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景观预制桩结构
本技术涉及预制桩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景观预制桩结构。
技术介绍
河岸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区域,是水、陆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人类在寻求发展过程中,为了应对洪、涝、旱等灾害,采取了不少整治措施,河岸硬化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在人口密集、城市化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安全要求高、用地紧张等因素造成河岸硬化现象格外突出。目前,国家发展遭遇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发展刻不容缓。水作为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生态系统平衡。水生态修复涵盖面广,其中改进河岸防护工法、恢复水陆交换通道是常用手段。全国各大城市寸土寸金,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化建设发展,不少河道现状多采用浆砌石、钢筋砼等硬质不通透护岸结构。近几年,全国各地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中小河道生态化治理,生态护岸技术快速发展,其中仿木桩因其耐久性、生态景观效果得到广泛应用,一般工程中采用桩基础+导梁+仿木桩或密排仿木桩结构,其中密排仿木桩结构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景观预制桩结构,包括桩身主体、设置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下端的桩尖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上端的桩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主体位于泥面线以上的部分采用柱式结构,且该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景观造型;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凸形榫头,所述凸形榫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桩身主体的上端,其下端延伸至接近所述桩尖部,在所述桩身主体与所述凸形榫头相对应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沿轴向延伸且与所述凸形榫头相配合拼接的凹形槽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景观预制桩结构,包括桩身主体、设置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下端的桩尖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上端的桩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主体位于泥面线以上的部分采用柱式结构,且该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景观造型;在所述桩身主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沿轴向延伸的凸形榫头,所述凸形榫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桩身主体的上端,其下端延伸至接近所述桩尖部,在所述桩身主体与所述凸形榫头相对应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沿轴向延伸且与所述凸形榫头相配合拼接的凹形槽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景观预制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主体、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华春,朱炎峰,孙一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