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水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3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水盆,包括:盆体,盆体的底部具有与盆体一体成型的落水口,落水口用于连接厨余垃圾处理器;厨余垃圾处理器,厨余垃圾处理器设置于盆体的下方,厨余垃圾处理器的顶部具有入料口;密封连接件,密封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盆体的落水口及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入料口密封连接,以在盆体和厨余垃圾处理器之间形成密封的通路;固定件,固定件将密封连接件与落水口及入料口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水盆,其可与厨余垃圾处理器连接的落水口与盆体一体成型,并且通过密封连接件将落水口与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入料口密封连接,这种一体化的结构使得水盆能够便捷的与厨余垃圾处理器连接,并且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和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水盆
本技术涉及厨房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水盆。
技术介绍
在厨房使用的水盆通常包括盆体和与盆体的底部连接的落水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便利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厨余垃圾处理器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目前水盆配备的落水口,并不为与厨余垃圾处理器连接而设计,因此,当需要安装厨余垃圾粉碎机于水槽上时,首选需要拆除原水槽落水口,然后,通过多种不同连接方式,将厨余垃圾处理器配备的专用落水口,与水槽连接并固定,而后再将处理器与此落水口相连接。但,由于厨余垃圾处理器配备的落水口是与盆体分离的结构,因此需要耗时的安装连接过程,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因安装疏漏,或者处理器落水口与水盆匹配不良,出现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水盆,其落水口与盆体一体成型,并且通过密封连接件将落水口与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入料口密封连接,这种一体化的结构使得水盆能够便捷的安装,并且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和密封性。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水盆,包括:盆体,所述盆体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盆体一体成型的落水口,所述落水口用于连接厨余垃圾处理器;厨余垃圾处理器,所述厨余垃圾处理器设置于所述盆体的下方,所述厨余垃圾处理器的顶部具有入料口;密封连接件,所述密封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盆体的落水口及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入料口密封连接,以在所述盆体和厨余垃圾处理器之间形成密封的通路;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将所述密封连接件与所述落水口及入料口固定在一起。优选地,所述密封连接件包括:第一环形侧壁;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自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内凹进,所述第一凹槽用于与所述落水口连接;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内凹进,所述第二凹槽用于与所述入料口连接;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优选地,所述密封连接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自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内表面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一凸缘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缘的内径小于等于所述落水口的内径;并且,所述第一凸缘的内径小于等于入料口的内径。优选地,所述落水口的底部具有沿着所述落水口的外周缘设置的卡口,所述卡口卡持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凸缘抵靠所述落水口的底部。优选地,所述入料口的顶部具有自所述入料口的外周缘向外延伸的唇边,所述唇边卡持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凸缘抵靠所述入料口的顶部。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环形侧壁,所述第二环形侧壁包括拼接形成环形的两个半圆形侧壁,所述第二环形侧壁自外侧包裹所述第一环形侧壁,所述两个半圆形侧壁的其中一组端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组端部通过锁紧卡扣可解锁地连接。优选地,固定件进一步包括:上卡持部,所述上卡持部自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顶部向内水平延伸;下卡持部,所述下卡持部自所述第二环形侧壁的底部向内水平延伸;所述上卡持部和下卡持部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密封连接件的高度。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水盆将适于与厨余垃圾处理器相适配的落水口与盆体一体成型,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时需要拆除水盆的原落水口,而将与厨余垃圾处理器适配的落水口与水盆盆体相连接的装配过程,从而避免了由于安装疏漏、或者处理器的落水口与水盆盆体匹配不良而导致的密封性差的问题。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水盆进一步提供了与盆体连接为一体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入料口通过密封连接件与盆体的落水口密封连接,从而在盆体和厨余垃圾处理器之间形成了一个密封的通路,则从盆体排出的厨余垃圾可直接输入至厨余垃圾处理器中,并且由于密封良好,不会发生泄漏的问题。在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水盆中,不仅将适于与厨余垃圾处理器连接的落水口与盆体一体成型,而且直接配备了相配套的厨余垃圾处理器,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水盆在安装时只需固定盆体、厨余垃圾处理器的步骤、以及使用适配的密封连接件将盆体的落水口和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入料口相连接即可完成,安装过程统一方便,适配性良好,无需定制处理,且密封性良好,对于大型楼宇的批量安装具有提高效率和节省人力物力成本的作用。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的一体化水盆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体化水盆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体化水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密封连接件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的固定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盆与厨余垃圾处理器的连接不适配而导致安装复杂、密封性不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水盆,其提供适于与厨余垃圾处理器相适配的落水口,该落水口与盆体一体成型,并且通过密封连接件将落水口与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入料口密封连接,这种一体化的结构使得水盆和厨余垃圾处理器能够便捷的安装,并且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和密封性。图1是本技术的一体化水盆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水盆,包括:盆体10,盆体10的底部具有与盆体10一体成型的落水口11,其中该落水口11用于连接厨余垃圾处理器,其直径与对应的处于垃圾处理器相适配;厨余垃圾处理器20,厨余垃圾处理器20设置于盆体10的下方,厨余垃圾处理器20的顶部具有入料口21;密封连接件30,密封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与盆体10的落水口11及厨余垃圾处理器20的入料口21密封连接,以在盆体10和厨余垃圾处理器20之间形成密封的通路;固定件40,固定件40将密封连接件30与落水口11及入料口21固定在一起。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水盆将适于与厨余垃圾处理器相适配的落水口11与盆体10一体成型,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时需要拆除水盆的原落水口,而将与厨余垃圾处理器适配的落水口与水盆盆体相连接的装配过程,从而避免了由于安装疏漏、或者处理器的落水口与水盆盆体匹配不良而导致的密封性差的问题。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一体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水盆,其特征在于,包括:/n盆体(10),所述盆体(10)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盆体(10)一体成型的落水口(11),所述落水口(11)用于连接厨余垃圾处理器;/n厨余垃圾处理器(20),所述厨余垃圾处理器(20)设置于所述盆体(10)的下方,所述厨余垃圾处理器(20)的顶部具有入料口(21);/n密封连接件(30),所述密封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盆体(10)的落水口(11)及厨余垃圾处理器(20)的入料口(21)密封连接,以在所述盆体(10)和厨余垃圾处理器(20)之间形成密封的通路;/n固定件(40),所述固定件(40)将所述密封连接件(30)与所述落水口(11)及入料口(21)固定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水盆,其特征在于,包括:
盆体(10),所述盆体(10)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盆体(10)一体成型的落水口(11),所述落水口(11)用于连接厨余垃圾处理器;
厨余垃圾处理器(20),所述厨余垃圾处理器(20)设置于所述盆体(10)的下方,所述厨余垃圾处理器(20)的顶部具有入料口(21);
密封连接件(30),所述密封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盆体(10)的落水口(11)及厨余垃圾处理器(20)的入料口(21)密封连接,以在所述盆体(10)和厨余垃圾处理器(20)之间形成密封的通路;
固定件(40),所述固定件(40)将所述密封连接件(30)与所述落水口(11)及入料口(21)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连接件(30)包括:
第一环形侧壁(31);
第一凹槽(33),所述第一凹槽(33)自所述第一环形侧壁(31)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31)内凹进,所述第一凹槽(33)用于与所述落水口(11)连接;
第二凹槽(34),所述第二凹槽(34)自所述第一环形侧壁(31)的内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环形侧壁(31)内凹进,所述第二凹槽(34)用于与所述入料口(21)连接;
所述第二凹槽(34)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31)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3)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连接件(30)进一步包括:
第一凸缘(32),所述第一凸缘(32)自所述第一环形侧壁(31)的内表面朝向背离所述第一环形侧壁(31)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一凸缘(32)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31)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贝克巴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