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肢体导联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139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0
一种心电图肢体导联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前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夹板;所述底板顶部后侧自左向右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缠绕轴,所述缠绕轴外周套装有可沿着缠绕轴轴向移动的压片,所述压片前后侧分别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侧压板;所述底板定部前侧设置有定板,所述定板顶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限位板;所述底板后测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可左右摆动的转板,所述转板顶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锁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心电图机导联线多且长,易缠绕而影响操作、耽误抢救病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电图肢体导联固定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电图肢体导联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心电图(ECG或者EK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包括: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3.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部位。4.诊断心脏扩大、肥厚。5.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6.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心脏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为了反应心脏不同面的电活动,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以记录和反应心脏的电活动。在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通常只安放4个肢体导联电极和V1~V66个胸前导联电极,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由于心电图机导联线比较多且长,容易相互缠绕,给操作带来不便,情况危急时会延误病人的抢救,因此,对心电图机的导联线的固定以及分理不但能改善操作环境,还能提高危急情况下的抢救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心电图肢体导联固定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心电图机导联线多且长,易缠绕而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电图肢体导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底部前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夹板(2);所述底板(1)顶部后侧自左向右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缠绕轴(5),所述缠绕轴(5)外周套装有可沿着缠绕轴(5)轴向移动的压片(6),所述压片(6)前后侧分别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侧压板(10);/n所述底板(1)定部前侧设置有定板(13),所述定板(13)顶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限位板(14);所述底板(1)后测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可左右摆动的转板(21),所述转板(21)顶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锁止板(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电图肢体导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底部前侧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夹板(2);所述底板(1)顶部后侧自左向右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缠绕轴(5),所述缠绕轴(5)外周套装有可沿着缠绕轴(5)轴向移动的压片(6),所述压片(6)前后侧分别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侧压板(10);
所述底板(1)定部前侧设置有定板(13),所述定板(13)顶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限位板(14);所述底板(1)后测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可左右摆动的转板(21),所述转板(21)顶部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锁止板(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图肢体导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端中心设置有两个导向杆(3),所述夹板(2)后侧和所述导向杆(3)滑动连接,所述夹板(2)下侧的导向杆(3)上套装有夹紧弹簧(4),所述导向杆(3)底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7);所述夹板(2)后端固定连接有夹紧拉手(2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电图肢体导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轴(5)上侧螺纹连接有压紧螺母(8),所述压紧螺母(8)和压片(6)之间的缠绕轴(5)上套装有压紧弹簧(7);所述压片(6)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杆(9),所述侧压板(10)上侧分别和对应位置的侧杆(9)滑动连接,所述侧杆(9)外侧螺纹连接有侧压螺母(12),所述侧压螺母(12)和侧压板(10)之间的侧杆(9)上套装有侧压弹簧(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君刘建伟李凌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