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5248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除污系统包括:除污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除污装置用于对含油固体废物进行初步的油泥分离;超声波处理装置,与除污装置独立设置;第一循环支路,设置在第一进出口和超声波处理装置之间;第二循环支路,设置在第二进出口和超声波处理装置之间,其中,除污装置的第一壳体经第一循环支路和第二循环支路与超声波处理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波处理装置难以充分发挥除污功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
本技术涉及除污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
技术介绍
石油及石油产品在其勘探、开采、炼制、储运直至最后的消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固体废物。由于其成分比较复杂,在自然条件下,这些含油固体废物又往往是土壤、水源的污染源头。因此,含油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含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复耕是当前环保治理的重要工作。目前,含油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有微生物处理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焚烧法。这些技术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化学修复方法虽可以获得较好的除油效果,但存在化学试剂耗量大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局限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且修复时间长。焚烧法能耗大、成本高,只能用于处理小面积的污染土壤。超声波除污技术是一种先进修复技术,相较于其他处理技术,它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易于实现等优点。超声波除污是物理过程,其主要是基于超声除污的空化作用,使液体的压力变化而迅速形成无数微小的真空泡并迅速内爆,瞬间会产生强大的冲激能,从而破坏石油烃类物质和土壤的结合,使之容易脱附。少数的国外学者已经把超声波技术引入到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中,但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所以,将超声波技术应用到含油固体废物中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由调研可知,吴海锁等公开了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声辅助淋洗装置,该装置稳定性好,成本低;但是,超声辅助淋洗装置中的含油固体废物在自重的作用下流动,这样无法精确控制含油固体废物在超声辅助淋洗装置中的流速,从而难以控制超声换能器对含油固体废物的作用时间,容易造成超声换能器作用不充分;潘伟斌等公开了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移动超声搅拌除污罐,该装置结构紧凑,转移方便,效率高,但该装置的超声辐照震荡作用与搅拌桨的机械搅拌作用会相互影响,造成部分能量的损失;陈彩霞等公开了一种用于油田含油泥砂的超声除污系统,该除污系统虽有不错的处理效果,但该除污系统将超声波振板安装在处理罐内部的侧壁上,在除污的过程中会形成死角,造成部分物料难以除污。也就是说,上述的除污系统中的超声波处理装置难以充分发挥除污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污系统的超声波处理装置难以充分发挥除污功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除污系统包括:除污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除污装置用于对含油固体废物进行初步的油泥分离;超声波处理装置,与除污装置独立设置;第一循环支路,设置在第一进出口和超声波处理装置之间;第二循环支路,设置在第二进出口和超声波处理装置之间,其中,除污装置的第一壳体经第一循环支路和第二循环支路与超声波处理装置连通。进一步地,除污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搅拌器。进一步地,搅拌器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搅拌叶片和与搅拌叶片连接的传动轴。进一步地,当搅拌叶片为多个时,多个搅拌叶片沿传动轴的轴向间隔设置,在垂直于传动轴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搅拌叶片错位设置。进一步地,除污装置还包括与传动轴连接的驱动件。进一步地,超声波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外壁面的多个超声换能器。进一步地,多个超声换能器沿第二壳体的外壁面呈螺旋型设置,或者,多个超声换能器沿第二壳体的周向和轴向均间隔设置。进一步地,除污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循环支路上的液压泵和调节阀。进一步地,除污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循环支路上的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二循环支路的通断。进一步地,除污系统还包括与第一壳体连通的进液管路和设置在进液管路上的第二控制阀;除污系统还包括与第一壳体连通的排液管路和设置在排液管路上的第三控制阀。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超声波处理装置与除污装置独立设置,将除污装置的机械搅拌与超声波处理装置的超声震荡强化作用分开,分别在两个系统内完成,减小了相互干扰,从而使得超声波处理装置能够充分发挥破乳除油作用,进而提高了除污系统对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除污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中的除污系统的搅拌叶片的P向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除污装置;11、第一壳体;111、第一进出口;112、第二进出口;12、搅拌器;121、搅拌叶片;122、传动轴;13、驱动件;20、超声波处理装置;21、第二壳体;22、超声换能器;30、第一循环支路;40、第二循环支路;41、第一控制阀;50、液压泵;60、调节阀;70、进液管路;71、第二控制阀;80、排液管路;81、第三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及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除污系统,巧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除污系统的搅拌功能与超声辐照震荡功能相互影响而导致的超声波处理装置难以充分发挥除污功能的问题(即未能充分发挥破乳除油作用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了超声波处理装置的作用,并适用于对不同性质的含油固体废物进行除污。另外,由于本技术及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除污系统尺寸不大,结构紧凑,可以集成在已建成的大型清洁装置上,因而该除污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便于大型清洁装置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地拓展了超声强化波除污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且,该除污系统是一种绿色高效除污系统,无需投加化学清洗药剂,能够避免产生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的废液,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需要说明的是,在含油固体废物进入除污系统前,需要将含油固体废物与水按一定比例配置成含油固体废物浆液。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除污系统包括除污装置10、超声波处理装置20、第一循环支路30和第二循环支路40。其中,除污装置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进出口111和第二进出口112,除污装置10用于对含油固体废物进行初步的油泥分离;超声波处理装置20与除污装置10独立设置;第一循环支路30设置在第一进出口111和超声波处理装置20之间;第二循环支路40设置在第二进出口112和超声波处理装置20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系统包括:/n除污装置(10),包括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进出口(111)和第二进出口(112),所述除污装置(10)用于对所述含油固体废物进行初步的油泥分离;/n超声波处理装置(20),与所述除污装置(10)独立设置;/n第一循环支路(30),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口(111)和所述超声波处理装置(20)之间;/n第二循环支路(40),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口(112)和所述超声波处理装置(20)之间,其中,所述除污装置(10)的第一壳体(11)经所述第一循环支路(30)和所述第二循环支路(40)与所述超声波处理装置(2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系统包括:
除污装置(10),包括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进出口(111)和第二进出口(112),所述除污装置(10)用于对所述含油固体废物进行初步的油泥分离;
超声波处理装置(20),与所述除污装置(10)独立设置;
第一循环支路(30),设置在所述第一进出口(111)和所述超声波处理装置(20)之间;
第二循环支路(40),设置在所述第二进出口(112)和所述超声波处理装置(20)之间,其中,所述除污装置(10)的第一壳体(11)经所述第一循环支路(30)和所述第二循环支路(40)与所述超声波处理装置(2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污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搅拌器(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12)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搅拌叶片(121)和与所述搅拌叶片(121)连接的传动轴(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含油固体废物的除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搅拌叶片(121)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搅拌叶片(121)沿所述传动轴(122)的轴向间隔设置,在垂直于所述传动轴(12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搅拌叶片(121)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含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志国许毓吴景亚裴明东孙静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