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植物、化学净化方式高效除磷防堵工程湿地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生态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植物、化学净化方式高效除磷防堵工程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工程湿地指由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废水处理。工程湿地废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质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等)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基质)-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其中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转化或分解,从而使水质得到净化。湿地对磷的去除是植物吸收、微生物去除及物理化学作用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废水中无机磷在植物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变成植物的ATP、DNA和RNA等有机成分,通过植物的收割而去除;物理化学作用包括填料对磷的吸附及填料与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作用对无机磷的去除会因填料的不同而有差别。由于石灰石及含铁质填料中Ca和Fe可与PO43-反应而沉淀去除PO43-,因而它们是除磷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植物、化学净化方式高效除磷防堵工程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植物生长区(11)、化学净化区(12)、隔离层(13)、防渗层(14)以及排水管;/n其中所述植物生长区(11)包括基质层和生长在基质层上的植物(115);所述基质层包含从上往下或者说顺水流方向颗粒物粒径依次变大的四层:第一层(111)为土壤层,厚度25~30cm;第二层至第四层为砂砾石或者建筑拆除垃圾材料层,其中第二层(112)基本被第一层包封,其粒径为0.05~0.3cm,厚度25~30cm,第三层(113)基本被第二层包封,其粒径为1~1.5cm,厚度25~30cm,第四层(114)基本被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植物、化学净化方式高效除磷防堵工程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植物生长区(11)、化学净化区(12)、隔离层(13)、防渗层(14)以及排水管;
其中所述植物生长区(11)包括基质层和生长在基质层上的植物(115);所述基质层包含从上往下或者说顺水流方向颗粒物粒径依次变大的四层:第一层(111)为土壤层,厚度25~30cm;第二层至第四层为砂砾石或者建筑拆除垃圾材料层,其中第二层(112)基本被第一层包封,其粒径为0.05~0.3cm,厚度25~30cm,第三层(113)基本被第二层包封,其粒径为1~1.5cm,厚度25~30cm,第四层(114)基本被第三层包封,其粒径为2.8~3.6cm,厚度25~30cm;
所述化学净化区(12)用于化学反应性除磷,所述多个植物生长区(11)相互间隔地位于所述化学净化区(12)之中;
所述隔离层(13)设置于所述第一层(111)的侧面上,包含上下两层金属丝网层以及中间的短纤土工布层;
所述防渗层(14)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跃龙,黄卓,徐少鹏,李东旺,黄勇,秦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