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代培林专利>正文

GPS全站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335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GPS全站仪,属于物理学中的测量技术领域。由全站仪、GPS天线、GPS模块或GPS接收电路组成,GPS天线或GPS接收机通过立柱和固定在全站仪顶端拱形架与全站仪连接成整体,组装后,全站仪和GPS天线的竖轴中心相重合,在GPS模块安装在全站仪壳体内的形式中,GPS天线和GPS模块用线揽连接,GPS模块与全站仪共用电源、显示、输入、控制与管理等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通过GPS获得全站仪测站的坐标,不需要事先建立控制点,控制点不需要保存,避免了累积误差,做到等精度测量,即用即测、即测即用,提高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传统测量作业模式带来变革。(*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物理学中的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GPS全站仪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全站仪”,灵活方便,能同时测角、测距,是工程测量及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中主要测量器具。尽管全站仪具有前述功能,但使用中仍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①必须有连续的、复合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控制点之间距离受到限制,劳动强度大,且经常有无用控制点,成本浪费大;②控制点之间必须通视,在施工现场、地形复杂、农作物成长期(区)、林区等很多情况下难以做到,甚至非常危险(例如在矿石厂、施工现场设立控制点等);③控制点必须在一段时间保存完好,在施工场地、矿石场等是难以做到的;④控制点精度受到全站仪测量的累积误差影响严重,控制的面积、范围受到严格限制;⑤对超过1公里的测量,效率、精度低下。传统的GPS测量广泛用在控制测量、变形监测,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测量精度高,点间距离从1米到十几公里拥有同样的精度,是全站仪等方式无法达到的,但是GPS测量存在需要顶空通视的致命弱点,在城市市区、建筑物密集、桥下、大型植被(树冠粗大的树木)覆盖等隐蔽区不能完成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GPS全站仪,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GPS全站仪,其特征是:由全站仪(1)、GPS天线(2)、GPS模块(3)或GPS接收电路组成;GPS模块(3)安装在全站仪(1)壳体内或GPS接收电路与天线结合成一体化的GPS接收机,GPS天线或GPS接收机通过立柱(4)和固定在全站仪顶端的拱形架(5)与全站仪(1)连接成整体,立柱上端和GPS天线或GPS接收机相固定,立柱下端固定在拱形架上,组装后,全站仪和GPS天线的竖轴中心相重合;在GPS模块安装在全站仪壳体内的形式中,GPS天线和GPS模块用线揽连接,GPS模块与全站仪共用电源、显示、输入、控制与管理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培林
申请(专利权)人:代培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