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稀释菌液凹槽的接种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367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稀释菌液凹槽的接种环,接种环由一体成型的玻璃制成,接种环设有手柄、环圈以及设置在手柄和环圈之间的环杆,环杆的一端连接在环圈的一侧外径上,在环圈的另一侧且位于环圈1/2厚度处设置有一道周向分布在环圈外径面的菌液稀释浅槽,菌液稀释浅槽横跨环圈另一侧的半个周面,菌液稀释浅槽设置有平行于环圈端面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垂直于环圈端面的两个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以及第一侧壁与环圈的外径面之间通过圆滑的倒角相衔接,且第二侧壁与环圈的外径之间以及第一侧壁与菌液稀释浅槽底面之间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扩大接种环与培养基接触的面积,减小压强,同时又不影响划线分离菌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稀释菌液凹槽的接种环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技能操作用具,具体为一种带稀释菌液凹槽的接种环。
技术介绍
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与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平板划线接种法是学生必须学会的操作技术。实验过程中,除了学生要熟练基本的操作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用的器材熟记实验方法里的注意事项及对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平板培养基接种操作要做到“无菌操作”。操作中的很多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无菌,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提醒学生,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记住实验方法。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在学生完成操作技术学习和训练后,按部就班地按照实验指导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不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检验人员。微生物实验课则是对微生物学这一理论课程最有力的深化和补充,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的课程实验基础,随着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相信未来从事微生物行业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有一个使用成本低且上手程度更高的接种环,一是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微生物的兴趣,第二也是进阶跨越的良好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稀释菌液凹槽的接种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环由一体成型的玻璃制成,所述接种环设有手柄、环圈以及设置在手柄和环圈之间的环杆,/n所述环圈的中心贯穿设有直径6mm的圆孔且两个端面为相互平行的平坦端面;/n所述环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环圈的一侧外径上,在所述环圈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环圈1/2厚度处设置有一道周向分布在所述环圈外径面的菌液稀释浅槽,所述菌液稀释浅槽横跨所述环圈另一侧的半个周面,所述菌液稀释浅槽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环圈端面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垂直于所述环圈端面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环圈的外径面之间通过圆滑的倒角相衔接,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环圈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稀释菌液凹槽的接种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环由一体成型的玻璃制成,所述接种环设有手柄、环圈以及设置在手柄和环圈之间的环杆,
所述环圈的中心贯穿设有直径6mm的圆孔且两个端面为相互平行的平坦端面;
所述环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环圈的一侧外径上,在所述环圈的另一侧且位于所述环圈1/2厚度处设置有一道周向分布在所述环圈外径面的菌液稀释浅槽,所述菌液稀释浅槽横跨所述环圈另一侧的半个周面,所述菌液稀释浅槽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环圈端面的两个第一侧壁以及垂直于所述环圈端面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环圈的外径面之间通过圆滑的倒角相衔接,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环圈的外径之间以及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菌液稀释浅槽底面之间相互垂直;
所述环圈的两端面往中间所述菌液稀释浅槽方向的直径逐步递增且所述环圈最大直径处为10mm,圆孔直径为6mm,所述菌液稀释浅槽的深度为2mm且开口宽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荃生张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