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笼纵筋间距控制和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438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钢筋笼纵筋间距控制和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下位固定环,底座为一块矩形钢板,下位固定环为一个半圆环结构,且其一端开设有安装槽,下位固定环的上方设置有上位固定环,上位固定环为一个半圆环结构,且其大小与下位固定环的大小相吻合,且上位固定环的一端一体铸造成型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大小与下位固定环上的卡槽大小相吻合;通过设置下位固定环与上位固定环,并在其上均匀设置纵筋固定结构,从而当工作人员在需要对钢筋笼进行编扎的时候,可以先将纵筋固定在下位固定环与上位固定环上的纵筋固定结构中,从而避免纵筋在编扎过程中出现位置的偏移,而影响到后去的焊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笼纵筋间距控制和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相关
,具体为钢筋笼纵筋间距控制和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作为建筑施工方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而面对工期短、品质高的工程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不断革新,需找一种快速高效且更加高质量的生产方式,本案就是在日常施工中发现问题,改进革新,从而保证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在超长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钢筋笼需分段吊装下放,然后进行多段钢筋笼的拼接(焊接或机械连接)。这对钢筋笼加工过程中纵筋间距的控制要求较高。若钢筋笼纵筋间距误差过大,在钢筋笼分段吊装对接的过程中,两根钢筋笼的纵筋容易无法对接,即使勉强对接上了,容易造成钢筋笼平直度误差过大,对接质量得不到保障,钢筋笼易成蛇形状态,受力情况不好,下钢筋笼时剐蹭桩孔壁,造成塌孔、露筋、沉渣过厚等情况,为此,本技术提出钢筋笼纵筋间距控制和检测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筋笼纵筋间距控制和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钢筋笼纵筋间距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筋笼纵筋间距控制和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下位固定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一块矩形钢板,所述下位固定环(2)为一个半圆环结构,且其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下位固定环(2)的上方设置有上位固定环(3),所述上位固定环(3)为一个半圆环结构,且其大小与下位固定环(2)的大小相吻合,且上位固定环(3)的一端一体铸造成型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大小与下位固定环(2)上的卡槽大小相吻合,且两者上均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转轴孔,且两者之间通过转轴螺栓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筋笼纵筋间距控制和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下位固定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一块矩形钢板,所述下位固定环(2)为一个半圆环结构,且其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下位固定环(2)的上方设置有上位固定环(3),所述上位固定环(3)为一个半圆环结构,且其大小与下位固定环(2)的大小相吻合,且上位固定环(3)的一端一体铸造成型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大小与下位固定环(2)上的卡槽大小相吻合,且两者上均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转轴孔,且两者之间通过转轴螺栓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纵筋间距控制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位固定环(2)与上位固定环(3)之间通过转轴螺栓(4)进行转动连接,且下位固定环(2)与上位固定环(3)的另一端均通过折弯形成连接座(5),且其上均开设有螺栓孔,且两者之间的连接座结构之间通过螺栓与螺母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笼纵筋间距控制和检测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