近并接合后形成接合状态,相对于拉珠等控制绳分离后形成分离状态。接合端可以是能与受其控制的控制强相结合的现有任意结构,例如,对于卷帘的拉珠而言,接合端可以是可容纳拉珠上的珠体的半球形空腔,又或者是可以卡入两珠体之间绳体的卡口(对于其他形式的控制绳相应设置即可);其主要用于在必要时(即需要驱动拉珠时)与拉珠结合并对其施加作用力以驱动其共同作动,从而实现对于拉珠的控制;单次控制完成后,使得接合端与拉珠分离并反向移动主体以实现复位;重复上述的控制和复位操作,即实现了对于拉珠的控制。对于该控制装置而言,接合端可以是初始与拉珠分离,需要控制时施加作用力使得接合端与拉珠接近并接合以使拉珠可能被主体驱动(即常开式的结构),也可以是初始即与拉珠接合以供主体驱动拉珠而在需要复位时施加作用力以使得其与拉珠分离以复位(即常闭式的结构),这两种结构均能实现上述的控制功能。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机构整体上采用弹性材质(塑料、金属等材质)制成,其中部固接于主体上形成固定端,一端形成有接合端而另一端形成有控制端,对控制端施加作用力可驱动接合端相应地作动,以形成接合状态或分离状态。即,控制装置中部与主体相固接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接合端和控制端分别设置于两端,因而在按压控制端时接合端可以相反地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在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除此之外,也可以将控制机构的结构替换为:所述控制机构整体上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其一端固接于主体上形成固定端而另一端同时形成有接合端和控制端(接合端和控制端靠近该端设置即可,并不严格要求设置于端部处)。即,控制端和接合端由之前的相反运动变为同向运动,按压控制端可带动接合端朝相同方向移动(尽管幅度可能并不相同)。前者可配置成常开式或常闭式的控制机构的可行结构,具体取决于默认情况(即无任何作用力时的自由状态)下接合端相对于拉珠的位置,而后者则是更为方便和实用的常开式的控制机构结构;相对于前者,后者的控制端和接合端基本重合,初始情况下接合端与拉珠分离,通过按压接合端可使得其与拉珠接合(相反地设置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并不友好)。当然,对于前一种结构而言,其也可以将弹性材质这一特征分离出来由另外的结构来实现,即通过弹簧等弹性元件来实现其功能;具体来说,所述控制机构中部枢接于主体上以形成固定端,一端形成为接合端而另一端经由弹簧等弹性元件与主体连接,此时控制机构整体上(除弹性元件外)可以采用非弹性元件制成。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机构被配置为具有两个,分设于主体两侧以形成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分别用于与拉珠的两侧相配合;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的可采用上述的控制机构的相关结构实现。使用时,第一控制机构与拉珠的一侧配合后可驱动其向上/向下作动以驱动卷帘上升/下降,而第二控制机构则与拉珠的另一侧配合后可驱动其向下/向上作动以驱动卷帘下降/上升,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拉珠的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是以相反方向(朝向)设置的,即,第一控制机构和第二控制机构的控制端以上下相反的方向(朝向)分别设置于主体两侧;例如,第一控制机构的控制端设置于主体左侧上方(即第一控制机构朝上设置),而第二控制机构的控制端设置于主体的右侧下方(即第二控制机构朝下设置)。考虑到同向设置时,操作时可能带来误触的可能,因而将两者进行反向设置,从而可以规避单侧控制时的不利影响。在一些优选方案中,所述控制装置还进一步包括:锁止机构,其包括锁止端,锁止端用于与接合端相配合并对其进行锁止,以阻止接合端与拉珠配合;所述控制机构和锁止机构均固设于主体上并随主体一同作动;所述锁止端相于接合端接近并卡合后形成锁止状态,相对于接合端分离后形成解锁状态。控制机构的接合端与拉珠接合后能驱动拉珠运动以拉升或下降卷帘,而锁止机构的锁止端则能控制接合端与拉珠的接合状态以阻止两者接合,从而可以对任一控制机构进行锁止。不包括锁止机构的控制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因为两侧的控制机构同时被施作用力(可能因为对于产品不熟悉或是即便熟悉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主体(200),主体(200)内设有通道(20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n控制机构(230),控制机构(230)固接于主体(200)上并随其一同作动;/n所述控制机构(230)包括接合端(231)和控制端(232),控制端(232)驱动接合端(231)使得其相对于拉珠接近并接合后形成接合状态,相对于拉珠分离后形成分离状态;/n所述控制机构(230)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其一端固接于主体(200)形成固定端(233)而另一端处同时形成有接合端(231)和控制端(232);或,/n所述控制机构(230)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其中部固接于主体上形成固定端(233),一端形成有接合端(231)而另一端形成有控制端(2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主体(200),主体(200)内设有通道(20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控制机构(230),控制机构(230)固接于主体(200)上并随其一同作动;
所述控制机构(230)包括接合端(231)和控制端(232),控制端(232)驱动接合端(231)使得其相对于拉珠接近并接合后形成接合状态,相对于拉珠分离后形成分离状态;
所述控制机构(230)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其一端固接于主体(200)形成固定端(233)而另一端处同时形成有接合端(231)和控制端(232);或,
所述控制机构(230)采用弹性材质制成,其中部固接于主体上形成固定端(233),一端形成有接合端(231)而另一端形成有控制端(2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230)被替换为采用非弹性材质制成,其中部固接于主体(200)上形成固定端(233),一端形成有接合端(231)而另一端形成有控制端(232),控制端(232)经由弹性元件与主体(20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230)被配置为具有两个,分设于主体(200)两侧以形成第一控制机构(230a)和第二控制机构(230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机构(230a)和第二控制机构(230b)是以相反朝向设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进一步包括锁止机构(240);
所述控制机构(230)和锁止机构(240)均固设于主体上并随其一同作动;
锁止机构(240)包括锁止端(242),锁止端(242)相于接合端(231)接近并卡合后形成锁止状态,相对于接合端(231)分离后形成解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进一步包括锁止机构(240);
所述控制机构(230)和锁止机构(240)均固设于主体上并随其一同作动;
锁止机构(240)包括锁止端(242),锁止端(242)相于接合端(231)接近并卡合后形成锁止状态,相对于接合端(231)分离后形成解锁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240)还包括锁止块(241),锁止块(241)滑动地配合于主体(200)上,锁止端(242)与锁止块(241)相连接,以通过锁止块(241)的滑动调节锁止端(242)处于锁止状态或解锁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00)包括导杆(210)和作动件(220),通道(201)设置于导杆(210)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240)还包括锁止块(241),锁止块(241)滑动地配合于主体(200)上,锁止端(242)与锁止块(241)相连接,以通过锁止块(241)的滑动调节锁止端(242)处于锁止状态或解锁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00)包括导杆(210)和作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贝芬宁波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