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978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其包括针体和连通器,所述针体连接于所述连通器,所述连通器设置有注射端和抽吸端,所述注射端和所述抽吸端均通过所述连通器与所述针体相连通。该甲状腺囊肿治疗针通过Y形结构的设置,避免了换接口的繁琐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甲状腺囊肿治疗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状腺囊肿治疗针。
技术介绍
超声引导下采用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由于疗效确切、创伤小、费用低廉和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国内外、各级医师的广泛欢迎,被认为是治疗甲状腺囊肿的首选疗法。尽管如此,在该疗法中,如果不注意细节仍然会影响操作过程,并且增加患者的痛苦。有的医师偏好使用专用的穿刺针,而有的医师偏好使用注射器,而两者在抽吸囊液后均需将注射器针管拔掉,留下针头,换上吸有无水乙醇的注射器针管,过程较繁琐,穿刺时间长,患者痛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状腺囊肿治疗针,该甲状腺囊肿治疗针通过Y形结构的设置,避免了换接口的繁琐操作。其技术方案如下: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包括针体和连通器,所述针体连接于所述连通器,所述连通器设置有注射端和抽吸端,所述注射端和所述抽吸端均通过所述连通器与所述针体相连通。在甲状腺囊肿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针体对患者注射硬化剂和抽取囊液,本技术通过将设置有注射端和抽吸端的连通器与针体相连通,形成Y形结构,通过注射端注射硬化剂,通过抽吸端用于抽取囊液,简化了治疗过程,避免了换接口的繁琐操作。所述连通器呈“Y”形,所述连通器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注射端,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抽吸端,所述针体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连通器相连通。第一开口设置于注射端,用于连接注射器注射硬化剂,第二开口设置于抽吸端,用于连接注射器抽取囊液,第三开口用于连通针体,三个开口之间相互连通,形成Y形结构,避免了换接口的繁琐操作,减低了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所述连通器于所述注射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连通器于所述抽吸端设置有第二阀门。通过在注射端和抽吸端设置阀门,用来控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开启,以及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处溶液的流向。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为单向阀。通过在注射端和抽吸端设置单向阀,使注射端只入不出,抽吸端只出不入,避免在注射或抽吸过程中其他通道的干扰,保证该甲状腺囊肿治疗针的使用效果。所述连通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一斜管、第二斜管和第三管,所述注射端设置于第一管,所述抽吸端设置于第二管,所述针体通过第三管与所述连通器相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斜管和所述第二斜管连通于所述第三管,构成“Y”形管腔。Y形结构由多管连接构成的“Y”形管腔来实现,注射端和抽吸端均通过斜管与第三开口处连接,减小了管腔内溶液流动的阻力,保证管腔内溶液流动的流畅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所述连通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一斜管、第二斜管和第三管,所述注射端设置于第一管,所述抽吸端设置于第二管,所述针体通过第三管与所述连通器相连通,所述第一管、所述第二管和所述第三管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斜管和所述第二斜管连通于所述第三管,构成“Y”形管腔,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一斜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二斜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为单向阀。Y形结构由多管连接构成的“Y”形管腔来实现,注射端和抽吸端均通过斜管与第三开口处连接,减小了管腔内溶液流动的阻力,保证管腔内溶液流动的流畅性,注射端和抽吸端所在的管道与第三开口所在的管道相平行,进一步提高了管腔内溶液流动的流畅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单向阀用于使注射端只入不出,抽吸端只出不入,避免在注射或抽吸过程中其他通道的干扰,保证该甲状腺囊肿治疗针的使用效果,该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具有“Y”形管腔,避免了换接口的繁琐操作,对治疗条件要求低,操作过程可一气呵成、手术视野干净,患者痛苦小。所述连通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一斜管、第二斜管和第三管,所述注射端设置于第一管,所述抽吸端设置于第二管,所述针体通过第三管与所述连通器相连通,所述注射端和所述抽吸端均为橡胶材质。注射端和抽吸端用于插入注射器,将注射端和抽吸端设置为橡胶材质,便于注射器的插入和固定。所述针体设置有多个开孔。多孔针头增大了针体与患者体内的接触面积,减小了针体内的压力,使抽吸与注药更加快速,提高了抽吸与注药的效率。所述多个开孔均匀分布于所述针体表面。开孔均匀分布使针体内的压力分布更加均匀,使针体与患者体内的接触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抽吸与注药的效率。所述针体通过软管连接于所述连通器。软管连接增大了针体的操作范围,使医护人员的抽吸与注药操作更加方便可行。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于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甲状腺囊肿治疗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针体;10、开孔;21、注射端;22、抽吸端、23、第三开口;24、第一阀门;25、第二阀门;201、第一管;202、第二管;203、第一斜管;204、第二斜管;205、第三管;3、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其包括针体1、连通器和软管3。针体1设置有多个开孔10,多个开孔10均匀分布于针体1表面。多孔针头增大了针体1与患者体内的接触面积,减小了针体1内的压力,使抽吸与注药更加快速,提高了抽吸与注药的效率;开孔10的均匀分布使针体1内的压力分布更加均匀,使针体1与患者体内的接触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抽吸与注药的效率。连通器呈“Y”形,连通器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23,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23之间相互连通,第一开口处为注射端21,第二开口处为抽吸端22,针体1通过第三开口23与连通器相连通。在甲状腺囊肿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针体1对患者注射硬化剂和抽取囊液,第一开口设置于注射端21,用于连接注射器注射硬化剂,第二开口设置于抽吸端22,用于连接注射器抽取囊液,第三开口23用于连通针体1,三个开口之间相互连通,形成Y形结构,通过注射端21注射硬化剂,通过抽吸端22用于抽取囊液,简化了治疗过程,避免了换接口的繁琐操作,减低了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注射端21和抽吸端22均为橡胶材质。注射端21和抽吸端22用于插入注射器,将注射端21和抽吸端22设置为橡胶材质,便于注射器的插入和固定。连通器包括第一管201、第二管202、第一斜管203、第二斜管204和第三管205,注射端21设置于第一管201,抽吸端22设置于第二管202,针体1通过第三管205与连通器相连通,第一管201、第二管202和第三管205之间相互平行,第一管201和第二管202分别通过第一斜管203和第二斜管204连通于第三管205,构成“Y”形管腔。Y形结构由多管连接构成的“Y”形管腔来实现,注射端21和抽吸端22均通过斜管与第三开口23处连接,减小了管腔内溶液流动的阻力,保证管腔内溶液流动的流畅性,注射端21和抽吸端22所在的管道与第三开口23所在的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和连通器,所述针体连接于所述连通器,所述连通器设置有注射端和抽吸端,所述注射端和所述抽吸端均通过所述连通器与所述针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和连通器,所述针体连接于所述连通器,所述连通器设置有注射端和抽吸端,所述注射端和所述抽吸端均通过所述连通器与所述针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器呈“Y”形,所述连通器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注射端,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抽吸端,所述针体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连通器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器于所述注射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连通器于所述抽吸端设置有第二阀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为单向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甲状腺囊肿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一斜管、第二斜管和第三管,所述注射端设置于第一管,所述抽吸端设置于第二管,所述针体通过第三管与所述连通器相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斜管和所述第二斜管连通于所述第三管,构成“Y”形管腔。


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焕程林守智李万根黄明思张锦雄曾雪琼张涵苏燕妹曾焕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