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4134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涉及乳酸菌技术领域。其包括混匀机构、搅拌装置、加热电阻和液体喷洒装置,混匀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混匀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通过向筒体内投入一定量的颗粒饲料,打开电机开始饲料的搅拌,同时并开启水泵,高浓度乳酸菌菌液将经过水泵,从搅拌腔内壁中的各个液体喷雾器中均匀喷出,同时启动加热电阻,搅拌菌液与颗粒饲料的同时,使喷入的少量高浓度菌液中水分慢慢蒸发,可以有助于更多的菌体黏附在颗粒料上,扇叶搅拌杆与横杆配合,使得饲料与乳酸菌菌液的混合、黏附更为均匀,该装置使用方便,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
本技术涉及活菌混合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
技术介绍
乳酸菌是一种益生菌,其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因而得名。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其常被用作饲料微生态添加剂,被添加进饲料中,来提高养殖效率。但在常规饲料的生产中,常伴随着高温、制粒等过程,这时添加乳酸菌制剂则会使乳酸菌失活,从而失去应有的功效,因此乳酸菌制剂通常在饲喂前进行拌料,但是现有的拌料方式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乳酸菌制剂多为细小粉末状,在饲料拌料,尤其是颗粒料时,拌料后乳酸菌制剂粉末挂料效果较差,易沉淀,造成拌料效果不均,通常达不到所需添加浓度,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解决了拌料后乳酸菌制剂粉末挂料效果较差、易沉淀、造成拌料效果不均,通常达不到所需添加浓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包括混匀机构、搅拌装置、加热电阻和液体喷洒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包括混匀机构(1)、搅拌装置(2)、加热电阻(3)和液体喷洒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2),所述混匀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3),所述混匀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液体喷洒装置(4),所述混匀机构(1)包括筒体(11),所述筒体(11)的顶部铰接有有孔盖进料口(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包括混匀机构(1)、搅拌装置(2)、加热电阻(3)和液体喷洒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2),所述混匀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3),所述混匀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液体喷洒装置(4),所述混匀机构(1)包括筒体(11),所述筒体(11)的顶部铰接有有孔盖进料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的内部从里向外依次开设有搅拌腔(111)、加热腔(112)和输送腔(113),所述加热腔(11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加热电阻(3),所述有孔盖进料口(12)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温度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料口(14),所述有孔盖进料口(12)远离与筒体(11)铰接处的一端通过盖口锁(15)与筒体(11)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的正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腿(114),所述筒体(11)的背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腿(115),所述第一支撑腿(114)和第二支撑腿(115)的数量均为两个,最左侧所述第一支撑腿(114)的正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器(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禽用抗球虫病菌粉的饲料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电机(21),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传动轴(22),所述传动轴(22)的左端延伸入搅拌腔(111)的内部且传动轴(22)的表面固定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孝国李雪敏刘华伟赵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