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建筑地基
本技术涉及建筑地基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建筑地基。
技术介绍
地震发生时,由震源传导到地面的波分为两种:横波和纵波。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地表建筑将遭到破坏,特别是高层建筑。目前,公告号为CN2028991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抗震地基,包括地面建筑和地基,所述地基包括设于地内的连体垫层,所述连体垫层的四周壁上设有限位墙,在所述连体垫层的上方设有支撑层和底座,所述支撑层通过橡胶支架与连体垫层相连接,所述支撑层与底座之间通过钢珠隔离架相连,在所述钢珠隔离架内设有若干钢珠,所述支撑层和底座均由钢筋混凝土层和钢板组成,所述支撑层和底座的四周均通过橡胶块与限位墙相连。但上述的抗震地基结构,通过支撑层与底座之间可随意滚动的活动钢珠,可缓冲地震时水平方向的晃动,而地震后,活动钢珠复位较难,对建筑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建筑地基,该抗震建筑地基提升了地基的抗震能力和复位能力。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震建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建筑地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座(1)、下基础梁(2)和上基础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与下基础梁(2)之间设有下缓冲组件(4),所述下缓冲组件(4)包括与基座(1)上表面固定的固定块(41)、开设于固定块(41)上表面的半球形凹槽(42)以及与下基础梁(2)底面固定并与半球形凹槽(42)滚动连接的半球形钢珠(43),所述下基础梁(2)上表面固定有柱形壳体(22),所述上基础梁(3)底面固定有用于容纳柱形壳体(22)的环形槽体(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建筑地基,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座(1)、下基础梁(2)和上基础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与下基础梁(2)之间设有下缓冲组件(4),所述下缓冲组件(4)包括与基座(1)上表面固定的固定块(41)、开设于固定块(41)上表面的半球形凹槽(42)以及与下基础梁(2)底面固定并与半球形凹槽(42)滚动连接的半球形钢珠(43),所述下基础梁(2)上表面固定有柱形壳体(22),所述上基础梁(3)底面固定有用于容纳柱形壳体(22)的环形槽体(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缓冲组件(4)还包括开设于固定块(41)上表面并与半球形凹槽(42)连通的环形凹槽(44)以及安装于环形凹槽(44)内的环形橡胶圈(45),所述环形凹槽(44)的轴线与半球形凹槽(42)顶部截面圆的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础梁(2)底面固定有缓冲块(21),所述基座(1)顶部设有缓冲柱(12),所述缓冲块(21)底部开设有供缓冲柱(12)滚动连接的弧形凹槽(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建筑地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舜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