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烯醇酮醋酸酯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架,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热板,所述外壳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固定座顶部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外壳内部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外壳顶部的装料箱,所述装料箱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盖,所述装料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外壳上方的把手,所述密封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握把,所述外壳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该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不仅效率更高,还降低了材料被污染的可能性,从而更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双烯醇酮醋酸酯生产
,具体为一种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
技术介绍
双烯醇酮醋酸酯又称为3β-羟基-孕甾-5,16-二烯-20-酮-3-醋酸脂,主要特点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异嗅和气味、易溶于乙醇和甲醇、不溶于水和在空气中稳定,常用于甾体激素类结构中间体,而在双烯醇酮醋酸酯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自动化加热设备。现有的自动化加热设备在使用时,停止加热后需要将顶盖打开才能够被加热的物品取出,但是打开顶盖会使得空气与被加热的物品接触,空气中的物质容易与处于加热状态的物质进行反应,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故而提出了一种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具备便于使用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自动化加热设备在使用时,停止加热后需要将顶盖打开才能够被加热的物品取出,但是打开顶盖会使得空气与被加热的物品接触,空气中的物质容易与处于加热状态的物质进行反应,影响了产品的质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便于使用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架,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热板,所述外壳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固定座顶部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外壳内部的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外壳顶部的装料箱,所述装料箱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盖,所述装料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外壳上方的把手,所述密封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握把,所述外壳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装料箱内部的插接块,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底板底部的稳定弹簧,所述底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外壳右侧的指示标。优选的,所述隔热板为玻璃纤维隔热板,隔热板呈筒状固定安装有于外壳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控制箱与加热管电连接,加热管围绕于装料箱的外部。优选的,所述装料箱的底部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块与插接孔相适配,插接孔与插接块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所述插接块均匀分布于底板的顶部四角。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和底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弹簧导柱,弹簧导柱延伸至稳定弹簧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右侧开设有刻度槽,刻度槽位于指示标的前后两侧。(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通过采用现有的方式使用控制箱控制加热管加热,即可使得加热管正常散发热量,热量通过装料箱传递至装料箱的内部并对其内部的双烯醇酮醋酸酯生产材料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握住把手向上提即可将装料箱整个由外壳的内部取出,然后即可将新的装料箱放入进行加热,操作简单,可持续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加热处理,而且能够保证材料在冷却前不会暴露在空气中,保证了材料的质量,从而不仅效率更高,还降低了材料被污染的可能性,通过将装料箱放置于底板的顶部,其重量会压动稳定弹簧,使得底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指示标向下移动,根据指示标向下移动的距离,即可大致了解装料箱内部材料的重量,从而更便于使用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壳、2底架、3隔热板、4固定座、5活动块、6底板、7装料箱、8密封盖、9把手、10握把、11控制箱、12加热管、13插接块、14稳定弹簧、15指示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包括外壳1,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架2,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热板3,隔热板3为玻璃纤维隔热板,隔热板3呈筒状固定安装有于外壳1的内部,外壳1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固定座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固定座4顶部的活动块5,活动块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外壳1内部的底板6,底板6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外壳1顶部的装料箱7,装料箱7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盖8,装料箱7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外壳1上方的把手9,密封盖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握把10,外壳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11,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管12,控制箱11与加热管12电连接,加热管12围绕于装料箱7的外部,底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装料箱7内部的插接块13,装料箱7的底部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块13与插接孔相适配,插接孔与插接块13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插接块13均匀分布于底板6的顶部四角,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底板6底部的稳定弹簧14,外壳1的内壁底部和底板6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弹簧导柱,弹簧导柱延伸至稳定弹簧14的内部,底板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外壳1右侧的指示标15,外壳1的右侧开设有刻度槽,刻度槽位于指示标15的前后两侧,该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通过采用现有的方式使用控制箱11控制加热管12加热,即可使得加热管12正常散发热量,热量通过装料箱7传递至装料箱7的内部并对其内部的双烯醇酮醋酸酯生产材料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握住把手9向上提即可将装料箱7整个由外壳1的内部取出,然后即可将新的装料箱7放入进行加热,操作简单,可持续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加热处理,而且能够保证材料在冷却前不会暴露在空气中,保证了材料的质量,从而不仅效率更高,还降低了材料被污染的可能性,通过将装料箱7放置于底板6的顶部,其重量会压动稳定弹簧14,使得底板6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指示标15向下移动,根据指示标15向下移动的距离,即可大致了解装料箱7内部材料的重量,从而更便于使用者使用。综上所述,该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通过采用现有的方式使用控制箱11控制加热管12加热,即可使得加热管12正常散发热量,热量通过装料箱7传递至装料箱7的内部并对其内部的双烯醇酮醋酸酯生产材料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握住把手9向上提即可将装料箱7整个由外壳1的内部取出,然后即可将新的装料箱7放入进行加热,操作简单,可持续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加热处理,而且能够保证材料在冷却前不会暴露在空气中,保证了材料的质量,从而不仅效率更高,还降低了材料被污染的可能性,通过将装料箱7放置于底板6的顶部,其重量会压动稳定弹簧14,使得底板6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指示标15向下移动,根据指示标15向下移动的距离,即可大致了解装料箱7内部材料的重量,从而更便于使用者使用,解决了现有的自动化加热设备在使用时,停止加热后需要将顶盖打开才能够被加热的物品取出,但是打开顶盖会使得空气与被加热的物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架(2),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热板(3),所述外壳(1)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固定座(4)顶部的活动块(5),所述活动块(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外壳(1)内部的底板(6),所述底板(6)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外壳(1)顶部的装料箱(7),所述装料箱(7)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盖(8),所述装料箱(7)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外壳(1)上方的把手(9),所述密封盖(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握把(10),所述外壳(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11),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管(12),所述底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装料箱(7)内部的插接块(13),所述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底板(6)底部的稳定弹簧(14),所述底板(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外壳(1)右侧的指示标(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烯醇酮醋酸酯节能自动化加热设备,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架(2),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热板(3),所述外壳(1)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固定座(4)顶部的活动块(5),所述活动块(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外壳(1)内部的底板(6),所述底板(6)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外壳(1)顶部的装料箱(7),所述装料箱(7)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密封盖(8),所述装料箱(7)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外壳(1)上方的把手(9),所述密封盖(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握把(10),所述外壳(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11),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加热管(12),所述底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装料箱(7)内部的插接块(13),所述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底板(6)底部的稳定弹簧(14),所述底板(6)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外壳(1)右侧的指示标(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烯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华,邓海锋,张兴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民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