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包括有纸杯本体,所述纸杯本体的内壁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顶部两端均对称开设有卡槽,且所述纸杯本体内设有茶漏装置,所述茶漏装置包括有茶漏网和茶漏底板,所述茶漏网和所述茶漏底板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顶部相接触,所述茶漏网底部和所述茶漏底板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且所述茶漏网和茶漏底板的底部两端均对称连接有卡接部,每个所述卡接部均与对应所述卡槽密封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茶漏装置结构将茶叶限制于茶漏网和茶漏底板之间,只需将茶叶放置在茶漏底板上,即可实现对茶水与茶叶进行分离,用户不会喝到茶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
本技术涉及纸杯设备
,主要涉及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
技术介绍
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解毒醒酒、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淋膜纸杯就是在食品用纸表面上经高温淋上一层薄的PE膜,然后经模切、成型所生产出来的纸杯。现有的淋膜纸杯中茶水与茶叶搅在一起,使用者很容易将茶叶喝进嘴里,不能够有效的对茶水与茶叶进行分离。因此我们需要研制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包括有纸杯本体,所述纸杯本体的内壁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顶部两端均对称开设有卡槽,且所述纸杯本体内设有茶漏装置,所述茶漏装置包括有茶漏网和茶漏底板,所述茶漏网和所述茶漏底板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顶部相接触,所述茶漏网底部和所述茶漏底板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且所述茶漏网和茶漏底板的底部两端均对称连接有卡接部,每个所述卡接部均与对应所述卡槽密封卡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梯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阶梯的直径尺寸,所述茶漏网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茶漏底板的直径尺寸。优选的,所述茶漏网的顶端设有吊环。优选的,所述纸杯本体包括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与所述茶漏装置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纸杯本体的底部外侧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纸杯本体的顶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优选的,所述纸杯本体的顶部设有杯盖,所述杯盖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啮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杯盖的内顶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底端连接有吊钩,所述吊钩与所述吊环相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主要通过纸杯本体内设置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且第一阶梯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二阶梯的直径尺寸以及卡接部与对应卡槽密封卡接的作用,不仅可以将茶漏网和茶漏底板进行分离支撑,而且还能提高密封性,使得茶水只能从茶漏网中流出,只需将茶叶放置在茶漏底板上,即可实现茶水与茶叶的分离,且茶漏网底部和述茶漏底板顶部之间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连接固定,从而便于后续喝完茶之后对茶叶进行清理;其二:通过螺纹孔内通过螺纹与第二连接件啮合连接的作用,从而便于取下第二连接件和吊钩,便于后续进行使用,通过吊钩与吊环相卡接的作用,能够便于通过吊钩拉动吊环从而带动茶漏网运动,从而将茶漏底板与纸杯本体相互分离,使得茶漏底板上的茶叶整体一次性清理出茶杯,提高茶杯清洗效率;其三:通过保温板的作用,能够有效的保证纸杯本体内的温度不会因为过低而影响饮用。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纸杯本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杯盖倒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纸杯本体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A区放大图。附图标记:1、纸杯本体;11、防滑纹;12、连接部;13、外螺纹;14、外壳体;15、保温板;16、第二阶梯;17、第一阶梯;171、卡槽;2、杯盖;21、内螺纹;22、螺纹孔;23、第二连接件;24、吊钩;3、茶漏装置;31、茶漏网;311、卡接部;32、茶漏底板;33、第一连接件;34、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照附图1-5,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包括有纸杯本体1,所述纸杯本体1的内壁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阶梯17和第二阶梯16,所述第一阶梯17和第二阶梯16的顶部两端均对称开设有卡槽171,且所述纸杯本体1内设有茶漏装置3,所述茶漏装置3包括有茶漏网31和茶漏底板32,所述茶漏网31和所述茶漏底板32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阶梯17和第二阶梯16的顶部相接触,所述茶漏网31底部和所述茶漏底板3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33,且所述茶漏网31和茶漏底板32的底部两端均对称连接有卡接部311,每个所述卡接部311均与对应所述卡槽171密封卡接,所述第一阶梯17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阶梯16的直径尺寸,所述茶漏网31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茶漏底板32的直径尺寸。请参照附图2、3和4,所述纸杯本体1的顶端设有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13,所述纸杯本体1的顶部设有杯盖2,所述杯盖2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21,所述内螺纹21与所述外螺纹13啮合连接,所述茶漏网31的顶端设有吊环34,所述杯盖2的内顶端开设有螺纹孔22,所述螺纹孔22内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第二连接件23,所述第二连接件23的底端连接有吊钩24,所述吊钩24与所述吊环34相卡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吊钩24与吊环34相卡接的设计,能够便于通过吊钩24拉动吊环34从而带动茶漏网31运动,从而便于后续对茶叶进行清洗。请参照附图1,所述纸杯本体1的底部外侧设有防滑纹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滑纹11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持纸杯本体1的摩擦,防止手滑导致纸杯本体1掉落。请参照附图4,所述纸杯本体1包括有外壳体14,所述外壳体14的内壁设有保温板15,所述保温板15与所述茶漏装置3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保温板15的设计,能够有效的保证纸杯本体1内的温度不会因为过低而影响饮用。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当需要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将茶叶放置在茶漏底板32上,然后将吊钩24与吊环34相卡住,手动通过第二连接件23缓慢将茶漏网31和茶漏底板32向下放置且将底部的卡接部311与第一阶梯17和第二阶梯16顶部的卡槽171密封卡接,然后相向纸杯本体1倒入开水进行泡茶,然后将杯盖2旋转通过内螺纹21与外螺纹13啮合转动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包括有纸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杯本体(1)的内壁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阶梯(17)和第二阶梯(16),所述第一阶梯(17)和第二阶梯(16)的顶部两端均对称开设有卡槽(171),且所述纸杯本体(1)内设有茶漏装置(3),所述茶漏装置(3)包括有茶漏网(31)和茶漏底板(32),所述茶漏网(31)和所述茶漏底板(32)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阶梯(17)和第二阶梯(16)的顶部相接触,所述茶漏网(31)底部和所述茶漏底板(3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33),且所述茶漏网(31)和茶漏底板(32)的底部两端均对称连接有卡接部(311),每个所述卡接部(311)均与对应所述卡槽(171)密封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包括有纸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纸杯本体(1)的内壁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阶梯(17)和第二阶梯(16),所述第一阶梯(17)和第二阶梯(16)的顶部两端均对称开设有卡槽(171),且所述纸杯本体(1)内设有茶漏装置(3),所述茶漏装置(3)包括有茶漏网(31)和茶漏底板(32),所述茶漏网(31)和所述茶漏底板(32)的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阶梯(17)和第二阶梯(16)的顶部相接触,所述茶漏网(31)底部和所述茶漏底板(32)顶部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33),且所述茶漏网(31)和茶漏底板(32)的底部两端均对称连接有卡接部(311),每个所述卡接部(311)均与对应所述卡槽(171)密封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17)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阶梯(16)的直径尺寸,所述茶漏网(31)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茶漏底板(32)的直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纸质茶漏的淋膜纸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网(31)的顶端设有吊环(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导友,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盛华纸质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