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29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容器。所述容器包括:主体,其在内侧形成有第1容纳空间;主体盖子,其与所述主体可旋转地结合,而开闭所述主体;第1上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盖子的侧面,向下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及第1下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侧面,向上倾斜面向内侧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
本技术涉及容器,涉及一种容易把持/开闭,并通过与在内部容纳的内容物的组合形成美感的容器。
技术介绍
为了安全地保管并便利使用内容物,内容物可被容纳在适宜的容器内。容器对于内容物的使用感等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不仅是内容物自身的品质,容纳其的容器也成为消费者重视的因素。但,一般而言,实际上开发并制造容器的过程中,只有容器的外形得到重视。即,几乎不考虑内容物与容器之间的组合或协调。因此,容器内的内容物的形状或配置形态、其与容器一同形成的结构或美感等难以成为选择的基准。并且,容器需要形成容易搬运或把持的大小,并同时具备形成容器内的密闭等而不易开闭的特性。但,越能够满足上述的特性,用户越是无法在需要时容易地开闭容器,尤其,容器的尺寸越小,越是不易把持和操作。因此,需要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容易把持/开闭,并通过与在内部容纳的内容物的组合形成美感的容器。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非限定于上述说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明确理解未说明的其他技术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容器,包括:主体,其在内侧形成有第1容纳空间;主体盖子,其与所述主体可旋转地结合,而开闭所述主体;第1上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盖子的侧面,向下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及第1下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侧面,向上倾斜面向内侧形成。优选地,所述第1上部倾斜面及所述第1下部倾斜面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形成,在所述主体盖子对于所述主体密闭旋转的状态下,形成第1操作槽执行动作。并且,优选地,所述第1上部倾斜面及所述第1下部倾斜面分别沿着所述主体盖子及所述主体的周围形成。并且,优选地,所述主体的所述第1容纳空间的既定区域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孔,并且,在所述第1容纳空间形成有涂抹部件。并且,优选地,所述涂抹部件包括涂抹部及把持部,并且,所述第1容纳空间中形成有所述贯通孔的第1区域与所述涂抹部对应,所述第1容纳空间中除了所述第1区域的第2区域与所述把持部对应。并且,优选地,还包括:中体,其与所述主体可旋转地结合而开闭所述主体的第1容纳空间,在内侧形成有第2空间;及容纳中体盖子,其与所述中体可旋转地结合而开闭所述中体的所述第2容纳空间。并且,优选地,还包括:第2上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中体的侧面,向下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及第2下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上面,向上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并且,优选地,所述第2上部倾斜面及所述第2下部倾斜面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形成,并且,在所述中体对于所述主体密闭旋转的状态下,形成第2操作槽执行动作。并且,优选地,所述中体盖子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材质形成,而能够使所述第2容纳空间的内部投影。并且,优选地,所述中体盖子的上面或下面形成有非透明的材质的装饰部,所述装饰部与所述第2容纳空间分隔形成,而形成所述装饰部与所述第2容纳空间之间的距离感。并且,优选地,所述装饰部在容纳于所述第2容纳空间的内容物的上部表面形成阴影而强化所述距离感。并且,优选地,所述装饰部在所述中体盖子的表面印刷形成或通过粘接物质粘接,并能够更换。并且,优选地,在所述第2容纳空间容纳的内容物和所述装饰部的主题、形状及色彩中的至少一个相互对应。并且,优选地,还包括:第3上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中体盖子的侧面,向下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及第3下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中体的上面,向上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并且,优选地,所述第3上部倾斜面及所述第3下部倾斜面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形成,并且,在所述中体盖子对于所述中体密闭旋转的状态下,形成第3操作槽执行动作。并且,优选地,所述中体盖子包括:铰链部,其与所述中体可旋转地连接;覆盖部,其从所述铰链部向所述中体侧延伸形成,在所述中体盖子的密闭旋转时覆盖所述中体的所述第2容纳空间;及遮蔽部,其从所述铰链部向所述覆盖部的相反侧延伸形成,在所述中体盖子的开放旋转时遮挡所述铰链部的裸露。并且,优选地,还包括:第2上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中体的侧面,向下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并且,所述铰链部及所述遮蔽部的开放旋转的范围根据所述第2上部倾斜面而决定。并且,优选地,还包括:第2上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中体的侧面,向下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并且,所述主体的上面的向所述第2上部倾斜面的下侧形成有闭锁部,而在所述主体盖子的密闭旋转时固定所述主体盖子。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在主体和主体盖子上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倾斜面而形成操作槽,从而,能够更加容易地把持容器及开放主体盖子。并且,根据本技术,在主体和中体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倾斜面而形成操作槽,从而,能够更加容易地把持容器及开放中体。并且,根据本技术,在中体和中体盖子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倾斜面而形成操作槽,从而,能够更加容易地把持容器及开放中体盖子。并且,根据本技术,中体盖子由透明材质形成,并且,在中体盖子的上面印刷形成半透明或非透明的装饰部,从而,提供装饰部(尤其,形成装饰部的图像)以至少相当于中体盖子的厚度而从中体的容纳空间分隔的距离感。并且,根据本技术,中体盖子的装饰部的主题、形状、颜色等与形成于容纳空间的内容物对应地形成,而通过装饰部与内容物之间的组合提供崭新的/强化的美感。并且,根据本技术,中体盖子以铰链部为基准形成覆盖部和遮蔽部,从而,在铰链部的旋转时借助于遮蔽部阻断铰链部及铰链部与中体之间的连接区域的裸露。并且,根据本技术,在主体的容纳空间形成贯通孔,而使得容纳空间和外部空气连通,由此,使得容纳空间内的水分蒸发,或将形成于容纳空间内的微粒子向外部排出。附图说明为了更加充分理解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中引用的附图,提供各个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立体图;图2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盖子被开启的状态;图3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中体盖子被开启的状态;图4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中体被开启的状态;图5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中体盖子;图6a及图6b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中体盖子的旋转动作;图7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盖子被开启的状态;图8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盖子被开启的状态;图9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盖子被开启的状态;图10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中体被开启的状态;图11a及图11b表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容器的使用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00:主体110,110':第1容纳空间112:第1区域114:第2区域120:第1下部倾斜面130:闭锁部140:第2下部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其在内侧形成有第1容纳空间;/n主体盖子,其与所述主体可旋转地结合,而开闭所述主体;/n第1上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盖子的侧面,向下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及/n第1下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侧面,向上倾斜面向内侧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15 KR 20-2019-0004155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其在内侧形成有第1容纳空间;
主体盖子,其与所述主体可旋转地结合,而开闭所述主体;
第1上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盖子的侧面,向下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及
第1下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侧面,向上倾斜面向内侧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上部倾斜面及所述第1下部倾斜面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形成,在所述主体盖子对于所述主体密闭旋转的状态下,形成第1操作槽执行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上部倾斜面及所述第1下部倾斜面分别沿着所述主体盖子及所述主体的周围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的所述第1容纳空间的既定区域形成有至少一个贯通孔,并且,在所述第1容纳空间形成有涂抹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抹部件包括涂抹部及把持部,并且,所述第1容纳空间中形成有所述贯通孔的第1区域与所述涂抹部对应,所述第1容纳空间中除了所述第1区域的第2区域与所述把持部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体,其与所述主体可旋转地结合而开闭所述主体的第1容纳空间,在内侧形成有第2容纳空间;及
中体盖子,其与所述中体可旋转地结合而开闭所述中体的所述第2容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2上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中体的侧面,向下倾斜面向内侧形成;及
第2下部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上面,向上倾斜面向内侧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上部倾斜面及所述第2下部倾斜面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形成,并且,在所述中体对于所述主体密闭旋转的状态下,形成第2操作槽执行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体盖子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材质形成,而能够使所述第2容纳空间的内部投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亨相李昌树安求燮郑惠真李丽郁丁垠至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科玛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