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闸板提拉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闸板提拉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利工程中,用于防水泄洪的闸板需要提拉装置进行提拉,当前的提拉装置将闸板拉起后,吊起的部分承载了全部的重力,时间长了易损坏,且由于水闸由于长期没入水中,容易生长青苔,容易使水闸表面生锈难以清理,影响水闸的正常工作,为此,现提出一种水利闸板提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水利闸板提拉装置,能够分担闸板的重力,避免提拉装置承载全部的重力,调高了提拉装置的使用寿命;能够在闸板的前后侧壁上进行清理,除去青苔和铁锈,使得闸板能够正常工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一号电机、一号转轴、支撑板、吊架、托架、提拉链;底座上左侧设有一号凹形柱,底座上右侧有二号凹形柱;闸板卡设在一号凹形柱和二号凹形柱之间;所述的一号电机固定在二号凹形柱上端后侧,一号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的一号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一号转轴,一号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旋接穿设在支撑板上,支撑板固定在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闸板提拉装置,它包含一号电机(5)、一号转轴(6)、支撑板(7)、吊架(8)、托架(9)、提拉链(10);底座(1)上左侧设有一号凹形柱(2),底座(1)上右侧有二号凹形柱(3);闸板(4)卡设在一号凹形柱(2)和二号凹形柱(3)之间;所述的一号电机(5)固定在二号凹形柱(3)上端后侧,一号电机(5)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的一号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一号转轴(6),一号转轴(6)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旋接穿设在支撑板(7)上,支撑板(7)固定在一号凹形柱(2)上;所述的吊架(8)的左侧两个竖杆固定在一号凹形柱(2)上,吊架(8)的右侧两个竖杆固定在二号凹形柱(3)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闸板提拉装置,它包含一号电机(5)、一号转轴(6)、支撑板(7)、吊架(8)、托架(9)、提拉链(10);底座(1)上左侧设有一号凹形柱(2),底座(1)上右侧有二号凹形柱(3);闸板(4)卡设在一号凹形柱(2)和二号凹形柱(3)之间;所述的一号电机(5)固定在二号凹形柱(3)上端后侧,一号电机(5)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的一号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一号转轴(6),一号转轴(6)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旋接穿设在支撑板(7)上,支撑板(7)固定在一号凹形柱(2)上;所述的吊架(8)的左侧两个竖杆固定在一号凹形柱(2)上,吊架(8)的右侧两个竖杆固定在二号凹形柱(3)上;所述的吊架(8)的横杆底部固定有两个托架(9);两个提拉链(10)的一端固定在一号转轴(6)上,提拉链(10)的另一端穿过托架(9)上的空隙后,与闸板(4)固定;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操作板(11)、二号电机(13)、丝杆(14)、丝杆座(15)、托板(16)、凹槽(17)、丝母(18)、支撑架(20)、三号电机(21)、二号转轴(22)、清洁机构(23);所述的二号凹形柱(3)的右侧上端固定有操作板(11),操作板(11)的底部架设在河堤(12)上;所述的操作板(11)顶部右侧固定有二号电机(13),二号电机(13)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的二号电机(13)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丝杆(14),丝杆(14)设于左右贯穿设于托板(16)底部的凹槽(17)中,丝杆(14)的另一端通过轴承旋接在丝杆座(15)上,丝杆座(15)固定在二号凹形柱(3)的上端左侧;所述的丝杆(14)上旋接有丝母(18),丝母(18)固定在凹槽(17)的顶板右侧,且丝母(18)抵设在操作板(11)上;
所述的吊架(8)横杆的后侧壁上固定有支撑架(20);所述的三号电机(21)固定在支撑架(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立君,陈飞,王凌晖,潘雯玺,
申请(专利权)人:钱立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