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2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水龙头,所述智能水龙头包括本体以及臭氧发生器,所述本体内设有供水流通的通路,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通路连通;所述智能水龙头还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通路内,以对通路内水流进行检测。通过在水龙头内设置水质检测装置,可实时对水质进行检测,以及通过将水龙头与臭氧发生器导通,使得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既可以用来对水龙头内的水流进行杀菌,还可通过将水流中混合臭氧气体,对待清洗物品进行杀菌、消毒等操作,可充分满足用户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且将水质检测装置、臭氧发生器直接与智能水龙头连接,可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既方便快捷,又不占用太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水龙头
本技术涉及到水龙头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水龙头。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几点便在于人们对用水质量以及食物的清洁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水质检测器、净水器以及消毒器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它们的体积庞大,放在家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空间,而且使用时也很不方便,使用完之后还需要找地方收纳,因此,如何将水质检测,杀菌消毒等功能集成到水龙头内,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水龙头。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水龙头,所述智能水龙头包括本体以及臭氧发生器,所述本体内设有供水流通的通路,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通路连通;所述智能水龙头还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通路内,以对通路内水流进行检测。优选地,所述通路包括依次导通连接的进水管、储水腔及出水嘴,所述本体还包括外壳及嵌设在所述外壳外表面的控制模块,所述进水管与外部水源导通,且所述进水管、所述储水腔收纳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出水嘴嵌设于所述外壳表面相邻或相对于安装有控制模块的一面。优选地,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水腔内,所述智能水龙头还包括导管,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水质检测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有电磁阀与开关传感器,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储水腔与所述出水嘴之间,所述开关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靠近所述出水嘴一面;所述电磁阀、开关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开关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中任一种或其组合。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流量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水腔内,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水管内或所述储水腔内;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显示屏、处理器、主板以及通讯单元,所述显示屏、所述通讯单元以及所述处理器均设置于所述主板上,且所述显示屏、所述通讯单元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显示屏嵌设于所述外壳表面,所述主板、所述处理器、所述通讯单元均收纳于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显示屏一侧。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有交互单元,所述交互单元设置于所述主板上,且所述交互单元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交互单元包括语音模块或红外检测模块。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储水腔、外部水源导通连接,以形成外部水源、进水管、储水腔以及出水管之间的循环水流。优选地,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总溶解固体传感器、总有机碳传感器、化学需氧量传感器、可溶性盐浓度传感器、酸碱度传感器中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水龙头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水龙头内设置水质检测装置,可实时对水质进行检测,以及通过将水龙头与臭氧发生器导通,使得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既可以用来对水龙头内的水流进行杀菌,还可通过将水流中混合臭氧气体,对待清洗物品进行杀菌、消毒等操作,可充分满足用户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且将水质检测装置、臭氧发生器直接与智能水龙头连接,可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既方便快捷,又不占用太多的空间。2、通过在水龙头内控制模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控制模块对智能水龙头中的水质检测装置进行设置,以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3、通过将在水龙头内设置储水腔,将水质检测装置、臭氧发生器直接与储水腔相连接,使得水质检测器所检测到的水质信息更加的准确,以及可使得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气体对储水腔内的水流进行充分的杀菌、消毒等操作,以及使得储水腔内的水流与臭氧气体充分混合,以起到对待清洗物进行杀菌、消毒、防腐的作用。4、通过在水龙头上设置开关传感器与电磁阀,可直接通过控制模块实现水流的开启和关闭,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快捷。5、通过在水龙头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使得用户更直观的了解到水流的温度,以防止水流过冷或者过热,在水龙头内设置流量传感器,对用水量实施监测,既方便又快捷。6、通过显示屏的设计,使得用户可直观的了解水流的各项信息,且还可通过显示屏对本智能水龙头直接进行控制,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讯单元的设计,可使得本智能水龙头可与云服务器以及电子设备之间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云储存,以及智能水龙头的云控制。7、通过在控制模块上设置交互单元,用户可直接语音控制本智能水龙头,使用更加的快捷方便,且还可通过交互模块进行报警,提醒用户水质是否安全。8、通过在水龙头内设置出水管,并使得出水管与外部水源、储水腔导通,使得水流可在外部水源、进水管、储水腔以及出水管之间形成循环水流,在外部水源为热水时,可使得所述智能水龙头放出的水流始终为热水,以充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9、多种水质检测传感器的设置,可有效检测水流中的有害物质,有效提高用户的用水质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使得用户对生活用水的质量更加的放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智能水龙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智能水龙头之本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智能水龙头之通路、电磁阀、水质检测传感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智能水龙头之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智能水龙头之控制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智能水龙头之控制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智能水龙头;11、本体;12、臭氧发生器;13、导管;14、通路;15、出水管;111、外壳;112、控制模块;113、进水管;114、储水腔;115、出水嘴;116、水质检测装置;117、流量传感器;118、开关传感器;119、电磁阀;1121、主板;1122、显示屏;1123、处理器;1124、通讯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水龙头1,其包括本体11、臭氧发生器12以及导管13,所述本体11与所述臭氧发生器12通过所述导管13连通,以将所述臭氧发生器12中所产生的臭氧气体导入至本体11内,与本体11内的水流混合,进而,通过混合后的水流在待清洗物进行清洗的过程中,起到杀菌、消毒、去除异味等作用。请参阅图2、图3、图4,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水龙头包括本体以及臭氧发生器,所述本体内设有供水流通的通路,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通路连通;/n所述智能水龙头还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通路内,以对通路内水流进行检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水龙头包括本体以及臭氧发生器,所述本体内设有供水流通的通路,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通路连通;
所述智能水龙头还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通路内,以对通路内水流进行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路包括依次导通连接的进水管、储水腔及出水嘴,所述本体还包括外壳及嵌设在所述外壳外表面的控制模块,所述进水管与外部水源导通,且所述进水管、所述储水腔收纳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出水嘴嵌设于所述外壳表面相邻或相对于安装有控制模块的一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储水腔内,所述智能水龙头还包括导管,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所述导管与所述储水腔连通;
所述水质检测装置、所述臭氧发生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有电磁阀与开关传感器,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储水腔与所述出水嘴之间,所述开关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表面靠近所述出水嘴一面;
所述电磁阀、开关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中任一种或其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家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磐石科技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