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垄钧专利>正文

一种多缆索缆车承重索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487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缆索缆车承重索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包括承重索及固定于承重索下方的承重索挂钩,所述承重索挂钩的下端铰接有一对由张合驱动装置驱动能实现张合的开合臂,各个开合臂内侧具有抱索机构,抱索机构包括固定于开合臂内侧的有限位卡钳位于开合臂内侧能朝向限位卡钳方向移动的活动夹钳,活动夹钳由夹钳驱动装置驱动移动,利用本结构能够将走行索进行抱夹和放开,从而满足在缆车运行过程中净空状态和连接承载状态的切换,使缆车设备在同等距离的支架间可以承载更多更重的缆车轿厢,在同等运力线路设计上可以减少支架数量,使缆车的运行速度得以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缆索缆车承重索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缆索缆车承重索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索道技术的进步,使得客运索道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观光交通工具。在一些城市,例如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英国伦敦,索道也被用作城市交通工具,由于索道运行于空中,不影响地面车辆行驶,且具有很强的地形适应性与布置自由性,占地小耗能低,所以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与发展空间。索道按照线路布局可分为往复式与循环式,按牵引方式可分为固定抱索式与脱挂式。目前被运用次数最多的是单线循环脱挂式,而最先进的属于复线循环脱挂式,循环脱挂式索道具有相当成熟的技术,且一直保持着安全运营的状态。但运行速度和承载能力一直是阻碍客运索道发展的瓶颈,使得客运索道的客流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法承担中运量以上的运输任务,使得乘坐多数索道系统都需要很长的排队等待时间。目前客运索道领域较为先进的是3S索道,即由两条承重走行索、一条牵引索组成的三线循环脱挂式索道。该类型索道结合了往复式索道的承载技术与脱挂式索道的牵引技术,具有跨度大、提升能力强,吊厢空间大、行驶快速的特点。目前世界有13处该类型索道,在中国首次运用于庐山客运索道,由瑞士多贝玛亚公司生产提供,运行效果较好。3S索道虽然具有较大的运量与速度优势,但由于其使用走行轮与承重索滚动前进的方式,在区间中的支架处需要使用托轮或托架支撑,缆车高速通过支架时,走行轮无法完全接触承重索,在出现缆绳横向摆动时,易发生脱线(脱绳)导致事故。所以出于安全考虑,3S索道的速度一般设定为10m/s以内。>其次,由于缆索上部需要与走行轮接触,所以如果布置悬吊型承载结构则会造成结构冲突,这个原因使得缆索在两支架间承载力受到限制,在轿厢间距不大的情况下两支架之间距离不能设置太大,对索道运力造成影响。目前主流客运索道的运行速度不超过15m/s,速度受限主要原因是其安全问题。世界最快的缆车线路大多采用多缆索索道的运行方式,在其位于车厢顶部的运行模块中,位于下方的抱索器与一条牵引缆索抱接牵引缆车前进,位于上部、用于承重的多个走行轮与一条或多条承重缆索接触并滚动走行,如果运行速度过快,在通过区间中段的会导致走行轮脱线(脱绳)造成严重事故。按照现有技术架设的大跨度支架的承载能力也十分有限,由于走行轮与走行索接触面太小,走行索的断面尺寸一般不大,如果运行区间中段速度太快,可能导致走行轮与承重索之间局部应力过大,导致绳索断裂的情况。保持承重索上部净空、走行轮能在运行全程都完全依附在承重索上是解决脱线问题,提高运行安全度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以此提高缆车运行速度。按照现有技术,这种情况会导致运行区间中段缆索周围无法布置支撑结构。长距离使用上述布局会导致该区间承载能力低,无法实质性提高运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跨度支架之间缆索的承载能力十分有限,由于走行轮与走行索接触面太小,区间承载能力低,无法实质性提高运力。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多缆索缆车承重索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缆车上方的承重索及用于导向缆车行进的走行索,所述承重索下方固定有承重索挂钩,所述承重索挂钩的下端铰接有一对由张合驱动装置驱动能实现张合的开合臂,各个开合臂内侧具有抱索机构,所述抱索机构包括固定于开合臂内侧的有限位卡钳位于开合臂内侧能朝向限位卡钳方向移动的活动夹钳,所述活动夹钳由夹钳驱动装置驱动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开合臂上端与承重索挂钩下端经轴承铰接连接,所述开合臂之间留有走行索穿过的间隙。进一步的,两个开合臂内侧的对应的限位卡钳及活动夹钳等高对称设置,开合臂闭合时两个限位卡钳及活动夹钳闭合处形成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张合驱动装置为气缸、电缸或液压缸,所述张合驱动装置固定于挂钩侧部,张合驱动装置的伸缩端与开合臂上部铰接连接,通过伸缩端的伸缩实现开合臂绕与挂钩下端铰接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夹钳驱动装置为气缸、电缸或液压缸,夹钳驱动装置固定于开合臂,所述夹钳驱动装置的伸缩端与活动夹钳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承重索挂钩延伸有连接杆,所述开合臂上端与连接杆铰接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夹钳前后错位设置,所述活动夹钳内侧端具有上翘的凸起。进一步的,所述承重索挂钩、承重索或开合臂上固定有距离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本结构在承重索上的固定,通过能够将走行索进行抱夹和放开,从而满足在缆车运行过程中净空状态和连接承载状态的切换,缩短走行索净空状态长度,使缆车设备在同等距离的支架间可以承载更多更重的缆车轿厢,在同等运力线路设计上可以减少支架数量,使缆车的运行速度得以显著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安装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缆车无运行状态缆绳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走行索与开合臂合拢状态位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抱索机构松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开合臂张开状态结构与走行索结构示意图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缆车开始运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缆车开始运行至中部结果示意图。图9我本技术缆车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缆绳组,缆绳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位于缆车上方的承重索101及用于导向缆车行进的走行索102,以及最下方牵引缆车的牵引索103,一般所述的承重索直径较大,走行索及牵引索直径较小,缆车100通过与走行索配合的滚轮实现移动。本专利主要解决走行索与承重索之间的承载问题,牵引索及缆车牵引问题不详细描述。上述承重索为一条无极缆索,采用两端锚固固定的方法,每个支架都有若干组锚固设备,用于拉紧两支架中间区间的承重索,承重索不与缆车走行装置直接接触。上述走行索为一条无极缆索,采用两端施加预拉力的方法。本实施例中,所述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承重索挂钩10,所述承重索挂钩的下端铰接有一对由张合驱动装置驱动能实现张合的开合臂20,各个开合臂20内侧具有抱索机构,所述抱索机构包括固定于开合臂20内侧的有限位卡钳210位于开合臂内侧能朝向限位卡钳方向移动的活动夹钳220,所述活动夹钳220由夹钳驱动装置驱动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合臂20上端与承重索挂钩下端经轴承铰接连接,所述开合臂之间留有走行索穿过的间隙,本实施例中两个开合臂20内侧的对应的限位卡钳210及活动夹钳220等高对称设置,开合臂闭合时两个限位卡钳及活动夹钳闭合处形成凹槽。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合臂20呈拐状下部竖直设置,上部斜向设置以在两个开合臂20之间形成夹持区域,开合臂设计长度需要满足走行索102处于开合臂20闭合后区域之内,且走行索102位于限位卡钳210与活动夹钳220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张合驱动装置为液压缸30,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缆索缆车承重索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缆车上方的承重索及用于导向缆车行进的走行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索下方固定有承重索挂钩,所述承重索挂钩的下端铰接有一对由张合驱动装置驱动能实现张合的开合臂,各个开合臂内侧具有抱索机构,所述抱索机构包括固定于开合臂内侧的有限位卡钳位于开合臂内侧能朝向限位卡钳方向移动的活动夹钳,所述活动夹钳由夹钳驱动装置驱动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缆索缆车承重索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缆车上方的承重索及用于导向缆车行进的走行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索下方固定有承重索挂钩,所述承重索挂钩的下端铰接有一对由张合驱动装置驱动能实现张合的开合臂,各个开合臂内侧具有抱索机构,所述抱索机构包括固定于开合臂内侧的有限位卡钳位于开合臂内侧能朝向限位卡钳方向移动的活动夹钳,所述活动夹钳由夹钳驱动装置驱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缆索缆车承重索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臂上端与承重索挂钩下端经轴承铰接连接,所述开合臂之间留有走行索穿过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缆索缆车承重索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开合臂内侧的对应的限位卡钳及活动夹钳等高对称设置,开合臂闭合时两个限位卡钳及活动夹钳闭合处形成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多缆索缆车承重索连续开合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垄钧
申请(专利权)人:陈垄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